-
1 # 楓水流沙
-
2 # 燕北林叢
最初瞭解旗袍,是因為我有一個表大娘年輕時穿過旗袍,常遭人恥笑、白眼,以致於多年後還受人講究,茶餘飯後議論一番。一是旗袍過於洋氣,北方女子又過於保守;二是開衩、暴露,用現在的話說叫“大尺度”、“走光”,大腿給人家看了。這在鄉下是離經叛道的行為,會受非議,一般人家是不允許的。儘管那是在民國年間,閉塞的鄉下,對女子的要求仍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那些標準。
現在人們印象中旗袍的歷史應該起始於清末民初,即上世紀一、二十年代,由旗裝改良而來。清朝以前的服裝,明朝多仿自唐宋,女裝上衣大多是窄袖短衣,下穿長裙,上身再外套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領口和前襟大多都要繡上很漂亮的花邊。宋代服裝,尤其是女裝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很大,改變了唐代婦女袒胸露背的風氣,變成了十分拘謹和質樸的風格,服裝的線條比較平直,衣袖變得狹小細短,不像以前的寬大、修長。但女人穿的裙子用料講究,多是羅紗,且顏色鮮豔並多飾以花卉。
但貴族富豪人家的婦女平時多是以長袖、長裙腰繫綢帶,禮服仍以大袖寬袍為主。
元代與遼金相似,袍服寬大而且很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要婢女在後面幫著拉著袍角。當然,這是蒙古貴族婦女的裝束。
清代服裝的特點是,精巧纖細。也取消了在服飾上的等級制度,長袍馬褂,由深宅大院走向了民間,變成了全國“統一”的一般服飾。滿族女人穿的旗人的服裝,後來,也由早期的寬寬大大變成有腰有身,袍服外面再套一件坎肩。漢族女人則和前代還差不多。
清末流行衣袖裡面裝假袖口,一到三副不等,以顯示身份和富貴,這樣加強了女裝的封閉特色和形式,增加了服飾的層次感,也顯示出了衣袖的修長的感覺。但這種服飾並沒有在民間普通流行。民國初年,曾經流行的女裝仍是上衣下裙。二十年代,在滿族女裝的基礎上改良了樣式,取消了假袖,旗裝開始在民間流行。後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袖口漸漸縮小,滾邊也變得狹窄,腰身逐步收緊,長度逐漸變短。這一時間期,旗袍的樣式花樣繁多,袖、領、腰身,長、短、寬、緊,隨著潮流的變化而變化。領子從高到及耳短到無領,袖子也由長過手腕短到露肘,是旗袍變化的主要特點。旗袍定名的時間大約是在二十年代,是三、四十年代中國時髦女性的流行裝束。
中國的服裝,由漢服、唐裝到近代,樣式變遷很是繁複。旗袍雖然出現的時間比較短,但已經形成了一種服飾文化,雖不揣淺陋略以闡述,含混不清或有誤謬之處,敬希不吝指正!
-
3 # 包青果
現代"旗袍”意指民國時(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一種近代服飾,它兼具滿漢兩族服飾特色,並結合了近現代審美,一般採用西式立體裁剪。古代女子當然不穿旗袍,至於穿什麼,只能說歷史服飾一直在演變或受影響,並沒有一種固定的服飾。
-
4 # 你不懂1212121
這個沒了解過,也只從一些電視劇裡面看到,清朝末年,就看到旗袍了吧,剛開始是有上下兩件的裙子,後面就有隻連體的顯身材的旗袍,要說古代的女子有沒有穿,那肯定沒有啊,清朝離我們也還不是很遙遠,不能稱古代吧,小女子也只知道這麼多了。
回覆列表
旗袍的發明時間是清末民初的時候。
之前我的回答就提出過,旗袍,可能很多人從字面意思會認為是滿清旗人所著衣物,但是不竟然,其實旗袍是20世紀20年代才出現的產物,是民國的設計師們參考了西洋服飾與滿族女性傳統旗服設計的一種時裝,當時設計出來獲得了女性的喜愛,並在1929年由國民政府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在50年代後,由於被視為“封建糟粕”,遭受了批判,使得其發展一度停滯不前,甚至於基本絕跡。
一直到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與開放,旗袍才又逐漸在中國復興,慢慢的遍及世界各地。
至於古時候的女子當然更不會穿旗袍了,因為那個時候旗袍還沒發明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