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怪人童心
-
2 # 格局論壇
諸葛家族雖然衰落了,但是根基還在。並且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在東吳做高官。
因為躲避戰禍,諸葛亮,弟弟諸葛鈞隨叔父諸葛玄投奔荊州劉表。
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承彥,是荊州名門士族,黃家與荊州豪強蔡家有姻親關係。漢末,諸蔡最盛, 蔡諷姊適太尉張溫,長女為黃承彥妻,小女為劉景升後婦,瑁之姊也。《襄陽耆舊記》。
-
3 # 各種完美
小時候看三國,我是堅信諸葛亮不會種地的,躬耕於南陽,只是他的謙詞。現在再看這句,我想是真的,諸葛亮在茅廬隱居時真的是種地的。
早期看三國,無論是文章中描述: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還是看各個影視作品中的形象: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諸葛亮這樣的人怎麼會種地,我心目中的諸葛孔明怎麼會是面板黝黑、孔武有力的鄉間大漢,我甚至幼稚的以為這樣的人傑就應該錦衣玉食才能供養出來。史書一再強調躬耕於南陽,我選擇性不信,然而這可能只是我的一廂情願而已。
隨著年齡與見識稍微增長,我現在相信而且願意相信,諸葛亮在出山之前,確實是在南陽種地。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如此大的轉變,我想可能是現在的我更相信史實,變得客觀了。再有就是開始尊重勞動者,能欣賞勞動者的努力和美,懂得感恩勞動者所做的貢獻和施予。
首先看史實,歷史上從晉開始唐宋元明清,每朝每代都有諸多名家對諸葛亮的記載和頌揚,選擇離諸葛亮時代近一些的應該更有代表意義。三國志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清末南陽發現一塊晉代詩畫石,上半部刻有《諸葛武侯躬耕歌》,下半部刻有諸葛亮畫像。唐名相裴度在《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中說:“公是時也,躬耕南陽,自比管樂。”詩人李白及其崇拜諸葛亮:“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還有很多名人墨客無數文章不勝列舉。由此可見,躬耕一事本無異議。有人說諸葛亮氏族出身,家境豐裕,必是置田置地,做了地主。另外交遊皆是荊州名士,其兄又在江東任職,此間必定多有接濟,不至於要親自種地。但其時諸葛家境早已落敗,如何做得成地主。以諸葛亮氣節判斷,既擇南陽草廬,想必也不會食嗟來之食。唯有其岳丈黃承彥倒是有可能略有資助,諸葛亮也不會依靠那點資助而不事生產。
另外還有一件事,讓我對諸葛亮親自種地深信不疑。有一年在四川旅遊,拜訪青城山。當時的導遊告訴我,青城山是道教聖地,每年拜訪者眾。但是山上的師傅們卻都是自己種田的,包括青菜茶葉。這對我觸動很大,中華道教的傳人們,依然保持著傳承的氣節和風骨。
所以,從諸葛亮的為人來看,當時在南陽草廬,應該是親自種地的。
想想自己年幼無知,竟以種地就不夠高尚,慚愧不已。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但是種地肯定得種,不然吃什麼?只不過諸葛亮的大半精力是在研究,研究的方面也是有一定方向的,就是用於輔佐,畢竟他就是要走這條路的,什麼陰陽,數術,天文,立法,軍事,陣法,都是。當然必不可少的就是當今天下的時局,這就不是書本上有的了,他有幾個朋友,一起閒聊的時候會說說時局,還有諸葛瑾與他的書信往來,等等方式吧!總之,諸葛亮在茅屋時不僅僅是種地,他主要是研究。
怪人胡說多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