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azhu1
-
2 # 啷個哩個啷啷啷啷一二
孩子在外面拘束,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這時候如果再嫌棄孩子,甚至批評他,只會讓他越來越抗拒陌生環境,甚至害怕和陌生人接觸。換位思考一下,咱們小的時候,面對外面高大那麼多的陌生人,是不是也覺得害怕呢?就我自己來說,我只想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愉快的環境。如果到了陌生的地方,我自己先表現的輕鬆,自在,和陌生人輕鬆的交談,至於孩子,我不會強迫他叫別人或者強迫他表演什麼才藝,如果他抗拒,隨時可以帶他離開,時間久了,他會覺得安全和放鬆,自然而然就會慢慢活潑起來了。
-
3 # 零點好聲音
一、家人太過嬌慣、寵溺孩子,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小孩不給零食就賴在地上哭哭啼啼;在家裡吃東西,只要是小孩喜歡吃的,家長都基本不動。比如豆豆愛吃提子,每次都是一個人霸著吃,吃又不好好吃,不僅扔的房間裡到處是,還把皮弄的到處都是,而爺爺奶奶總是一臉寵溺的順著他。
還有的小孩經常命令老人做這做那,有時候旁人看不下去,會說一下。奶奶反倒說別人:“這麼小的孩子你跟他計較什麼,打他他也不懂,說他更不懂了!”就是這樣,導致小孩在家裡越來越無法無天!
很多父母也特別的寵愛孩子,捨不得孩子受半絲的委屈,對孩子簡直是千依百順的,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識會越來越膨脹,變得越來越目無尊長,在家橫行霸道。
二、孩子社交少,與外界打交道不足。很多家長喜歡宅在家裡,家長較少出去,孩子也就基本上被圈在家裡玩。孩子在家裡習慣了被熟悉的人照顧、寵愛,習慣了在家裡以自我為中心。而當孩子出去和他人往來時,因為不熟悉,孩子就會變得膽怯、不安。
面對“窩裡橫”外面卻慫的孩子,家長們正確的做法是:
一、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去外面和小朋友們玩,孩子和小朋友們打交道的多了,會自然而然的鍛鍊孩子的為人處世能力。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時,只要沒有危險,家長沒必要去幹涉,讓孩子自己先解決看看,這樣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又能避免孩子過度依賴父母。
孩子的勇氣和膽量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家長可以任意給予的,這些都是孩子自己在與外界打交道時獲得的。因此,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去和同齡人接觸。
二、對孩子的愛要適度。當孩子在家長面前表現出蠻橫無理的惡劣態度時,家長就要明確的制止他,告訴他他這樣是不對的,在家裡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同時,家長也要正確引導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如何去釋放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
三、家長在家裡對老人也要尊敬,對伴侶要關心體貼,讓孩子感覺到,家長是在把愛給自己在乎的人。如果家長在家裡粗暴,孩子將來也會學家長這般“對家人苛刻”和“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回覆列表
當家長的平時要求太多,當小孩在家比較玩皮時,你可能經常的大聲或嚴厲的管促,也沒有去正確的去引導孩子這樣會給孩子心裡上的一些障礙,很多的事不敢去嘗試,因孩子一遇到一些不習慣事或人群時的環境,就會表現出膽怯,而當小孩一回到熟悉的環境又會恢復愛動的性格,建意經常多鼓勵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