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憶中把曾經的一個鄰居放大,加以提煉、搜尋、捕捉,一種記憶抖然鮮明起來。
那個鄰居姓單,他是俄文老師,那時我讀小學一年級,那天我敲開了303房門。一個長相酷似電影裡的胖翻譯官立在門前,他將房門擋得嚴嚴實實。但是,從裡面漂來燉魚的香味鑽進我鼻腔,我細細地咀嚼著,忘記了自己來做什麼。
於是單老師先開口說:“你是誰家的孩子?你要找誰家?”
我這才遞過手中的值班小木牌說:“單叔叔,輪到你家值班了。”
我沒想到,他接過木牌說:“我不姓單dan,我姓單shan。”
我說:“牌牌上寫著你姓單?”
他加重語氣說:“單是個多音字,我的名字叫單喜。”
此刻,我的喉嚨裡就像被一根魚刺卡住了,一點話也講不出來。門裡傳來清脆的劃門聲。
我家住的是個3層小樓,每層按3戶設計,由於當時住房緊張,一戶就分成了2戶來住。每家要輪流值班,主要任務是防火防盜,檢查樓內衛生等工作。
單老師家在303也住2戶,他媳婦在外地工作。303的另一戶在一個月前搬走了,又搬進來一個女老師,丈夫在外地工作,這樣303暫時住著兩個單身男女。這種住法引起了我們孩子的極大興趣。
比我大一點的孩子,就是比我的想象力強得多,他說:“大白天怎麼老是把門插上?”
又一個孩子說:“胖翻譯在屋裡演電影呢。”
不說不笑不熱鬧,童年的很大樂趣,最愛取笑別人。
一天,此類話題被女老師聽到了,她什麼也沒說,低頭快步上樓。不多時又急衝沖走了下來,她從兜裡掏出來水果糖分給大家。從那天起,我們很少提起303的事了。
一天晚上,我們都快淡忘了303的時候,單老師用俄語叫住了準備上樓的女老師。他們用俄語嘀咕了幾句,然後看見女老師從兜裡拿出5元錢,她交給了單老師,單老師朝菜市場方向走去。這個舉動又勾起了我們的熱情,想象著兩人肯定在一起過上了日子。不過想象歸想象,有一點我們沒弄準,因為兩人講的是俄語,還有一種可能性,單老師向她借了5元錢。
又輪到303值班的日子了,這次我不會再把那個多音字唸錯。我敲開了房門,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開門的是位大娘。她熱情的把我讓到了屋裡,我向她說明了來意後,她說:“那戶搬走了,我家是新搬來的。”
我追問說:“那還有一戶呢?”
她說:“這幾天就搬過來了。”
大娘把我搞糊塗了,我說:“大娘是原先那戶人家。”
她說:“啊,你說的是原先那戶嗎,他倆是一家的,沒臉了,一起調走了。”
大娘又接下去說:“過幾天搬來的是烈屬,他家本應該住上這套房子,可人家堅決要求住兩家,給都不要。”
之後,孩子們都知道了這個事情,單老師為多住一間房子,隱瞞了與女老師是一家的實情。最終女老師主動向學校交待了此事。
比我大的那個男孩,想象力還是比我們豐富,他說:“紙裡就是包不住火。”
又有個孩子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我想說一句:“單老師今後可別再蒙了。”
可孩子們七嘴八舌,我始終沒有插上話。
從記憶中把曾經的一個鄰居放大,加以提煉、搜尋、捕捉,一種記憶抖然鮮明起來。
那個鄰居姓單,他是俄文老師,那時我讀小學一年級,那天我敲開了303房門。一個長相酷似電影裡的胖翻譯官立在門前,他將房門擋得嚴嚴實實。但是,從裡面漂來燉魚的香味鑽進我鼻腔,我細細地咀嚼著,忘記了自己來做什麼。
於是單老師先開口說:“你是誰家的孩子?你要找誰家?”
我這才遞過手中的值班小木牌說:“單叔叔,輪到你家值班了。”
我沒想到,他接過木牌說:“我不姓單dan,我姓單shan。”
我說:“牌牌上寫著你姓單?”
他加重語氣說:“單是個多音字,我的名字叫單喜。”
此刻,我的喉嚨裡就像被一根魚刺卡住了,一點話也講不出來。門裡傳來清脆的劃門聲。
我家住的是個3層小樓,每層按3戶設計,由於當時住房緊張,一戶就分成了2戶來住。每家要輪流值班,主要任務是防火防盜,檢查樓內衛生等工作。
單老師家在303也住2戶,他媳婦在外地工作。303的另一戶在一個月前搬走了,又搬進來一個女老師,丈夫在外地工作,這樣303暫時住著兩個單身男女。這種住法引起了我們孩子的極大興趣。
比我大一點的孩子,就是比我的想象力強得多,他說:“大白天怎麼老是把門插上?”
又一個孩子說:“胖翻譯在屋裡演電影呢。”
不說不笑不熱鬧,童年的很大樂趣,最愛取笑別人。
一天,此類話題被女老師聽到了,她什麼也沒說,低頭快步上樓。不多時又急衝沖走了下來,她從兜裡掏出來水果糖分給大家。從那天起,我們很少提起303的事了。
一天晚上,我們都快淡忘了303的時候,單老師用俄語叫住了準備上樓的女老師。他們用俄語嘀咕了幾句,然後看見女老師從兜裡拿出5元錢,她交給了單老師,單老師朝菜市場方向走去。這個舉動又勾起了我們的熱情,想象著兩人肯定在一起過上了日子。不過想象歸想象,有一點我們沒弄準,因為兩人講的是俄語,還有一種可能性,單老師向她借了5元錢。
又輪到303值班的日子了,這次我不會再把那個多音字唸錯。我敲開了房門,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開門的是位大娘。她熱情的把我讓到了屋裡,我向她說明了來意後,她說:“那戶搬走了,我家是新搬來的。”
我追問說:“那還有一戶呢?”
她說:“這幾天就搬過來了。”
大娘把我搞糊塗了,我說:“大娘是原先那戶人家。”
她說:“啊,你說的是原先那戶嗎,他倆是一家的,沒臉了,一起調走了。”
大娘又接下去說:“過幾天搬來的是烈屬,他家本應該住上這套房子,可人家堅決要求住兩家,給都不要。”
之後,孩子們都知道了這個事情,單老師為多住一間房子,隱瞞了與女老師是一家的實情。最終女老師主動向學校交待了此事。
比我大的那個男孩,想象力還是比我們豐富,他說:“紙裡就是包不住火。”
又有個孩子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我想說一句:“單老師今後可別再蒙了。”
可孩子們七嘴八舌,我始終沒有插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