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楊QAQ咩咩咩
-
2 # 還文樓主
《三國志.關羽傳》中,劉備、張飛、關羽吃同席,睡同床,感情深厚。關羽兵敗被曹操所俘虜,曹操惜其才,讓漢帝封關羽為偏將軍。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面對曹操的厚待,不為所動,替曹操斬殺顏良,報答曹操不殺之恩。曹操讓漢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關羽千里走單騎,尋劉備去。這裡可看出關羽非常忠義。
從《三國志.關羽傳》中,我們可以看出關羽是忠義之士。
一生只忠於劉備,忠於蜀國。關羽跟劉備相識,助其征戰天下,無論逼到什麼困難,從未變節,一生只忠於劉備,忠於蜀國,為蜀國立下,赫赫戰功。面對曹操的高官厚祿,不為所動,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兵敗被曹操所俘,曹操一向禮賢下士,敬關羽為人勇武忠義,想收服關羽為己用,讓漢帝封關羽為偏將軍,關羽斬顏良立功,又讓漢帝封關羽為漢壽亭候。關羽面對曹操的高官厚祿,不為所動,不背叛劉備,身在曹營心在漢,最終尋劉備而去,令曹操更加敬服。關羽為劉備征戰一生,為國捐軀。關羽與劉備相識於微未,為劉備征戰一生,鎮守荊州,攻打襄樊,水淹七軍,收服於禁,斬龐德,逼曹操遷都,因驕傲自大的個性,兵敗,走麥城,被俘,為國捐軀。從史書上記載,關羽確實是一位忠義之士,關羽忠義的品性令世人敬仰,黑道,警察拜關公,商人把關公當財神來供奉。紅臉關公,流芳百世。
-
3 # 槐蔭樹下的老曹
即使從史書的記載來看,關羽也是有忠有義的。
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
中平元年(184年),漢室宗親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
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
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
曹操待以厚禮,任命關羽為偏將軍。
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
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
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
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當時,曹操為了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
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
張遼向曹操說明後,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
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
曹操左右欲追殺之,曹操以“各為其主”而阻止追殺。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
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
但是,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到,幸而關羽趕到漢津,一同乘船到夏口。
-
4 # 浮_生_若_夢_
《三國演義》當中的關羽,可謂出場既巔峰,所到之處,所做作為,都堪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雖然這都是小說家杜撰的內容,但也不是空口無憑,在《三國志》中,體現關羽忠義的史料,並不比小說中遜色多少。
最體現關羽忠義的就要數“過五關斬六將”了,那這個事情在真正的歷史上是什麼樣呢?現在我們就透過史書來還原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真實過程。關羽,三國時期蜀漢上將軍。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人物,但是在今天二十一世紀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大多數都有祭拜關羽的習俗,他為什麼能經歷2000多年時間的沖刷依然留在人們心中,想必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關羽的成名之戰是萬軍之中斬殺顏良,根據歷史記載,當時曹操親率大軍擊敗劉備,關羽與劉備走散,隨後便以降漢不降曹之意跟隨在曹操大軍,當時曹操厚禮相待關羽,各種恩惠想把關羽留在身邊為己用,關羽為報恩在白馬將袁紹大軍上將顏良刺死於萬軍之中並全身而退,敵軍無人敢擋,白馬之圍解開,關羽名聲大漲,最重要的是根據史書來看,萬軍之中斬敵將寥寥無幾,可見關羽武力非凡、大義凜然。
再來看關羽的忠義,用我們現代人眼光來看,關羽在三國時期就好比一個企業的重點人物,不管是放到哪裡他都能發光,然而他從來沒有因為外界因素有過對劉備的背叛之心,一生只為一主效力,當時曹操實力多麼強大關羽都寧願與其為敵也不叛主求榮,可見此人忠心無比。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關羽不就是一個空有一身武力的莽夫,錯,其實關羽不僅功夫厲害,他還是個愛看書的武將。從歷史記載來看,關羽時常會在空閒的時候品讀《春秋》,對兵法瞭然於胸,就拿“水淹七軍”來說就知道了,關羽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利用當時汗水大漲擊潰了曹操手下大將龐德,威震華夏,可見智謀方面關羽也絲毫不落後。
結合以上幾點,關羽的忠義、文武、威震華夏的戰績,放眼三國曆史又能找出幾個這樣的大將?所以關羽的名聲至今任然留在世間,把他稱為三國最優秀武將一點也不為過。
三國演義的確虛構了許多情節,但是關羽辭別曹操追隨劉備這個事,除了過關斬將之外,都是照搬正史的。縱觀中國歷史上,俘虜敵方大將,加官進爵之後,被俘之人立功報恩之後重歸舊主,恐怕沒有第二個了。這件事情中的兩位主人公,曹操和關羽,也堪稱絕唱。
-
5 # 那就投降輸一半
絕對忠義。
雖然關羽在《三國演義》被神話了許多,但歷史上他的忠義是無可爭議的。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擊敗後,獨自就跑了,關羽投降了曹操,曹操封羽偏將軍。後來解白馬圍,關羽刺殺顏良,曹操上表關羽為漢壽亭侯。可以理解為如果關羽繼續跟著曹操,加官晉爵肯定是一路順風順水的。而這時的劉備既還沒封侯、又沒地盤、又沒兵將,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關羽還是毅然決然的告辭了曹操,選擇去追隨劉備,固然關羽的忠義名垂千古。
-
6 # 造紙達人劉遠龍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
赤壁之戰時在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劉備稱王后,關羽官拜五虎上將之首,領兵攻取襄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
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暗算,刮骨療毒,後呂蒙白衣渡江襲取,徐晃趁機奪了偃城,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後被殺,蜀吳魏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死後曾經數次顯聖,追呂蒙之魂,罵孫權,驚曹操。
回覆列表
算得上忠義。既然當初投降就和曹操事先講“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那麼至少說明關羽知道劉備未死才投降的(不然也就沒有“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的說法了)。刀架脖子上,竟然先和曹操約定投降條件,而曹操竟然也就認下來,事後還真的放任關羽離去,是英雄相惜之下的一個動人故事。
曹劉之間當時也沒有什麼不死不休的深仇,“同是逐鹿天下人”而已(主要是曹劉當時都是群雄而已,後面當了魏王漢中王,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了。如同沒人會考慮幹掉自己高考的同學對手,反而可能真心鼓勵對方,但同一領導崗位的競爭對手心態就不同),約定條件下的投降,最多最多也就等同於韓信的胯下之辱——不作匹夫一怒之氣,留有用之身立不世之功業。
跟著劉備各種顛沛流離,直至成為深受寵愛乃至寧哄勿責的方面大員,最終也將生命獻給了劉備的志向,當然稱的上忠義。
不過後世被抬到這麼高,實在是因緣際會,歷史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