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上行
-
2 # 踏雪擒龍
會。歷來所有王朝滅亡的方式不在乎兩種情況,一種是亡於外患,一種是亡於內憂。在這內外兩種主要矛盾相互作用之下,沒有僥倖存活、一勞永逸的機會,換句話說,“晚死,還是要死”。
若沒有金、蒙古的入侵,也就是說沒有面臨外患的威脅。那麼,宋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滅亡,但一定會最終走向滅亡。世上沒有永壽之國,任何東西都有其產生、發展、消亡的必經過程。這是由歷史規律所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看看當時兩宋的內部情況,是否仍然具備可以支撐它繼續存在下去的國力:
經濟基礎:經濟實力是北宋為數不多,可以拿的出手炫耀的頭號王牌。但往往一個人最大的優勢,也是其最大的威脅。北宋實行“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不打擊反而鼓勵“兼併”。這種方式雖然短時間內聚攏了大量財富,成效頗豐。但長遠來看,卻是遺患無窮。
到了宋仁宗時期,土地兼併問題愈演愈烈,地主豪強們大肆兼併,剝削普通農民,從國家賦稅中攫取利益,中飽私囊,造成國家賦稅不均,流失了大量財富。直接促成了後期積貧積弱的局面的形成,加之後來王安石、李椿年變法的失敗又使“兼併”重演,到宋徽宗時期又變本加厲……如此下去,積羽沉舟,民心騷動,百姓起義在所難免。
縱觀宋朝一世,發生了大大小小不下於400多次的農民起義,也是根源於此。
上層建築:政治軍事上“三冗問題”始終在宋朝一以貫之。
1.冗官。宋重視士大夫階級,導致文官數量與日俱增。僧多粥少,朝廷要養活這麼多的官員,肯定需要一筆巨大的開支。而開支何在?羊毛出在羊身上,就從商人、手工業者、農民身上加徵賦稅。此為一禍。
2.冗兵。宋實行募兵制,為了安撫流民,防止他們生事造反,朝廷就吸收大量災民入伍。這些軍人本身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是混口飯吃而已,也就決定了在戰場上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而養活他們同樣需要一大筆錢,而這些錢還得從老百姓身上拿。此為二禍。
3.冗費。宋對皇家宗室、親信這一部分人格外恩寵,每年撥出大量錢款作為小費。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本不需要太多軍隊保護,而那些貴族為了彰顯尊崇,卻還要駐紮數以百萬計的禁軍,這些禁軍不得花錢嗎?還有像宋徽宗這樣喜歡奇珍異石的昏庸皇帝窮奢極欲的瞎折騰。錢哪來?老百姓身上!此為三禍。
總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映經濟基礎。這些痼疾已經深深的植根於宋朝的國家政體之中,已經積重難返了,很難被根除。除非推翻一切重新再來,否則很難有回光普照的機會。因此,不管金、蒙古還是其他的什麼民族是否會入侵,都只是只是延遲了滅亡的時間而已,它會慢慢走向自然滅亡。
回覆列表
會,爭權的權術。天下太太平,不需幹事時,權術的天下。標誌著無德者越來越向中心集中,當眼裡只有爭權的權術,再加無能,不幹實事。嚴重傷極大多數人利益時,被人發展,覺醒,失去控制力,也就亂了。王朝也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