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篇非一律
-
2 # 杏仁健康
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白心臟病包括哪些病種,心臟病是與心臟有關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疾病。心臟病的範疇很大,我們如今很多人認為心臟病是冠心病,這其實是片面的哦。
中醫將心臟病歸類總結為心悸、胸痛,嚴重者會有真心痛表現。這主要是對應的冠心病的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情況。
其中,心悸病是以心動過速,心慌為主,而胸痛病主要是胸悶胸痛為主,真心痛類似與如今的心肌梗死,病情嚴重,預後很差。
中醫認為心臟病的病性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病機為不通則痛或者不宋則痛,具體包括氣滯、血瘀、痰溼等阻滯經絡,經絡不通,或者氣血不足,心脈不榮而發病。
中醫認為心臟病主要發病症狀為心慌胸悶,胸痛,脈弦澀或者細弱,並伴有相應的病理(諸如氣滯、血瘀、痰溼、氣血不足等)症狀。
-
3 # 錫非金
我不想躲避這個問題,因為我是中醫的堅定支持者。所以我只能膚淺的回答一下表示對中醫的支援。
心臟病常見的症狀是心悸,也就是常說的心率過速,房顫。心絞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胸痛胸悶。
一:病因
動脈硬化,高血壓,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性的,如心肌炎,心包炎等引起的心臟病,還有先天性的和後天性的。
心臟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徐環系統疾病,迴圈系統疾病,也稱為心血管疾病,它能夠顯影響患者的勞動力。
心臟病是受到外來或者機體內部因素而造成的疾病,如 冠狀狀動脈粥樣硬化型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感染性心臟病內分泌性心臟病、血液病性心臟病。
以我的經驗認為,心臟病也就是一個“堵”字,也就是心血管的堵塞,另心臟壓力過大,造成心跳過快,供血不足,造成人的身體缺乏營養,使人胸悶,胸痛,心慌氣短,嚴重的冠心病,心梗。
按照中醫的療法就是,破瘀破血,活血化瘀,打通瘀堵,減輕心臟的壓力,可以用桃仁,川芎,棗仁,紅花,絞股藍,丹參等中藥煎水服,可以達到效果。
回覆列表
只從中醫分析,大家很難明白。所以我中醫結合西醫給大家介紹一下心臟病。心臟病中醫分為胸痺和驚悸。
一,[中醫]胸痺,是指心臟本身病損所致的一種病症,以檀中及左胸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由心臟陰陽失調,氣血偏虛以及寒凝、熱結、痺阻、氣滯、血瘀等因素引起。
[中醫病因病理]①本病多因平素體弱,或過食肥甘,或七情內傷所致。②本病發病部位在胸膺部,為陽氣升發之處。若心陽不振,脾陽不運,以致寒凝血瘀,痰濁內生,痰濁和瘀血,閉阻心脈,則血行障礙,以致胸陽不通而發生心前區疼痛,甚至影響到氣血不通,陰陽不相順接而出現暈厥。③心陽不振,既可由脾陽不振,命門火衰所引起,也可有心血不足而發生;而心血不足,長因肝腎不足所引起。根據陰陽互根,陽損及陰,陰損及陽的道理,最後均可導致陰陽俱虛。故本病以心陽不振,氣血失和,執行不暢,淤血內阻為主要矛盾,但與肝、脾、腎三髒有密切關係。
[西醫]胸痺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是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亦可指心包因細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學等因素而發生的急性炎性反應和滲液的病症,多見於冠心病、心包炎等疾病。
二,[中醫]驚悸,臨床自覺以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症,多因心氣血陰陽虧損、水飲、痰濁、瘀血阻絡而發病。
【中醫病因病機】驚悸、怔忡的成因為精神因素、心血虛、心陽弱、痰飲、瘀血等。《醫宗金鑑》說:“驚自外至,驚則氣亂,故脈動而不寧;悸自內惕,悸因中虛,故脈弱無力。”其成因有五:一是素有心虛膽怯,偶遇外驚(目視異物、耳聞怪聲、身處險境),致使心動神搖,不能自主,漸成驚悸、怔忡。暴怒傷肝,則氣逆,驚恐傷腎,則精卻,故陰虛於下,火逆於上,撼動心神而發驚悸。二是由於思慮勞傷,耗損心血,或失血久病,而因心血不足,心失血養,不能藏神,而成神志不寧。
[西醫]驚悸是指心臟衝動的頻率、節律起搏原部位、傳導速度與激動次序的異常。如:心動過速、早搏、房顫、房撲、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徵,預激綜合症,可見於心衰、心肌炎、心包炎、神經官能症等病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