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瓜5876
-
2 # 鄉野阿明搞野
公元1596年,北韓使臣到達後金,探訪女真族的情況時發現,努爾哈赤跟弟弟舒爾哈齊分別都有自己的宮室,底下也各自管轄族人,有分庭抗禮的跡象,跟努爾哈赤不同,舒爾哈齊跟明朝關係更親近,他跟明朝守邊將領李成梁有姻親關係,想借明朝的力量,在女真族中樹立權威,跟努爾哈赤對抗。
努爾哈赤自然不滿,他開始削弱舒爾哈齊的權力,以出兵不利為由,奪走舒爾哈齊的兵權。舒爾哈齊不願束手待斃,想要帶著跟隨自己的族人親友,尋找新的居住地。
其實,舒爾哈齊的做法也沒有什麼太大過錯。按照女真族的舊俗,家族中孩子在年幼時要跟隨自己的父輩居住,長大後就要分家,自己在外面再撐起新的家業。這個做法可以保障後代在沒有獨立謀生技能時能夠生存下去,又能不斷繁衍生息,擴大族群的地盤。
但是,在努爾哈赤看來,弟弟的做法,無異於反叛。更糟糕的地方在於,舒爾哈赤很可能成為後來者效仿的物件。如此一來,想要擴大基業,繼續跟明朝抗衡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
,所以,清朝對此一直極為忌憚,在入關掌握大片土地後,也不願給皇族分封土地,而是讓皇族跟皇帝一起,都居住在北京城內,並沿為定製。
不過,清朝雖然沒有為皇族分封土地,但是會把重要官職開放給皇族,並藉此讓皇族掌握實權,從而維護愛新覺羅氏的統治。
封建封建,就是“分封建國”。也就是分封制,商周時期就有了分封土地的制度。
國家成立之初,為了方便管理並獎賞有功之臣,封賞國土是對王族或有功之臣的最高榮譽。
隨著諸侯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彊域越來越大,諸侯國就不聽君王的指揮了,各諸侯的威脅力也就一發不可收拾。
周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七個自稱臣下的人都比周王的領土大上許多,也富庶許多。最後名存實亡的周王朝也確實的滅亡了。
周文王就在岐山建王朝,他當時只是商朝的一個諸候王,最後周文王也滅掉了商紂王,商朝滅亡。
諸候王不聽指揮,排場大,實行分封制的漢朝很快誇掉了。
明朝的諸侯王有著大量的土地,少則幾千頃多則上萬頃,而且遍佈全國各地,藩王的豐厚的俸祿也使明朝政府出現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清朝入關之初,滿洲貴族中也曾有人提出過實行分封屬地的意見,但被統治者斷然拒絕了。清朝統治者吸取漢朝和明朝分封制的教訓,沒有實行分封制,所以入關後的宗室王公全部聚集京城,王府都設在京城。
這些宗室王公貴族在京城參與軍國大政、管理部院、處理大小政事。
清朝處於長遠的考慮,也限制了本宗族的利益。
清朝給王公貴族的俸祿也並沒有危及國家財政,實行的是“王公降襲制度”,也就是說親王的兒子世襲的爵位不是親王,而是降一級為郡王。
清代宗室高爵位的人很少,只有12位鐵帽子王。整個清代的王爵總數從清初到清末,只有明代的1/10左右,清朝中期以後,沒有爵位的閒散宗室佔到宗室人口的98%以上。
每一個閒散宗室的俸祿很低,大致相當於一個八旗兵的兵餉。
這種制度使清朝纏纏綿綿的強盛了將近300年,於是就有了輝煌的“康乾盛世”,文明的雛形“同治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