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旭湲
-
2 # 樹德漢碩
“馬上”一詞是有來歷的,傳說中有多種,文獻記載也不少,但誰的是真,是源頭,也說不好,至於說為何不說“牛上”而說“馬上”,這就好理解了。
馬上的意思,是即刻,立到,快快,須臾,速速,一點不可遲延拖拉的意味。舊時多以馬為交通工具,馬有善跑,跑得快又有人性善從於人,所以舊時想快走就騎馬,要坐馬上,馬上代表快,應是因此而演變來的。牛力大但不善跑,人多用牛耕田而不用交通工具,坐牛上,牛是慢呑吞的,快不了,所以習慣上不會“牛上”而說“馬上”。
“馬上”本是方位名詞,但至今已演變成副詞,是立即的意思了。
馬上的意思就是立即,即刻,也就是很快的意思,原意就是馬背上,這個詞作為時間副詞應該出現不會很早。古史書上表時間用須臾、速速、即刻等詞,唯獨不用馬上,這就很說明問題。當然,馬上也出現在典籍裡,但用的都是其原意。像西漢陸賈就曾對劉邦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唐代岑參有詩云:“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北宋歐陽修說他平生寫文章,多在馬上、枕上、廁上這“三上”完成。到了元代,馬上才作為時間副詞出現,如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爺,有的就馬上說了罷!”明代唐順之《請遊兵疏》裡也有:“命下之後,即便馬上差人齎文星馳付山西保定二廵撫處
1、說起“馬上”一詞的來歷,有以下三個版本:(1)古代有一個大將,當朝皇帝病危,而這名大將剛進行任務中騎在馬上,大將在馬上聽到了這個訊息,於是當時就沒下馬,坐在馬上就直接奔向京城,當時就及時面見的皇上,所以後人用馬上代表立即的意思。(2)有人在談起荀子時候,荀子到了,剛好荀子又從馬上掉下來,被後人稱“馬上就來”。(3)“馬”在古代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在“馬上”就代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自古以來,中國的交通工具有牛、驢、馬、牛車、馬車、和大轎,但是最比較慢的應該是牛和牛車、轎子,驢快一點,馬車比驢又相對快些,而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馬, 所以才有了馬上這詞的由來。
2、古時候的中國,能騎馬的大部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這些人社會上混得開,辦事能力,辦事效率比較高,做事情相對靠譜,交接事情比較方便,辦事順利就快,而騎馬快辦事就更順,單人匹馬沒其他特件牽扯拖拉,想走即走,牛和驢又拖拖拉拉,即使是馬車,也要浪費時間準備馬伕和車,所以在馬上的人讓人們感覺輕便直接,立即就好,所以也人們就用馬上代表著“快,立即”,
3、為什麼不用“牛上”,牛本身就是慢吞吞的,即使騎牛而來,比起馬來,動作相差甚遠,若路途稍遠些,牛還不一定能到達,更不說騎在牛背上的人,馬背上的人都能來回十多趟了,而自古以來,古人出門辦緊急的事都是騎馬去的,除非沒有馬,或萬不得已用步行或其他交通工具,但是會把好多事情給耽擱或耽誤了,所以人們對牛的印象就有比較拖延感,如詞“老牛拖破車,吹牛皮”等,就是不靠譜的意思,而對馬讚美的詞語也卻較多“快馬加鞭,馬到成功,千里馬,龍馬精神”等等,也是和馬上有些近似的意義。
所以勤勞智慧的人們會用“馬上”代表著迅速,立即,而不會用“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