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明朝的皇位繼承權一直在秉承著嫡長子繼承製度,正所謂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遍觀封建時代,明朝對於皇位繼承一直都沒有太大的波瀾!

    雖然也有皇帝想要挑戰這個制度,但是都被文官勢力頂了回去,有效的延續了大明江山延續的穩定性!

    至於藩王制度則是失敗的,朱元璋希望他的子孫能成為國家屏障,可以維護江山穩定,但是建文帝上來就開始削藩,明成祖靖難成功以後也對藩王極力打壓,將藩王權利削弱,成為了被圈養的豬羊,除了禍亂地方,窮奢極欲,挖國家牆角,沒啥作用。

  • 2 # 朝史暮想
    皇位繼承製

    《明實錄》裡曾經記載過朱元璋說過的兩句話——

    國家建儲,禮從長嫡,天下之本在焉。/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

    意思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即使有嫡孫,也應該選擇嫡孫。就看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選了朱允炆,而沒有選擇朱棣,可見這種繼承製度的深入人心。

    圖:朱元璋 像

    總體來說,明朝皇位繼承,除了嫡長子繼承製外,還有依據血緣的遠近,兄終弟及的。比如明世宗朱厚熜就是繼承了堂兄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而有誰想破壞這一規則,往往就會面臨強大的輿論壓力。比如萬曆朝,明神宗朱翊鈞意欲廢長立幼,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即後來的福王,就遭到了朝臣的一致反對,掀開了長達近三十年的國本之爭。

    皇位繼承製,說白了,就是一個權力交接的秩序。而秩序是歷史上所有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也是古代一直推崇的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

    明代的皇位繼承製,在制度上其實已經發展得很完善了。除了初期明成祖朱棣的“作亂逆行”,其他的時間,總體上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奪嫡情況和極端事件。這套制度對於保障明朝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站在當時的視角來看,這是積極的,需要肯定的。

    藩王制度

    開國之初,朱元璋分封朱家子弟到全國各地,並給予一定的軍權和政權,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藩王起到屏護帝國的作用。

    圖:朱棣 像

    但是事與願違,強大的實力導致了野心的膨脹。朱棣就憑藉自己的才幹和實力,把侄子拉下了馬。於是,繼位後的朱棣,深知藩王強大背後的風險,便實行了嚴格的藩禁制度。

    所謂藩禁,就是帝國對各地藩王實行全方位的監控和限制。藩王不能從事任何職業,不能無故離開封地,不得染指屬地的軍政事務,不得擁有超規的私人武裝,只要安安穩穩待著,國家養他一輩子。

    於是,明代的藩王開始老實了,即使犯上作亂的,也基本上很快被平滅。但是藩禁帶來了嚴重的財政隱患。到明代中期,宗室人口已經達到幾十萬之巨,國家財政負擔非常嚴重,以至到了晚明時,根本負擔不了很多遠支的宗室。而沒錢,正是大明最後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圖:龍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當年的熱血三大漫之一的《死神》,完結到了現在都沒有繼續出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