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話歷史
-
2 # 歷史走廊
一,康熙六下江南是為了穩定國家,恩威百姓。和乾隆六下江南是為了炫耀國力,好大喜功。兩者隨然都是六次下江南,但造成的影響、後果相差太遠!
二,康熙每次下江南都是為了體查民情,瞭解水患,加強民生。比如康熙出巡吩咐所用費用,不得讓地方出。所到之處,不得擾民。乾隆南巡就不一樣了,他南巡之前要大肆準備,各地還大修行宮,作足大量面子工程。各地地方官乘機貪汙腐敗,民怨激憤。
三,康熙南巡所到之處,減稅勞役,懲治貪腐。乾隆所到之處,隨然也減免稅負,但對地方官的貪腐聽之,任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減稅負沒給老百姓減少負擔,反而都讓地方官中飽私囊。
四, 康熙南巡是務實行為,對水患的防治所到之處,對的加冕,錯了的懲處,改正。比如:在清口,康熙登岸詳看溜淮套形勢。於行宮召見隨從諸臣、地方官員及河道總督、河工官員,問張鵬翮、劉光美等奏開溜淮河套的依據,張、劉支吾不明。康熙帝曰:“今日乘騎從清口至曹家廟地方詳看,見地勢甚高,雖開鑿成河,亦不能直達清口,與伊等進呈圖樣迥乎不同,且所立標杆多有在墳上者。”“數年來兩河平靜,民生安樂,何必多此一事”。又曰:“今奏溜淮套開河,非地方官希圖射利,即河工官員妄冀升遷,至河工效力人員,無一方正者,何故留置河上?”張鵬翮承認“誤用小人”。次日,康熙帝命將沿途所立開河標杆盡行撤去,百姓踴躍歡呼。乾隆對水患的防治,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不比康熙時期少,但相比較,效果就 差點意思!
五,康熙南巡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國家需要,人民需要。而乾隆呢,勞民傷財,講排場,面子工程大於實際效果!晚年的乾隆也對自己南巡造成的浪費自責。
人和人是不能比的。康熙隨處時代和康熙的賢、明。註定了康熙南巡所作出的貢獻要比乾隆南巡更讓人歎服。
康熙更多的是為體察民情、治理河道和漕運、安撫江南等有利於國家恢復生產和鞏固統治的需要而下江南。更多的是為了滿清政府的統治著想,滿清入關,政權初定,康熙時刻把"治河、興農、三藩"三大戰略銘記於心。平定三藩後,江南作為歷代錢糧重地,政權是否穩固,是否還受三藩影響,康熙不能不上心。同時,江南特別是南京,作為明朝的龍興之地,又是南明核心區域,當地是否還有反清復明的民眾基礎,是否還有報‘’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之仇的念想,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所以康熙南巡時,拜遏明孝陵,並題"治隆唐宋"稱讚明太祖,史載康熙拜謁明孝陵時行三跪九叩之禮,觀者莫不為之感動,從者數萬人,康熙透過這一行為在被征服的漢族民眾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又尊孔子及大批儒家名人,起到了很好的收復人心的作用。
乾隆效法康熙南巡,揮霍奢靡,據統計,六次南巡,各項花費總數達白銀二千多萬兩,所帶隨從與地方官員還趁機敲詐勒索,極大地加重了群眾負擔,致使民間冤情沸騰。
乾隆直到臨死之前才意識到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之事,勸誡後世之主,再不要像他去南巡了。然而,追悔莫及,為時已晚,造成的惡果,已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