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青米
-
2 # 清野說歷史
個人建議,只是想了解了解歷史的人,最好讀著作,因為正史你未必能看的下去。而歷史愛好者最好先讀正史,對一些歷史事件有了自己的看法再讀著作,會收益更多。
-
3 # 九夏濤聲
讀歷史,或許是先讀正史,也不一定全信,——要帶著懷疑的態度瀏覽。尤其中國歷史,有王朝政治傾向,有執筆者(著者)的“三觀”或好惡……。其次,蒐羅同時代的野史:這就開始考稽了!或者說“研究歷史”……
比如,前些年,在初中教科書裡節選了“張衡地震儀”,——愣是一廂情願並百般矯情地肯定:能預知地震。誤導了幾代學生——迄今為止,還有太多人(當年的學生變老了以後……)教條死信:張衡地震儀能預報地震!並點評:每次所爆發的大地震,是被地震局隱瞞了不提前通報出來,——以免擾亂民心!
以訛傳訛,荒唐不已。何妨配一付老花鏡戴在筆樑上:扳樁屙屎——把穩。
-
4 # 國史記聞
個人經驗來說,學習歷史應該“先全再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入門。從基本的歷史知識入手,對歷史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再進行深入的研究。其實我們在中小學學習的歷史(包括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都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學習,這對培養我們的歷史興趣、奠定歷史研究的基礎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大部分人也都是在這種基礎上開始深入的學習。
第二階段:找方法。對歷史有一個框架性的瞭解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些史學大師做學問的心得,比如梁啟超先生和錢穆先生都寫過的《中國歷史研究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會讓我們的學習和研究更加系統和全面。
第三階段:讀通史。我們依然可以帶著系統學習歷史知識的目的,先了解一下幾千年的基本歷史。拿中國歷史來說,我們可以從范文瀾、呂思勉等民國時期的史學大師所寫的《中國通史》《華人史綱》等書籍入手,對中國的制度、經濟、文化等變遷有個系統的瞭解。
第四階段:讀正史。在讀完通史之後,我們自然會對某個朝代或歷史時期有很大的興趣或者疑問,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看正史了。比如西漢漢朝的可以看《史記》和《漢書》,喜歡三國的可以看《三國志》等等。正史的記載往往都是可信度最高的,即最接近歷史事實的,但是史籍浩繁,讀正史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第五階段:讀名人筆記和野史。每個人對正史可能都會產生不同的解讀,而正史的記載也不一定可信。此時,我們便可以讀一些史學大家的著作,比如清朝趙翼的《廿二史札記》。同時,我們也可以讀一些有價值的野史,輔助對正史的理解,比如司馬光的《涑水記聞》等等。
-
5 # 中國人246037794
學習歷史應該先學正史,然後再讀學者著作。正史是對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正確記錄,並以當時的普遍價值作一定的評判。學者著作滲雜著一些野史、學者本人的情緒和感情色彩,價值觀不一樣的學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應先學正史,然後再借鑑學者著作。
回覆列表
先正史,因為學者的歷史也是從正史中來的,你先看學者的就是完全接受學者的歷史觀念了,不利於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