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點學堂
-
2 # 路遙lgy
“永安(白帝城後改名永安)託孤”,一直以來有不同意說法,有充分肯定的,也有予以質疑的。
夷陵之戰,劉備遭受了一生以來最大的失敗,不但荊州沒有收回來,自己受到的損失也是史無前例的,東征的意義還沒來得及展現便被一把火燒的煙消雲散了,劉備深受打擊,幾乎是被擊垮了。於是,他召來了他最信任的人諸葛亮,儼然是要交代後事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聽後,痛哭流涕,迴應劉備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這該是一個非常感人的君臣之間的對話,特別是“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很顯然劉備是很真誠的給諸葛亮說的。給予肯定的是陳壽,他就是認為這是劉備發自內心的感情流露,高度讚揚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君臣關係。所謂“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也有學者認為,劉備的一番話,是事先設計好的臺詞,是很虛偽的,是逼迫要諸葛亮承諾永久是臣下,像是當年高祖劉邦,病重時搞得“白馬之盟”一樣。而“君可自取”,“取”也不是取代的意思,而是賦予諸葛亮廢立的權利,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可是,這樣是否忽視了李儼的存在呢?
李儼是益州領導集團的代表人物,劉備也同樣託孤給他,諸葛亮為主,李儼位副。而且李儼擁有一部分兵權。於是就有人說,劉備這是為了制約諸葛亮。劉備與諸葛亮是荊州帶人入川的,劉備當然也要平衡荊州與益州大臣之間的權利。所以,“君可自取”,誰又能說不是劉備賦予諸葛亮,以防止劉璋舊部陰謀叛亂的權利呢?事實證明,劉備去世後,李儼很快被邊緣化了。
“永安(白帝城)託孤”,無論是虛偽還是設計的臺詞,劉備能說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的話,足能彰顯劉備的人格魅力,這話是曹操,孫權不一定敢說出來的。這也是充分體現了他與諸葛亮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瞭解,著實是歷史上君臣相處情深的一段佳話,也足以證明劉備真不愧是一代梟雄。
回覆列表
白帝城託孤,熟悉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劉備臨死前託孤於諸葛亮的事情。
劉備信任諸葛亮,將國家大事託付於他,甚至允許他取而代之,還讓後主劉禪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他;而諸葛亮也是賢臣、忠臣,先後輔佐兩位君王,為國家穩定昌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直以來,皇權爭奪毫無溫情可言,連親兄弟、親父子都可反目成仇,劉備真的願意將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自己的臣子嗎?當然不可能。所以,他對諸葛亮說的“可取而代之”的話,也自然不是真心,而是一步步穩固皇權、讓諸葛亮不能謀反的暗棋。
劉備臨死之時,想要穩固皇權,必須要取得控制軍隊和政權多數的派系支援,而當時劉備身邊的人都屬荊州派系,諸葛亮又是荊州派系的核心人物之一。同時,他也是戰後蜀漢政權中聲望、資歷最高的人。
這樣看來,他既是輔佐朝政最有力的人選,也是對朝政威脅最大的存在。劉備必須想辦法讓他始終效忠朝廷,不能謀逆,於是便有了“白帝城託孤”這一場以情動人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