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翼
-
2 # 過路閒人路過
應邀。
這問題有點不知想問什麼的感覺,首先這應該是諸葛亮與劉備初見面,大家聊聊天下大局,不是建基在劉備認同孔明就追隨,不認同的話孔明就送客的問題。
當時劉備每天的生活就是被吊打然後投這處投那人投來投去,自己沒有一個穩定的地方可以作為自己發展的基地。劉備就像一個倒黴的人去找高人算命一樣,而劉備聽到後想一下原來可以這樣玩,心裡肯定是高興的,但在這時候就把隆中對一些不實際的地方也沒考慮在內了。
隆中對為什麼不切實際這問題簡單說就是把東吳當成空氣,最後也是這原因讓蜀吃大虧。孫劉聯盟共同在赤壁之戰前合力抵抗南下曹操是沒問題的,但赤壁把曹軍擊退後問題就出來了,首先因利益而建立的聯盟自然就是看利益,所以劉備和東吳在荊州,其實就是南郡的問題上處理的再好,荊州空虛東吳也一定會撿漏,更不要說劉備對這事情一直不停的耍流氓,就算荊州不丟對蜀來說也是隻能重兵防東吳和曹魏,代天下有變遣一上將從荊州直取中原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從荊州出兵伐魏的時候,同時間後園一定起火,被夾成三文治。最後一個問題,孫權為什麼要和劉備合作主動去伐魏?你打著宗親復漢的口號,那還不是隻有姓劉的才能當皇帝,東吳和誰聯盟有什麼區別?本來東吳就是平衡天下勢力來自保,只要劉備坐大了那東吳肯定投曹魏,是不是就該這樣理解?
-
3 # 昨事今史
謝邀,首先我們要知道隆中對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一是佔據荊州益州,二是聯吳抗曹,三是待天下有變,坐等戰機,分兩路出兵。而當時的劉備其實是沒有一個好點的智囊的,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各種認老大,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地盤,而好不容易有個地盤之後又馬上失去,直到有了諸葛亮之後,隆中對讓他有了一個人生的奮鬥規劃,可以說之前的劉備只有匡扶漢室的目標卻沒有怎麼去匡扶的計劃,只能寄人籬下,直到隆中對後,他終於知道怎麼做了,只是很可惜,真的很可惜,這個天下有變卻是蜀漢先變了。
-
4 # 你沒在意的人
當然。臥龍說先取荊州,而關羽腹背受敵換誰都難。龐統說益州作為根據,少了荊州一位大敵。三足鼎立就意味著背後有刀子。從益州出秦嶺,馬氏收氐羌,荊州有孫權,遼東公孫度。渭河平原不是手到擒來?
-
5 # jackie6892
劉備在之前其實是沒有完整的戰略思想的,基本上處於一種走那哪算哪的遊寇狀態,諸葛亮的隆中對讓他知道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和如何發展的戰略步驟。如果劉備不接受隆中對,等待他的只有兩條路,一是被滅二是投降做寓公。就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隆中對就沒有劉備的蜀國,也可能就沒有精采紛爭的三國爭霸。
-
6 # 放棄的回憶
所以,劉備不會不接受隆中對,他不接受的話,那他就不是劉備了。
劉備的崛起在於漢獻帝給了他一個皇叔的身份。北方遭黃巾起義以及諸侯爭霸的破壞比較大,百姓對漢室的信仰幾乎蕩然無存。唯有益州與荊州,沒有遭到黃巾起義的破壞,也沒有遭到過諸侯的戰火,反而成為了百姓躲避戰火的樂土,諸葛亮一家就是躲避戰火跑到荊州的。百姓對漢室還是比較忠心的,對漢室還是非常感恩的。
為此,在諸侯爭霸的現實前,荊州與益州都期盼一個明主的帶領,而且這個明主還必須是漢室宗親。於是劉備就這樣被推了起來。
-
7 # 古都愛記事
劉備以天下大勢為題求問諸葛亮,同時也是考研諸葛亮的能力。因為據《三國志》陳壽記載,諸葛亮躬耕南陽,才華橫溢卻沒有人認同,只有崔州平和徐庶瞭解他的才華。所以徐庶才給劉備推薦諸葛亮。
當時的情況而言,劉備剛剛脫離曹操的控制不久,幾經輾轉,終於得到徐庶的幫助而定軍新野。但是劉備依舊迷茫,天下之大,根本就沒有劉備的底盤。所以劉備充滿了對漢室天下的擔憂,但是他自己卻沒有一點可解之法。
而對於劉備疑問,諸葛亮能夠輕易解答。先是說曹操雖然人少地小,但是卻能以弱勝強戰勝袁紹,這不僅是天時地利,更加重要的是人謀。從這一點上,肯定了謀士的重要性。劉備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謀士或者說智囊團。
而後諸葛亮解析了曹操挾天子之後的強大,不能正面交鋒。解析孫權盤踞江東根深蒂固,只能相互援助也不能有所圖謀。
最後,主要解析了荊州、益州的重要性,以及得到這兩個地方的可行性。甚至交代了得到荊州益州之後的外交、軍事佈局。
可以說,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對天下形式的具體分析,外加劉備爭奪天下的方案。
而後者正是劉備急切需要的,並且是別人無法給予的。
所以,劉備可以拒絕,但是他無法拒絕。
回覆列表
好像劉備就沒有完全接受。
隆中對的內容是什麼:
一是、聯合孫權,佔據荊州和益州,二是天下有變,一路從荊州向洛陽,一路從漢中出撞關,兩路夾擊,進攻中原。
劉備後來只顧著打益州,益州成了他的重點,他忽略了荊州。
結果荊州丟了。
隆中對也就執行了一半。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田餘慶先生《隆中對再認識》中的觀點。
田先生認為,劉備匆忙攻打益州,將荊州陷入了危險之中,就是他對隆中對沒有完全接受的原因。
為什麼?
因為隆中對畢竟只是一個理想的產物,這裡面有問題。
最主要的一點,隆中對要求聯合孫權,又要求佔據荊州。
那你考慮過人家孫權的想法嗎?
荊州在揚州上流,關係到人家東吳的國家安全。
這麼重要的戰略要地,孫權怎麼可能看著你白白拿走。
所以在關羽死之前,和東吳的聯盟就是一句空話。
所以雙方先是分割了荊州,最終還是爆發了戰爭。
關羽死,荊州丟。
沒有了荊州,益州就成了一個死衚衕。
諸葛亮夢想的兩路攻擊就成了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