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滏水漁家

    京劇行當中的“末”,應是介於淨與醜之間的一個未上當次的行當,表現形式不以唱為主,多為架子花臉與摔打花臉,其名次與老生行中的“裡子活”也就是二路老生類似,童生入科學戲都是從正宮行學起,但隨著年令增長有一個變聲也就是倒倉過程,有些人的嗓音條件已不能適應“正宮”活,退主求其次,簡單說,“末”就是架子花臉。

  • 2 # 明揚51

    京劇裡的“末”行早先來看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行當了,生、旦、淨、末、醜,排位第四,其實這個順序基本就是各行當在京劇中地位的排序。隨著行當的進一步簡化,現在只剩下生、旦、淨、醜了,末行不再作為一個獨立行當存在了。

    排在醜行之先的末行是什麼表演形式,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1:末行是扮演劇中成年男性的

    末行所扮演的一般多是在劇中屬於配角地位的成年男性,有幾個比較典型的人物,如《空城計》裡的“下書人”,《洪洋洞》裡的“家院”等,是標準的“末行”。

    2:不以唱功取勝

    由於末行所扮演的是配角,基本沒有唱段,但須有一定念、做功力。用來配合主角的表演,不需要有太高的藝術表演力,能完成基本就算能勝任。

    3:末行逐漸分解

    末行一般在劇中扮演家院、門子、老員外、中軍、蒼頭等,戲份不多,慢慢的也就不再配備演員專演這類角色,按劇中人物需要,逐漸分解,由裡子老生、丑角、花臉兼演。

    4:末行角色依然存在

    劇中人物偏低,戲份不多,所以也就相應的沒有知名演員,一兩句的臺詞,幾乎戲班裡誰都能臨時客串演一個,慢慢的就失去了行當的獨立性,形成了這種“只有末行的角色,沒有末行的演員”的局面了。

    從早期的十大行當,一路縮減但目前的四大行當,京劇始終處在刪繁就簡的過程中。

  • 3 # 6107190703407黃河

    末是二路老生,像鎖麟囊裡的老院公薛良和趙守貞老父趙儒寒。一般唱段少,例如選奩中薛良和春秋亭中趙儒寒的幾句。

  • 4 # 京梆兩下鍋

    “生旦淨末醜”中的“末”是舊時行當分類中的一種,那時候行當分為老生、正生、副末、外、大面、二面、三面、老旦、正旦、小旦、貼旦、雜。後世慢慢簡約歸類合併,約定俗成為“生旦淨醜”四行。舊時的老生單指掛黑髯口的老生,掛黲三或者白三的歸到“末”或者“外”,比如《四進士》裡的毛朋是“老生”,宋士傑是“末”,田倫是“正生”(今天的小生),《搜孤救孤》里程嬰是“老生”,公孫杵臼是“末”,《空城計》的諸葛亮和《碰碑》的楊繼業都是“末”。

  • 5 # 發啟五半齋主

    末,原是京昆、漢劇裡的獨立行當,以扮演成年或老年男子的角色為主。其特點是用表演和道白為主要表演手段,唱則為次之。京劇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四進士"中的宋士傑,"一捧雪"中的莫成,"南天門“中的王福,”掃松下書"的張廣才…等。他們一般在扮像上是掛"滿”不掛“三"。也有的角色掛的看似是滿但它比滿要小,如"南天門“中的王福,那叫”二桃”。還有些二、三路老生也由末來應,如,"搜孤救孤“中的公孫,”文召關"中的東皋公等。至於一些底包活中的院外,院子,中軍,報子,朝臣等那是“雜“行。有生、旦、淨、末、醜;還有武行、雜、流…等行當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截至目前,大帝恩比德已經12場得到30+10的資料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