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雨中的梅雲

    李自成搞得鬼。假設一下。沒有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吳三桂就不會反。清軍再怎麼犀利。進的了山海關嗎?一旦給了明朝準備的時間。清軍的起兵和弓箭能擋住明朝的火炮嗎?說的不好聽一點,明朝就算是沒了袁崇煥。清軍依然進不了中原。是李自成促成了清軍的入關。他和部下爭強吳三桂的女人陳圓圓。惹得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一怒之下投降了清朝,並且領著軍隊充做了清軍的先頭部隊。把李自成打的屁滾尿流。沒多久就死了。

  • 2 # 明月清風話古今

    先澄清兩個問題,一、明朝末年處於“資本主義萌芽狀態”這個說法是個偽概念,明朝根本就不存在“資本主義萌芽狀態”,明末出現“僱工”(明末在江浙等紡織業發達地區,出現了大型手工業作坊,有的僱主有二、三十臺織機,甚至更多,到集市上僱人來織布,也出現了靠給人織布為生的人)但這和資本主義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不可混為一談,這個問題在學術上早以有論斷,想要說清這個問題,要佔用很長的篇幅,我們就不展開講了。

    二、明朝並不是被清朝打敗,明朝是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而李自成是被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打敗。後來由吳三桂、洪承疇、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前明朝將領為主把李自成起義軍和南明小政權一一打敗,當然,滿清八旗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四川的張獻忠就是被八旗兵打敗的。

    所謂的“先進生產力”只是指工業生產水平、農業生產水平或手工業生產水平而言,這些方面的生產水平高,並不代表軍事力量強,更不代表一定能打勝仗‘

    “落後的遊牧民族”這個說法,即便不說錯誤,至少也是不準確的,遊牧民族在某些方面,比如工農業生產力等方面是不如中原王朝,但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戰爭中,遊牧民族是有很大的優勢的,他們以騎兵為主,這樣可以發揮快速靈活,機動性強等優點,八旗的軍隊能之所以能屢屢打敗大明的軍隊,他們的騎兵快速靈活、機動性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戰爭的勝負和軍人的素質、軍隊的戰鬥力、作戰指揮員的水平、戰前的準備情況、戰略的布屬,戰術的運用等等分不開的。

    再來看一下,雙方當時的情況,明朝以到了日薄西山,這艘在歷史長河中航行了二百七十多年的鉅艦以是千瘡百孔,烽煙四起,各處的起義軍以讓崇貞焦頭爛額,朝政的混亂,國庫的空虛,黨爭不斷,這一切讓崇貞應接不暇,顧此失彼。萬曆、天啟兩朝挖下的大坑,崇貞是填不滿的。崇貞剛愎自用,疑心重重,重大問題上是一再失誤,明朝的氣數已盡了,失敗是無可避免了。

    滿清從努爾哈赤起兵,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先是統一了女真各部,制定出“八旗”這種亦兵亦農的兵民合一政策,即增加了兵源又提高了戰鬥力,隨即降服了北韓,解決了後顧之憂,收服了蒙古,增加了幫手,更為重要的是大量的任用明朝的降將,文章的開頭我以說了,這些人為滿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我要說的是,滿清當時的所作的一切,侵擾明朝有餘,征服大明是做不到,因為滿清的地域小、人口少、工農業的水平更是沒法和大明相提並論,事實上是,滿清以舉國之力來對付明朝一隅而已,滿清的軍事實力是不足以滅掉大明的,但如文章的開頭所講,大明是亡於李自成,而滿清是趁虛而入,換言之,滿清是撿了個便宜,但中國發展的腳步從此滯後於世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荷馬史詩》對西方文化的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