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書育兒小文
-
2 # 欣媽育兒
面對孩子的壞習慣父母可能會有一下錯誤策略:
1、包庇。如果發生在公眾場合家長覺得這麼多人教育孩子顯得自己很沒有面子,迫於面子他們就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或者還會告訴孩子不要讓別人發現了。
2、溺愛。有的父母可能陪伴孩子身邊的時間非常少,發現孩子的壞習慣也捨不得教育,認為好不容易和孩子在一起還要給孩子臉色看,為難孩子,孩子會不會越來越疏遠自己了。
3、總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還有一部分家長思想比較守舊會覺得,孩子太小說什麼又聽不懂,還是不要白費力氣了,弄的大家都不高興還是算了吧。
4、覺得事情不大,沒有什麼大礙。父母覺得都是一些小問題,不足掛齒,殊不知的孩子的大問題就是這一個個小問題日積月累累積起來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父母以上的錯誤策略呢?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示範帶頭作用,身教重於言傳。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無視孩子的不良習慣。
其次,父母要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及時發現孩子的壞習慣,及時糾正,如果時間久了就不好改了。
再次,父母要正視孩子的壞習慣。不要認為孩子小就可以不管不問,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聽懂大人的語言了,肢體,表情,動作他們聰明的很呢。
父母們孩子有壞習慣的時候該怎麼做呢,心裡有數了吧?!
一、永遠不是孩子的錯,從環境和自身尋找原因。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張白紙,他們睜開眼睛,首先是好奇地觀察這個世界,他們所親密接觸的這個環境引導著、決定著他們的意識,逐漸內化成他們的思想、行為和習慣。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有什麼不好的行為,首先應從環境(包括生活在孩子周邊的人)中尋找根源,對症下藥,而不是簡單訓斥和指責。
二、獎勵正確行為,堅持正面強化,視而不見孩子的“不良習慣”。如果孩子做了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就獎勵他;如果孩子做了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就裝做沒有看見。這個方法對年幼的孩子很有效果,因為年幼的孩子通常是想以自己的行為吸引成人的關注,以期得到重視。
三、轉移情趣,不生拉硬扯、不強制。想讓孩子不做某件事情,可以“引誘”他做另一件他喜歡的事情,這兩件事情必須符合不相容法則,即做此就做不了彼。
四、有些本性是無法改變的,不苛求完美、不抱怨。這一點特別值得審視,適逢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以兒女為驕傲、攀比孩子滿足自己的面子思想普遍存在。愛孩子,為了孩子,不要一味追求“要好”“優秀”。人無完人,也都不是聖賢,月有圓缺,人需有張有弛,應抓大放小,允許孩子有非品質上的小缺點、小毛病、間或有些許“懶散”,給孩子一定的宣洩空間和鬆弛的自由,這不是溺愛,也不是無原則的放任,這是人性的適當放歸。
五、桑樹苗子從小育。好習慣的養成,一定是幼小階段循循善誘的點滴積累,注意:是“循循善‘誘’”!這是根本,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將是事半功倍的成效。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事事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