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乾上九

    您這個讀書應該指的是上學。不願意上學而去上班的原因有很多。拿我自己說吧,我家是農村的,我還有個姐姐比我大八歲,我姐學習也很好讀大學了,但是她大學剛畢業我就面臨者中考,那時候對於一個農村家庭每年兩個學生接近2萬塊錢的開銷(98年到2000年左右),那是什麼樣的壓力,我永遠忘不了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室外溫度三十一二度頂著太陽,我和我媽在別人家的南瓜地裡面,撿人家不要的南瓜,挖出來南瓜子賣錢。為了什麼?就為了供我和我姐唸書。當時我決定不念高中了,我都有直接去工作的衝動了,後來我還是折中的考了大專。趕緊工作,趕緊補貼家用,起碼我可以不花家裡錢了。我想和我差不多經歷的農村孩子很多很多,有時候不是他們真的厭學了,是因為各種環境因素影響的,想學,但理性告訴他們或者潛意識影響他們無心學習。

    我們再說說那些家庭沒有經濟壓力的吧,為什麼不願意上學。我想所有人都知道現在的升學壓力有多大,既然家庭沒有經濟壓力,那學生的各種補習就排吧!其實完全不比工作輕鬆,初中和高中6年時間早5晚9算是比較逍遙的日子了!比工作輕鬆?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學生,每天3張卷子,每週一小考,每月一中考,每學期一次大考,大家都經歷過,對於有學習天賦的學生還好,不是很困難。但是人是有差異的,排行總會有先後,後面的想上去,前面的怕被追,不是壓力?六年,再有熱情的學生又有多少還願意學。也許看著父母早八晚五的工作他們更羨慕,看著電視居中上班時間聊天、談戀愛他們更羨慕。

    以上兩種原因的影響下,我想不願意上學的學生佔多數很正常,只不過有一些孩子還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上著學,有的沒有抗住壓力或是勇敢的說了“不”,而已!

  • 2 # 弓長張15973

    讀書確實能陶冶人的情操,但不能為純陶冶情操而讀書。一項統計表明,農業經濟時代,人們只需要在7歲到14歲的學習時間,就能勝任日後的生活工作,當人們進入工業經濟時代,人們的學時間由5歲延長到22歲,才能適應日後的生活和工作,當今已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它對人們的要求更加嚴酷,它需要人們突破讀書的時間限制,要有終身學習的決心。人的情操是受個人的情感和精神所制約的,屬個人修養範籌,有的人讀書多,但個人情操並不怎麼樣。參加工作是社會性活動,除了維持自身與家庭生活外,還向社會貢獻剩餘價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參加工作具有經濟價值性,更與自身的知識緊密相聯。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古往今來,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讀書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強人的辦事能力,而且還是一種追求和生活方式。對個人而言,學到的知識越多越好,越廣越好。對國家而言,複合型、實用型人才越多越好。再說"吃飯大似天",人如果沒有生活來源,總不能餓著肚子去陶冶情操吧。因此,讀書不能侷限於學生時代,人終究要走入社會,要有終身學習的精神。克林頓存說過,"終身學習是知識經濟的成功之本,假如我們實現了這一目標,它將暴發無限的良機,並改變每一個年輕人的未來”。所以,不願在學校讀書,而選擇上班,走入社會大課堂,堅持向能人學習,堅持有針對性的學習,堅持自身知識的更新,同樣能陶冶人的情操。(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類的焯水是為了去除異味,那麼用冷水還是熱水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