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史春秋
-
2 # 歷史是個寶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如果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一次的失敗就會很難翻身!這句話放在“李密”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最初的“瓦崗寨”只是一群“土匪”以搶劫為生,自然沒什麼“政治綱領”!直到“李密”來了“瓦崗寨”這才發展壯大,成了當時最強的“軍事力量”!可惜“政治目的”依然不明確,即不搶地盤,也不稱帝!就和“王世充”死勁兒磕!再到最後竟然還被“隋朝”給招安了!
底下的將領和士兵跟著稀裡糊塗,眼看“隋朝”都完蛋了,最後成了“隋朝”的官兵了!
2.內部分裂!
“瓦崗寨”最初的首領是“翟讓”,可是被“李密”這個“二五仔”給幹掉了!雖然“李密”很快的就平息了當時的騷亂,可猜忌的種子已經種到了每個人的心思!
所以,“瓦崗寨”凝聚力其實是下降了,從內心不認可“李密”這個帶頭大哥了!
3.地緣環境
河南本就是“四戰”之地,四周“軍閥”林立!“瓦崗寨”又沒有足夠的縱深和群眾基礎,失敗一次就像“喪家之犬”,最後發現沒地方去了!
4.軍事失誤
當時“瓦崗寨”的主要對手是“王世充”,可偏偏“李密”被隋朝招安了,被封為“尚書令”、“大元帥”等一系列的頭銜!然後“李密”就飄了,然後奉旨去攻打造反的“宇文化及”去了!
這是一場“土匪”變“官兵”,“官兵”變“土匪”的戰鬥,“李密”艱難的打贏了這場“戰爭”!還沒來得及享受當官兵的樂趣多久,就被老對手“王世充”捅了“腚眼”!這酸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幹了七、八年的“土匪”一直風風光光,沒想到才剛幹了“官兵”沒幾天就被滅了!你說,和誰說理去?
“瓦崗寨”失敗後“英雄好漢”們都去哪了?1.“李密”領著兩萬人“投降”了“李世民”!跟隨投降的瓦崗聚義英雄裡有魏徵、徐茂公等(注意:秦瓊等這會兒還沒去!)
2.“秦瓊”、“程咬金”等一大批人,包括10萬士兵被“王世充”俘虜了!
3.“單雄信”、“陳智略”等人投降“王世充”!
所以“瓦崗寨”的大部分實力都讓“王世充”給接收了,所以“李世民”最頭疼的也是和“王世充”的戰鬥!
秦瓊為什麼投靠“李世民”?“秦瓊”和“程咬金”當了俘虜,“王世充”沒殺他們,依舊讓他倆領兵打仗!而投降的“單雄信”更是被“王世充”重用!按理說應該是挺好的結局!
可是這時候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有一天“程咬金”對“秦瓊”說:“王世充這個人可不咋地,像個女人一樣婆婆麻麻!還經常說話不算話,跟他混遲早得玩完!要不咱兄弟倆別跟他幹了?”
別看“秦瓊”打仗十分厲害,可是他看人的本領還真不行!還得是“程咬金”識人!就這樣倆人就投奔了“李世民”!
原來“程咬金”不是“傻、大、粗”啊!
-
3 # 歷史趣聞008
瓦崗寨在起義之後,也是迅速發展壯大,甚至成立的西魏國,推選出了皇帝,程咬金、李密,然後與民生息,朝著繁榮發展,加上兵多將勇,甚至成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盟主,儼然是新王朝的氣象,但是在經歷了換王之後,瓦崗寨開始由盛轉衰,集團開始分裂,核心人物之間意見不和開始發作出來,導致大將單雄信、秦瓊、羅成、程咬金、徐茂公、魏徵等人的出走,須知這些人都是瓦崗寨的元勳,可以說是絕對的核心,他們一走,也帶走了瓦崗寨最後的輝煌,瓦崗寨的興盛一去不返,直接被滅
程咬金、秦叔寶、魏徵、徐茂公等人投靠李世民了,因為李世民仁義對百姓好,更得民心,他們後來都是大唐王朝的棟樑人物,而單雄信、羅成等人都是身死人手,羅成被李建成陷害,秦叔寶等人無可奈何。單雄信呢?江湖人稱義薄雲天小關羽,在為人上對待朋友上沒話說,當年反山東之時,可以說是他的犧牲是最大的,除了北平王府的張公瑾等人之外,四十六友中的其他人大都是江湖草寇,無家無室,孑然一身,但是單雄信不一樣,他家裡有幾十口人,結果都被殺了。單雄信被大唐俘虜,寧死不降,在眾位兄弟面前被殺。而王伯當更是與李密一起被唐軍萬箭穿心。
因為瓦崗寨的四十六友最後各為其主,自相殘殺,這個深刻而殘酷的教訓,給我們一句話的警示:友在精,不在多。知心朋友,三五即可。
-
4 # 成功始於勤奮9
我們都知道大隋末期,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當時最為傑出的莫屬於瓦崗寨的幾位江湖好漢了。瓦崗寨裡有秦叔寶羅通,程咬金,單雄信等江湖好漢,最重要的是還有著許多軍師謀士。喜歡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後來的瓦崗寨等一眾江湖好漢除了單雄信都投奔到了李世民的麾下。那麼如此眾多的英雄,為何在瓦崗寨沒有自立為王建立一代王朝,而是選擇投奔李世民,一路追隨李世民打江山呢?小編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讓瓦崗寨的眾多江湖好漢沒有自立為王而是投奔到李世民的麾下。下面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一同去看看究竟是哪幾點原因,讓如此優秀的瓦崗寨眾將願意放棄大好前程,而去投奔李世民麾下。
第一點原因,當時的瓦崗寨首領混世魔王程咬金整日無所事事,並不願意當這個頭頭,是瓦崗寨眾將投到李世民麾下的第一點原因。我們都知道瓦崗寨當時的老大是由混世魔王程咬金統領的,因為瓦崗寨本就是一個匯聚天下英雄的地方。後來隨著不斷的英雄豪傑的加入和越來越多的能人異士的加入,程咬金這個混世魔王似乎也沒有了什麼事情可做,整日遊手好閒的,這也就是為啥半路總會殺出個程咬金的緣故了。當然了對於瓦崗寨的眾多將領和豪傑而言,都想推崇程咬金帶領大家在這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殺出一條血路。可是對於程咬金而言,志不在此,不管大家如何推崇和勸,程咬金對於權利似乎都沒有怎麼奢望。因而程咬金雖說沒有此等志氣,可是程咬金也不願意耽誤這麼多英雄,後來程咬金大家投奔到了明主李世民的麾下。因而當時的瓦崗寨首領混世魔王程咬金並沒有當皇帝的想法,是瓦崗寨眾多江湖好漢投奔李世民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點原因,李世民是一位有識之士廣招天下賢才到自己麾下,是瓦崗寨眾多江湖好漢投奔李世民的第二個原因。
我們都知道當時的李世民正處於和大隋王朝最後的交戰狀態,正是一個處於需要江湖英雄和能人異士的時候,所以李世民廣招天下英雄。當然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招到瓦崗寨眾多的江湖好漢,並不是因為李世民釋出的這個訊息,而是李世民本身就有一個包容天下的心。在當時已經威名遠播了,也惹得一眾江湖豪傑前來投奔。其中也包括瓦崗寨眾多江湖豪傑,因而對於李世民和瓦崗寨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世民需要這些英雄,這些英雄也可以在李世民的麾下得以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咱們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個包容的心和一雙慧眼識英雄的眼睛。這也是為何在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中能夠取得勝利的重大原因,可以說李世民在整個人生中的輝煌成就都離不開瓦崗寨的眾多江湖好漢,是他們一步步將李世民推翻最頂峰的位置。因而李世民是一位有識之士,有一個包容之心,是瓦崗寨的眾多江湖好漢沒有自立為王而去投奔李世民的第二個原因。
以上就是小編對於瓦崗寨眾多江湖好漢都選擇去投奔李世民所做出的幾點原因分析。
-
5 # 隨心說說看
瓦崗寨這樣的結局很正常:
一、結構成員多為草莽,沒有先進的政治理念和管理水準,紀律渙散人員鬆散,有點文化的領導人李密還是心胸狹隘貪於享樂。
二、人員三教九流幫派林立彼此勾心鬥角,即沒有好的領導者帶領而且領導者頻繁更迭,有的只是匹夫之勇!
三、瓦崗寨彈丸之地進退維谷,在這一畝三分地對外沒有徐圖發展的理念,對內又沒有先進的管理模式和 凝聚力!
四、而此時的李世民聲名遠播,胸懷寬廣海納百川又心憂天下,所以瓦崗寨為數不多的幾位英雄豪傑如秦瓊去投奔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
6 # 逾鴻溝
瓦崗寨,在當時就是農民起義軍的老巢,這裡聚起一眾英雄好漢,謀臣優士,這些人深深意識到自己衝鋒陷陳可以,出謀劃策也行,但要統御眾人又都覺得力不從心,總象是缺少點什麼,於是強推個二楞程咬金暫時為王。徐茂公是個有識之士,一邊維持現狀,一邊尋找真正的能夠以德服眾的帝王。後經王伯當介紹,李密來投。李密不是省油的燈,很快將起義部隊發展到幾萬人。但李密是個氣度狹小,忘恩負義之輩,所以瓦崗軍離心日重,戰鬥力日衰,從此走向了下坡路。
秦叔寶開始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張須陀戰死,秦叔寶又在裴仁基下當差,裴仁基又轉投李密,秦叔寶以此也上了瓦崗。瓦崗軍由於內部不和,被隋朝軍隊擊潰,李密遂率部投奔王世充。但李密和部下不滿王世充為人,又轉投唐,於是輾轉秦叔寶也投奔了李世民。從此後秦叔寶為李世民打天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7 # Mson88
瓦崗寨是綠林好漢為骨架的農民起義,其核心依然是義氣、溫飽問題問題,並沒有統一的,明確的思想來指導這樣的運動。
雖然在瓦崗寨及其附近的地方的人來看,有比較強的知名度和凝聚力。但是天生缺乏思想指導和知識理念,並不容易被更多人的認可這樣的組織。這樣的運動在民眾中的話語權就很小,隨著輿論宣傳上的失勢,地盤擴大之後,必然會引來更多不熟悉瓦崗寨的人民抵抗。
隨著戰事和地盤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抵抗力量,使得內部越來越不穩定,加上朝廷、地方官僚的刻意絞殺和招安等多重衝擊之下。自然而然沒辦法進行下去了,有志之士紛紛退出,投入到更加先進有理念的組織裡面(李氏王朝)。
-
8 # 俇攘
瓦崗寨的結局與其說有千萬種領導者李密或者起義性質的原因,倒不如說是天命不在瓦崗。
若不是宇文化及北上,已經拿下二倉並攻下黎陽的李密很有可能打下洛陽,然後定都洛陽,雄踞中原,再進取河北,將李唐困在關中,那時想成事,似乎就不難了。
可沒辦法,在李密與王世充打得焦灼之時,宇文化及來了,帶著隋朝最後的精銳,帶著隋煬帝的親軍來了。要知道李密真正的核心軍隊也就十餘萬,其餘的都是來吃飯的農民,李密在這種情況下兩面作戰,猶能全退,已經很不錯了。
若是宇文化及晚兩年北上,李密又怎會潰敗,很有可能一統江山。
至於瓦崗諸將投奔李世民,那是因為當時天下的真豪傑,真正有能力改變天下的的就那麼三股勢力。李唐,竇建德,李密。李密後期傾頹敗亡,就剩下兩個選項。竇建德聲勢比不上李世民,那這樣的選擇題也不難了?
-
9 # wo沉默的羔羊
瓦崗英雄聚義之後想取得更長足的發展。於是大家商議找一個在隋朝地位高貴的人來領導義軍。通過篩選,最終出身遼東世族的李密來擔任首領。
誰知李密剛愎自用嫉能妒賢。瓦崗內部因為李密的到來逐漸派糸叢生相互勾心鬥角,作戰能力隨之銳減。終於在洛陽大戰中瓦崗軍兵敗如山倒。此後,瓦崗寨一蹶不振。當初義結金蘭的各位豪傑死的死走的走。李密看大勢已去,遂投降了李淵。
秦瓊與單雄信等投奔了王世充。沒想到王世充狡詐貪婪,疑心又重。為拉攏單雄信王世充把女兒許配給單雄信。從此單雄信不問是非黑白一味愚忠於王世充。秦瓊與程咬金等漸與王世充單雄信交惡。
秦瓊審時度勢,認為當世豪傑非李世民莫屬,最終李唐必統一江山。於是經侯君集,徐茂公等老友掇合,秦瓊帶領程咬金,羅成等一干兄弟投奔了李世民。
回覆列表
瓦崗寨的成敗同李密有很大關係。李密之前,瓦崗寨的首領是翟讓,但當時的瓦崗寨不過是一個“小微企業”,後在李密的帶領下搖身為“上市公司”。但後來又被李密毀於一旦,因此才有了“成於李密,敗於李密”一說。
(翟讓)
隋末,關隴貴族楊玄鹹起兵反隋,相同出身的李密積極響應。但是楊玄感很快被滅,李密只好東躲西藏,顛沛於世。因為當時天下流傳一句“桃李子”的讖語,寓意李姓將代楊掌管天下,所以沒有人敢收留李密,都怕引火燒身,遭到朝廷打擊。
後來,李密遊蕩到瓦崗寨。讓李密意外的是,首領翟讓竟然奉其為上賓。當時翟讓領導的不過是一幫打家劫舍的綠林草寇,既沒見過大世面,也沒有大的抱負。因此,翟讓對李密的貴族身份及過人的膽識傾慕不已,遂產生了“讓賢”的念頭。
(李密)
面對翟讓的仰視,李密當仁不讓,坐上瓦崗寨的頭把金交椅。之後,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羅士信、裴仁基等人也陸續加入瓦崗寨。與程咬金、單雄信等亂世梟雄不同的是,秦瓊、羅士信、裴仁基等人原為隋朝將領,同在名將張須陀麾下效力。張須陀敗於李密身死,裴仁基等人備受同僚排擠,於是乾脆投奔李密。所以。他們能上瓦崗寨,頗有“被逼上梁山”意味。
不斷有人加入,瓦崗寨聲勢壯大,李密躊躇滿志。所謂時世造英雄,此時的隋煬帝正困於揚州,前途暗淡,命懸一線。而隋朝江山搖搖欲墜,天下群雄並起,於瓦崗寨迎來新的機遇。亂世之中,糧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富有戰略眼光的李密迅速攻佔隋朝的糧食倉儲中心興洛倉。如此一來,等於扼住天下命脈,為飯而來的人攘攘而至。不出時日,瓦崗寨就集聚起20餘萬人馬。當時,放眼隋末群雄,李密實力最強,君臨天下呼之欲出。以致於他本人也是飄飄欲仙,異常亢奮。
原來,隋煬帝下揚州時帶領10萬驍果軍護駕。當各地起義爆發後,隋煬帝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準備坐吃等死於揚州。而宇文化及則趁機煽動思鄉心切的驍果軍卻發動兵變,絞殺隋煬帝,然後率軍北歸,圖謀天下。宇文化及北歸的必經之路就是洛陽一帶,所以駐守洛陽的越王楊侗(隋煬帝之孫)想截殺宇文化及,為祖父報仇。但是以楊侗自己的實力很難辦到。這時,王世充為楊侗獻上一計:招安李密、贈予重金,命其截殺宇文化及,然後伺機而動。
(隋煬帝、宇文化及)
其實王世充這招“鷸蚌相爭漁翁利利”玩的並不高明,李密輕鬆識破。但是李密自信爆棚,明知山有虎,便向虎山行。李密認為可以將楊侗與宇文化及“通吃”,如今等於先穩住楊侗,還能撈到一筆意外之財,何樂而不為,所以欣然接受。然而,結果事與願違,驍果軍的勇猛遠超李密想像。儘管李密投入多於對方3倍的兵力,打到昏天暗地,最終只是險勝,而且自己元氣大傷,疲憊不堪。
而一旁的王世充早已做好吞併瓦崗軍的準備,所以還沒有等李密喘過氣,他就大軍壓境。李密倉惶應戰,舊傷未愈,又添新痛,只能一敗塗地。瓦崗軍被滅後,李密、徐茂公等人投奔李淵,秦瓊、程咬金、裴仁基、單雄信等人投降王世充。生逢亂世,命運沉浮,秦瓊等人只能如此,畢竟留者青山不怕沒柴燒。
王世充原是西域胡人,支姓,後隨母親改嫁。縱觀王世充的發跡之路,簡直就是安祿山的一個翻版,而且二人的狡詐性格及做事風格如出一轍。大敗李密之後,王世充開始謀權篡位。公元619年,王世充逼迫皇泰主楊侗讓位而自立為帝,國號為鄭,成為稱霸一方的梟雄。
不過,王世充為人志大才疏、奸詐詭道,很不得人心,所以秦瓊等人的投靠都是出於暫時的權宜之計。沒多久,裴仁基父子等人就密謀暗殺王世充而擁楊侗復位。然而,王世充先知先覺,結果裴氏父子被反殺。而秦瓊、程咬金等人只好對王世充陽奉陰違,等待新的機會。
公元620年,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已經在唐營混得風生水起的徐茂公提前籌劃聯絡,於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秦瓊、程咬金等人於兩軍陣前佯裝出戰,結果一去不復返,加入李世民陣營。良禽擇木而棲,王世充非濟世明主,秦瓊做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