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家營

    根據管理水平和種源質量差異,一般來說從雞苗到成雞的成活率應該達到95%左右屬於相當優秀,90%屬於中上水平。如何才能降低養雞的死亡率?

    這是一個綜合話題,涉及到養殖過程中的多個方面。只有系統的掌握養殖技術,每一個環節嚴格把關才能讓養的雞少生病,降低死亡率。比如:雞苗品質好、適時擴群、生長的環境適宜(光照、通風、溫溼度等),養殖管理到位,營養均衡、全面、豐富,飼料和飲水安全、衛生、充足,科學的免疫接種(做防疫的時候選擇的毒株得當,廠家產品質量過硬,疫苗運輸和儲存做好,疫苗使用過程中的操作技巧都做到位),做好疾病的防治等等。

    養雞不是養活就可以!還需要養出效益!

    農村養殖戶養殖土雞的經濟效益高低與養殖的品種、養殖管理技術水平還有銷售渠道有很大的關係。很多農村養殖戶往往只重視疾病、傷亡等看得見的損失,卻忽略了料肉比或料蛋比這些養殖效益的一些隱形殺手。

    現在的行情下,如果農村養殖戶養殖的土雞成本低、品質高,就賣得上好價錢,養殖效益那是槓槓的。而說到土雞養殖成本,有一類指標非常重要,那就是土雞料肉比或者料蛋比。料肉比是指飼養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飼料量,而料蛋比,顧名思義就是母雞所吃飼料與產蛋重量的比值。

    下面我們就從秋冬季養雞如何透過調整通風和保溫,降低料肉比或者料蛋比,提高養殖效益。

    根據多年經驗,有八成以上的疾病都來源於圈舍環境問題,比如溫度、溼度、光照、通風和養殖密度等沒有控制好。中國大部分地區入冬的室外溫度 3-15度 之間 , 北方還會遠遠低於這個溫度。雖然南方冬季暖和,優勢明顯,但也正因為如此,候鳥會遷徙,這讓南方散養土雞的高致病禽流感的發病機率比北方更大。

    土雞的生長和發育最適宜的溫度是18-28度,如果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會影響雞的正常生理代謝,直接影響土雞的料肉比或者料蛋比,嚴重的還會到導致疾病甚至大批死亡。而18-28度這個溫度區間又十分利於氨氣的產生,從通風和保溫角度來講,冬季管理難度更大,發生嚴重疾病的機率比其他季節更高,這就造就了冬季養殖管理上的一道難關——通風和保溫如何權衡!

    對於新手和打算進入行業的人來說,要從規劃佈局和雞舍建設、施工上考慮到這些問題,科學合理的規避風險,同樣的成本讓後續的養殖過程更加的舒心,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疾病發生機率,提高養殖收益。

    而對於養殖多年的“老司機”或者入行不久的養殖戶來講,相互模仿或者憑感覺自己摸索修建的圈舍,已經投入使用了,那麼入冬管理就只能因地制宜,精心細緻,根據當地天氣變化,每天不同的時段適當的調整保溫和通風措施。要注意每天早中晚幾個時段採取不同的方式,切忌“以不變應萬變”,疏忽大意。否則,你的雞舍不是“烏煙瘴氣”就是“寒風瑟瑟”,或許沒有直接導致雞的死亡,但是對料肉比、料蛋比,這些隱形卻十分關鍵的養殖成本影響很大。

    其實,養殖水平和養殖收益有時候就差在這些看不見的地方,只有系統的掌握養殖技術,才能做好。養雞沒那麼簡單,要不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黯然離場,你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下班後你幹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