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娛情掌控

    孩子都有逆反心理,所以說不要總是對比他人。我覺得小孩子最忌諱是和別人比較了。畢竟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尤其是和學習好的孩子比較好,小孩子往往容易自卑。所以說作為家長,要鼓勵自己孩子,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說要多多的鼓勵孩子。和孩子多做溝通。做孩子的好朋友。最好就是不要說孩子笨。

  • 2 # 那抹火焰藍

    所有人都是從孩子一步步走過來,變成大人,變成爸爸媽媽的,我做過孩子,我知道什麼樣的教育最讓孩子反感!我現在還是媽媽的孩子,只要媽媽在,我就是孩子呀!

    動我最反感說教,一直唸叨你,反覆唸叨,所有的聊天都可以成功地引到她想教育的事情上,跟他們在一起就必須忍受,還不能反駁。

    打個比方,教育孩子不要看電視,要看書,然後孩子在房間看書了,他們在客廳把電視打開了,電視比較精彩的時候,還叫過去分享!

    以身作則才是我們作為孩子的期待!

  • 3 # 蒲公英娃娃時代

    孩子對父母的管教深為反感,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無論是在我們成長的八九十年代還是現在,這種狀態一點也沒有得到改善。歸根結底,這種情況的發生,都在於父母自身的教育孩子的觀念,他們按照當前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判斷,去單方面要求孩子造成的後果。那麼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面對這個現狀,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順應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家長的需求

    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說,我們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知識水平和歐美國家相比,單從考試這個環節來說,我們的水平明顯高出對方一大截,但是從後期的成就方面來說,我們卻落後於對方。我們很多人,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很少再主動去學習。尤其在當今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大家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都放棄了學習?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還是在於孩子在小時候所接受的教育,家長不斷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有的甚至逼孩子學習,這樣的管教,反而激發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在上學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在被動的學習,工作後,終於解放了,終於不用再看書學習了。

    二、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感受孩子是被強迫的還是由衷的,這一點非常重要。當孩子是被強迫的,這就是在管教,當孩子是自願的、心甘情願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教育。一個朋友聊起了她自己,感覺目前自己的狀態都是來自於父母小時候的教育。在她還只有10歲左右,父母每天讓她打掃房間,她心裡特別不高興,但卻沒有勇氣去反抗,父母每天下午5點下班回家,她為了不讓父母罵她,她每天下午四點半就開始打掃衛生。她那時候的感覺是,幹這件事特別不情願,她就給拖把上蘸上很多水,把屋子的地面都弄溼,完全是應付差事。多年以後,自己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她也是很少去主動搞衛生,對搞衛生有一種本能的抵抗情緒。

    由此可見,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深為反感,我們就應該反思自己,讓孩子這麼做是在幫孩子還是在害孩子?有些傷害可能立馬看不見,只有孩子長大後才能顯現出來,懂得放手讓孩子去選擇,讓孩子自願去做,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錦衣衛的作用和能力真的能在歷史上拔得頭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