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三歲多一點上幼兒園,這半個月以來幼兒園天天有張小作業條讓孩子帶回來,要求家人每晚陪孩子讀二十分鐘三字經。可每次孩子都不認真跟讀,坐坐不好,糾正坐姿也就得三十秒,小手不指著書本,到處這裡拍拍,那裡摸摸,精神一點都不集中,也不配合,有時候氣得拿衣架來,也就才跟著讀五分鐘。真不懂怎麼教了!
-
1 # 陶筱伊
-
2 # 茉莉的圈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孩子不喜歡閱讀,我應該怎樣改。
通常小孩子都喜歡溫馨有趣的親子閱讀,你的孩子不喜歡,那肯定不是孩子問題,必然是你的問題。
一、你有沒有強迫讀你覺得應該有用的書?
二、對三歲的小朋友你有沒有角色扮演把讀書變成遊戲?
三、你有沒有在親子閱讀前,對要閱讀的書進行提前預習?
四、親子閱讀的重點在親子互動有沒有做起來?
五、有沒有強迫娃聽書尤其是你枯燥的讀書?
所以先分析這些問題,在考慮怎麼做,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花大力氣改變孩子,不如改變自己。
說一下我家的親子閱讀,我們會一起做閱讀計劃,每天9點睡前半小時。
每天由小寶選好明天要讀的書。
我白天自己把書中所有的點都梳理出來,做好分角色閱讀的臺本。
晚上讀書前,認真的介紹當日主題,以及我們要扮演的角色。
在讀書過程中加上肢體,表情,道具等,有時候還會跑來跑去。
表演結束,也就是讀書結束,做一個小總結,我記得三歲那會也就是提問式總結。
-
3 # 神通奶爸
你這樣做,永遠也不可能培養你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且只可能讓你的孩子越來越討厭閱讀,因為你所作的一切都是在控制。
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自發主動的去閱讀。而學校交代的閱讀任務,父母執行的行為,這都是外部控制手段。如果僅僅是外部控制手段不影響人的內在動力的話,那外部控制手段也無所謂。但事實是,內動力和外部控制是截然對立的。
在一個行為中,當外部控制越大時,內驅力就會變小;相反,當外部控制越小時,內驅力就會越大。
其實很好理解,我們進行某個行為需要的動力是一定的,一個大了,另一個就會相應的減小。
比如說閱讀,如果閱讀的動力是10的話,外部控制帶來的動力是7的話,內驅力就會削減到3。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自由的,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而活,而不是被控制的按照別人的想法而活,所以控制感越強,我們就會越反抗,一次來證明自己是自由的。因此,當父母越是控制孩子讀書時,孩子就會越反抗讀書。
這個理念適用任何行為。
-
4 # 一沙一樹9527
幼兒園要求二十分鐘親子閱讀,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個人認為孩子讀書首先需要營造一個讀書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就需要家長做出一定的犧牲。
首先,孩子的好習慣是一點點養成的,而養成好習慣的開端先應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開始就讓孩子覺得讀書是被迫或無聊的,往往會適得其反。即使孩子在家長的監視下完成閱讀任務,離開了父母還是會把閱讀當做一種負擔。其次,習慣的養成需要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堅持,更需要家長的陪同。有時候讀書的樂趣並不在於書的內容有多精彩,而是與人交流時的感覺,孩子同樣也需要交流,我兒子喜歡看一些漫畫,看完了就喜歡問我一些問題,我覺得比起看書他更喜歡問問題環節。最後,如何培養孩子讀書習慣呢?營造一個讀書的環境至關重要,在嘈雜的環境下能夠安靜讀書的孩子我至今只聽過未見過。讀書就需要家裡沒有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點,如果爸爸玩手機,爺爺看電視,奶奶做家務,試想一個幾歲的孩子怎麼能安下心來跟家長看書呢,畢竟外面的世界對孩子的吸引力更大吧!這也是為什圖書館比酒吧更適合讀書的原因。
-
5 # 知小五
幼兒園的孩子不喜歡閱讀,一定是書沒選對。
有的家長只知道讀書重要,卻不注重選擇書籍,隨手拿一本書就給孩子讀,不管內容是否有趣,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歡,一點都不走心,孩子當然坐不住,不愛聽。
這個年齡的孩子求知慾、好奇心是非常強的,針對他們感興趣的點,找相關書籍給孩子朗讀,孩子一定願意坐下來聽你讀。
比如我兒子在幼兒園時喜歡恐龍,我就在圖書館借了好多恐龍的書籍給他看,裡面有大量的插畫,旁邊修飾的文字你不講,孩子都會主動問。
還有偵探故事類的書籍、腦筋急轉彎類的書籍,特別適合親子共讀,有很強互動性,你可以試試。
用這些有趣的書籍,先嚐試讓孩子能夠安靜坐下來聽你讀書,再慢慢選擇故事類、歷史類等的書籍讀給孩子聽,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孩子不愛讀書,不是孩子的錯,一定是書沒選對。關鍵是要從孩子感興趣的書讀起,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6 # 百合媽媽讀心理
“幼兒園每天要求二十分鐘親子閱讀,孩子不喜歡讀書,怎麼辦才好?”
孩子不喜歡讀書主要是因為沒有從閱讀中獲得愉快體驗,正如您所說,閱讀的時候,您需要拿衣架逼著孩子,才能勉強讀5分鐘。您生生把閱讀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當然會排斥了。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每晚睡前都要聽故事,有的時候,我因為太累,不想給他讀故事,他就會覺得很委屈。我於心不忍,往往會拖著疲憊的身軀給他讀,常常他還沒睡著,我讀著讀著就先累得睡著了。
看到這裡,我真覺得孩子好委屈,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本來就活潑好動,您為什麼一定要要求他讀書的時候端坐呢?您把他抱起來,讓他坐在您的腿上,或者讓他舒服地躺在床上,您坐在他的床邊兒,為什麼不可以呢?
指讀其實是一種不太好的閱讀方式,會極大地破壞孩子注意力的廣度,時間久了,孩子的閱讀速度就會變得很慢,注意力無法分散,長大後,就無法做到一目十行了。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這兒拍拍、那兒摸摸,也很正常,有研究表明,3歲的孩子平均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概只有9分鐘,您對孩子實在是太苛刻、太束縛了吧。
-
7 # 加油兒寶貝
1)我覺得作為父母我們面對幼兒園這樣的要求,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親子閱讀,我是要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習慣嗎?
2、親子閱讀,我是要讓孩子會背三字經嗎?
3、親子閱讀,我是要按幼兒園要求完成任務嗎?
如果父母不是簡單聽話照做幼兒園的要求,而是思考一下這個親子閱讀活動到底要達到什麼目標,我相信對孩子的成長更好。
如果父母想到了這三個問題,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大多數父母一定是希望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那麼我們就不必完全按幼兒園字面的要求來簡單要求孩子,而是智慧的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還可以一舉三得。
2)3~6歲的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開始接觸小範圍的社會,但家庭教育還是占主導地位的,和幼兒園的教育是合作的關係,家庭教育大約佔到70%。所以,只依賴於幼兒園的老師和要求,未必把孩子培養好。作為父母,要對孩子的成長做更長遠的考慮,比如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是對孩子一生有重要影響的;而背會三字經只是幼兒園對孩子暫時的、統一的要求;有時候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要求,還可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3)如果您認可我上面說的,可以試試下面的做法:
[玫瑰]每天親子閱讀的時候,可以帶孩子讀一段三字經,別讀太多,可以反覆讀幾遍,見好就收,孩子如果有點不耐煩了就停止。孩子記憶力都很好,反覆讀一小段,差不多就能背下來了,要及時表揚孩子的努力和成績,讓他充滿成就感和勝任感!
[玫瑰]讀完三字經,每天找孩子喜歡的書一起讀,讀的過程可以和孩子互動,多問孩子一些小問題,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一起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等,根據閱讀的內容來選擇就好。既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也鍛鍊了其它方面的綜合能力,這樣的親子閱讀才最有意義!
[玫瑰]三字經一定能搜到音訊,可以播放給孩子聽。只要不是親子閱讀和睡覺的時候都可以放著聽。這麼大的孩子更依賴於聽覺吸收資訊,這種能力遠遠強於成年人;成年人更依賴於視覺吸收資訊。孩子越小,聽覺越靈敏,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能力越來越弱,差不多到12歲,就和成人差不多了。所以一定要珍惜和利用好孩子小時候的聽覺能力,聽著聽著,孩子就無意識的學會了。
這樣做,孩子受益更多:閱讀興趣培養了,閱讀習慣養成了,幼兒園任務也完成了,同時各方面能力也都提升了!父母也不用打罵焦慮了,可以輕鬆愉快的和孩子一起享受親子閱讀了。
真實經歷分享,我從女兒一歲開始陪她讀書,相信一定會幫到你!
-
8 # 淅爸育兒記
這件事情對於我們家來說很簡單,我看了你的描述,發現問題在於:你太“貪心”了!
從時間上的“貪心”首先,讓孩子靜靜坐著讀20分鐘書(即便是繪本),對於一個三歲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他們的生理機能決定了他們的專注力持續時間平均為9分鐘,4歲孩子則是12分鐘。
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給孩子設定好中休時間,把20分鐘分割成2~3個區間來進行閱讀。個人比較建議其中10分鐘設定在睡前,三字經的節奏感挺強的,睡前和孩子一起念一念,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做睡前準備。
從內容上的“貪心”要求孩子認真讀書是對的,只是孩子真的理解“認真”這個概念嗎?相信即便是你自己也很難給認真做一個標準。
所以一開始,你就走“歪”了,給孩子一些具體、準確的標準,例如我會給孩子做解釋:認真就是不想其他事情,眼睛看著書,耳朵聽我讀,再跟著復讀出來。(3歲普遍都不認得字)
我想你大概和一些有育兒焦慮的家長一般,把孩子當成了迷你的成人,天生就知道並且懂得讀書要坐好,要指著書本等等。
而實際上,孩子在做認真讀書這件讓他陌生(因為陌生而乏味,所以孩子難受)的事情的同時,還要坐好、指著書本、跟讀等等,這對於孩子來說更容易分心。
本來就注意力有限,還同時要多工(而且是陌生任務)併線進行,即便是電腦也要當機了,何況一個孩子。
這份高要求,多要求,就讓孩子更加難受,更抗拒讀書了。
試試這一個遊戲相信你已經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說說解決的方法。
因為難受,所以拒絕配合,即便強壓著,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這件事情變得開心?
介紹一個遊戲,我們一開始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的時候玩的,一方面增加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另一個方面則是認字,第三個方面是增強孩子的專注力,一舉三得。
取一段文字(直接摘三字經的內容即可),和孩子一起挑選其中一個字,教會他這個字的讀音,並讓他記牢。
遊戲規則:
第一階段(對閱讀無感時期):媽媽指著內容讀,孩子不讀只聽,如果聽到媽媽讀到並且手指挪到前面約定的字時,媽媽和孩子就擊掌,誰擊掌快而準就贏。
不要把關注點放在孩子對錯上面,而是把關注點放在提示孩子適應這個規則、讓他對這個遊戲感興趣上,並且要多給孩子機會,少責罵、埋怨,多鼓勵逗趣。
例如還沒讀到該字,孩子在書上看到了該字就手舞足蹈,你的一句“你錯了,怎麼那麼笨!認真點!”和“小笨蛋,你拍手早了!媽媽還沒讀到呢!再給你個機會試試吧!”,對孩子來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驗。
第二階段(對遊戲有感期):一段時間之後(通常也就幾次練習之後),孩子會在鼓勵和積極情緒的陪伴下,要求繼續玩這個遊戲。當然他感興趣的是這個遊戲,並且孩子多少會有點好勝心。
此時我們可以“教他們一個小竅門”:想不想贏呀!嘿嘿,我有個方法,你要不要試一試?保管能讓你進步神速!
而這個所謂的竅門,就是讓他跟讀和手指著字。很快他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只要你故意輸給他幾次,他就會對此深信不疑了。
而如果孩子連這點好勝心都沒有,你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平時對孩子打擊太多了。
第三個階段(對閱讀有感期):經過前面的練習,其實他就會纏著你玩閱讀遊戲了,主動學和被動學是兩碼子事。
這個時期,我們就要提高要求了,包括坐姿。此前我們沒有強調坐姿,你甚至可以和孩子葛優躺著讀書。
但是現在不行了,我們要開始“作”:哎呀,媽媽好睏呀,這樣躺著讀書一點都不精神,我快睡著了。
沒錯,就是套路他,讓他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躺著讀很困”的問題,並且我們可以主動提建議:要不你監督媽媽坐好起來讀吧,或許就不會那麼困了,我的小老師。
讓孩子再次化被動為主動,基於自戀的使命感會讓他很積極地監督媽媽,並且嚴於克己。
這麼一個流程下來,孩子多少會對閱讀這個事情變得主動且積極起來。
而其中的核心,在於目標細分,即把一個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可立馬執行出結果的小目標;以及積極的情緒感染,讓孩子樂在其中。
希望這點經驗,能幫助題主解決問題。
-
9 # 蕾蕾媽說育兒
幼兒園每天要求二十分鐘親子閱讀,意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增進親子關係,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不喜歡閱讀是正常的,家長要給與孩子引導和培養。
1、你有閱讀的好習慣嗎?抱著手機閱讀可不算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一身作則很是重要,幼兒園的這項作業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堅持要不容易,安心和寶寶一起閱讀,享受親子時光。
2、孩子的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好,記得我小時候經常聽作為老師的姥爺講故事,什麼三俠五義,什麼穆桂英等等,還沒上學我就能看畫冊,認很多字。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她喜歡的開始,我家寶寶喜歡繪本一直不斷,目前固定每天睡前2本,如果不給她看,要睡不著覺的。
3、合理安排時間,注意閱讀的環境氛圍,小孩子愛動是天性,從閱讀5分鐘開始,10分鐘,20分鐘......逐漸加上來。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弄個閱讀區,營造閱讀的氛圍。我家大寶上幼兒園,她在旁邊看繪本,我一般看自己的書,保持安靜,有利於注意力集中。
-
10 # keleni
陪孩子一起讀,給孩子耐心講解,編些動作手勢錄個漂亮的小視訊,做的有儀式感一點,做的視訊漂亮有趣,積累起來記錄孩子成長,將來孩子大了回頭看會覺得非常有意義。
-
11 #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我想這位父母沒有體會到老師的意思,只是把這項任務當作業完成了,而且在孩子表現出沒興趣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時,拿出了衣服架來嚇唬孩子。這種狀態下,孩子當然不會喜歡讀書了。
親子閱讀要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喜歡呢?第一、不要強迫孩子
孩子的注意力時間長短是和他的年齡成正比的。幼兒園的孩子,注意力最多也就能集中個5—10分鐘。你想讓孩子按照你的要求端坐在哪,再用手指著,一口氣讀20分鐘,那是不現實的。再說,指讀是小學一二年級讀書的要求。幼兒園孩子還沒發展到那個階段。
第二、親子閱讀要有趣味性
像《弟子規》、《論語》、《笠翁對韻》、《唐詩三百首》等很多內容,我都沒對孩子說,來咱們坐下來把它背會,我都是在生活中,以娛樂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記住的。
第三、親子閱讀中不要過多的要求孩子
很多父母會一邊讀、一邊對孩子提問,也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須做的端端正正、拿著書本,其實都沒必要,這是一個輕鬆愉快的親子時光,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
所以,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要求不要太過於嚴格,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閱讀興趣。也不要一邊讀一邊提問,你只要把書中的故事完整的呈現給孩子就好。
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對知識的渴望,都愛閱讀,如果孩子不喜歡,一定是父母的方式不對,需要調整。
幼兒園孩子注意力時間短,父母要根據這一特徵,為孩子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或故事書,然後用心的、愉快的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
-
12 # 文澤媽媽育兒
學齡前的孩子讀書,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想要培養愛閱讀的孩子,首先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孩子不喜歡讀三字經,很正常,我家孩子也是不喜歡讀三字經,我一拿三字經他就說媽媽我要讀那本書,我就會乖乖的換本書,因為我知道,現在不喜歡並不代表他以後也不喜歡。學齡前的孩子大多都喜歡故事性書,圖大又清晰的繪本故事書,建議你可以換本他感興趣的書讀,至於三字經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口頭就給他念出來幾段,日積月累,自然也能記住。
學齡前兒童專注力時間本就是短,坐不住,最多也就5分鐘,這是非常正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力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這點你也不要擔心,隨他去吧,閱讀本身就是享受的過程,怎麼舒服怎麼來,趴著躺著都沒有關係,你只管把你的故事讀好就OK。
你也不需要太著急了,讀故事就每天固定時間讀就好了,關鍵是要堅持不懈的讀下去,不需要他現在掌握多少的知識,能培養個愛閱讀的孩子更重要。當然,父母也要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多讀書,做孩子的榜樣。
-
13 # 班小二科技
閱讀打卡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小孩子剛接觸閱讀,肯定是堅持不了那麼久的,可以慢慢把時間切割為幾部分,剛開始可以3分鐘-5分鐘,後面等孩子慢慢適應了,就逐步加時間,讓孩子有個時間準備
-
14 # 呵呵呵2002
選些孩子喜歡的,那麼多書一定有喜歡的 ,我兒子一歲多,也不喜歡讀書,但他喜歡車,我買了很多車的故事書,也經常帶他去圖書館,開頭去基本都是玩,現在都是自己讀書可以讀半小時以上,3歲現在
會把書裡面的故事講給我聽
-
15 # 老師說我很棒
這麼大讀三字經孩子肯定坐不住,建議買些圖片多的繪本陪著孩子一起看,需要堅持一段時間。久了,孩子會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孩子也會養成閱讀習慣。
-
16 # 藍瑩風華正好
我家孩子原來也不愛讀書,我就陪著孩子讀。拿著孩子的故事書,我先讀一段,再讓孩子讀一段,比賽看誰讀的沒有錯別字,看誰讀的有感情。剛開始的時候,我讀一段,輪到孩子讀,他基本沒聲音,eng,eng,eng像小和尚唸經,一個字也聽不清楚。既便這樣我也沒批評過他。一有機會我就拉著孩兒這樣比著讀,很快孩子就愛上了讀書,現在我家孩子每天都會看會書,知識面拓寬了很多。
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首先要從家長開始。
-
17 # 慢養兒
給孩子閱讀的榜樣和環境,書香就像空氣一樣但對人有深遠的影響。書店自有它獨特的氣息,當父母希望孩子愛上閱讀時,最好有規律的帶孩子去這個地方。家長帶孩子去書店和圖書館的同時,最好能做到表率自己也看書,家長自己經常閱讀,既給孩子做出榜樣,還能讓自己成長,這對整個家庭來說,它的意義已超越閱讀本身。家裡有書,孩子才有機會去閱讀,父母愛閱讀,孩子才能更好的薰陶,哪怕父母不喜歡閱讀,也要為孩子買一個書架,讓書在未來的家庭構成中佔有重要的位置,讓書像玩具、食品一樣成為兒童生活的必需品。另外家長最好多結交一些愛讀書的朋友,或者多參加一些閱讀社團,多與愛讀書的人交流,每次都帶著孩子去。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自然會喜歡閱讀。
-
18 # 航媽童書匯
幼兒園老師會要求父母每天讀20分鐘三字經給孩子子聽?我是很懷疑的,幼兒園老師難道都不知道親子閱讀是為了培養學習興趣嗎?如果這確實是老師留的作業,我覺得有必要跟老師溝通了,雖然現在提倡國學,但這種學學習方式不可取。
1.家長在面對老師的作業覺得不合理或者不適合自己孩子的時候可以私下跟老師聊聊,選擇適合孩子的。(打個比方孩子123都還不認識,你要他天天在本子做計算題會是什麼結果。)如果孩子喜歡願意背那沒問題,如果孩子不喜歡我們不能強迫。
2.老師讓家長給孩子讀三字經20分鐘,這個時間可以分解成幾次進行。無論是讀任何繪本,在剛開始培養閱讀興趣的孩子來說都時間太長了,3歲的孩子注意力只有5分鐘,你要求他不動來動去,怎麼可能。在親子閱讀初期孩子動來動去沒關係,他其實也又在聽,只要你堅持讀,而且是他喜歡的繪本(從他感興趣的繪本入手,比如男孩子就可以讀恐龍繪本)慢慢他會被吸引過來的。
3.如果單純為了學習三字經,建議不要在親子閱讀時學習,可以帶孩子跳三字經律動舞蹈,平時孩子玩耍時也可以放音訊,這樣放個幾天,孩子自己就學會了。(這個和我們在生活中並沒有學習歌曲,但經常聽到每一首歌,突然就會唱了是一樣的)
4.親子閱讀主要是培養興趣,不要從枯燥的三字經開始,而是要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繪本。讀繪本時家長要利用表情和聲音,動作想結合來讀繪本,這樣孩子才會被吸引,另外不要要求孩子會背,會認字,這樣孩子本來喜歡閱讀的都會討厭了。
-
19 # 小彤寶媽咪
很明顯這個媽媽對於讀書太功利化了,也沒有真正理解親子閱讀的意義所在。親子閱讀最主要的是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與陪伴,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親子閱讀開始的越早越好,0~2歲以卡片書,布書,紙板書,洞洞書,聲音書為主,像玩玩具一樣陪同孩子親子閱讀。2~4歲以經典繪本為主,也可以加進一些連線塗色貼紙手工之類的書。4~6歲以百科全書之類的書為主,可以陪同孩子玩拼圖做手工做科學小實驗。0~6歲早期開發好了,陪同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後邊上小學以後真的很省心的。教育孩子早晚得花時間和精力,越早投入後期收益越大效果也越好。我家老大小時候就陪同他閱讀了許多課外讀物,現在在重點高中重點班讀高一。老二現在兩歲十個月了,已經擁有七八百本書四個小書架了,語言表達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都很不錯。沒有刻意教過認字,但由於讀書多已經不知不覺中認得好多字了,到四五歲實現自主閱讀應該問題不大。希望咱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抓好0~6歲這個關鍵時期,多陪伴孩子親子閱讀,畢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最重要的事業,願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書香童年。最後附上我家妞妞現在看的書的小書架,大部分書都在書架上了,這些書比較適合2~4歲孩子閱讀。
-
20 # 幼教雜談
孩子才三歲多一點,家長完全不用太過著急,過度的焦慮對於幼兒的早期教育沒有任何的幫助。首先家長要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當孩子還是三歲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和專注力都是不夠的,能安靜坐在一個地方五分鐘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不要一上來就要求孩子讀《三字經》,要從孩子的愛好入手。
現在特別流行親子共讀繪本,我們家孩子也是從三四歲開始看的,現在每天都要看繪本,不看繪本不睡覺,到目前為止,我們家孩子今年六週歲,基本已經看了三百多本繪本了,繪本對孩子早期培養閱讀習慣非常有幫助的。因此,孩子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陪孩子到書店或者繪本館裡轉轉,讓孩子挑選幾本喜歡的繪本,帶回家中好好陪孩子看。早期的繪本,都是圖畫多,文字少,乃至沒有文字,孩子一看就會慢慢的愛上的。
當然,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最後家庭裡面有個親子共讀的時間,除了寶寶看書以外,爸爸媽媽也要每天定時看書,給寶寶做個好榜樣,我相信長期這麼做下去,寶寶一定可以愛上看書的。
家長喜歡讀書麼?
如果家裡從來沒有讀書的氛圍和環境,那孩子不喜歡讀很正常啊。閱讀是需要培養的,越早越好。
作為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從幾個月開始看繪本,孩子在語言的發展上也比同齡寶寶要快一些,五個多月會說“mama”,十個月左右說“吃”“抱”等動詞,週歲的時候可以清楚的用動賓短語如“拉手”表達想法,十九個月左右,能認多種顏色,會唱很多首兒歌,兩歲不到會“說謊”,現在主要在外面瘋跑,我休息的時候一說去書店還是會非常開心。
其實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好奇,請一定保護好孩子與生俱來的這種能力。閱讀,不僅能讓孩子的認知增加,瞭解知識開拓視野,還能培養專注力,尤其是親子共讀,也是非常好的增進親子情感的途徑。
所以,堅持吧,從興趣著手,多鼓勵,可以指定階段性的計劃,根據孩子的情況逐步增加閱讀時間和頻率,相信一定能有所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