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lence127409002

    一般幾十年前的房子正樑上都是真的,用來釘紅布的,後來這東西越來越少,也有用5角硬幣代替的,現在一般都是用買來的仿製銅錢

  • 2 # 腫瘤科醫生蘆葦

    目測假幣,但不犯法,呵呵,過去的銅錢是鑄銅,一枚小小的銅錢上鑽4個孔,而且出來了翻邊不應該。那時候的銅錢,是鑄銅,砸孔肯定碎開,一定不會翻邊。不應該是這種情況。看方孔也不對,正面外沿過大,背面字型不清晰,幣面下陷。80年代後期,一些仿製古幣造假的。它不值錢,那時在市場上很常見,幾乎什麼樣的都可以找到,有的造的幾乎會以假亂真,讓人難辨真偽,有的和真的差距比較大,做為工藝品買賣。而且造這樣假銅錢幾乎沒什麼技術含量,新房子(以前瓦房,有房樑舉架的),都是用銅錢掛起來,現在還有用工藝品那種像小盆那麼大銅錢的掛起來。這個錢根據材質,假,根據工藝,假,根據鑽孔情況,假,這是真的假銅錢

  • 3 # 沉默的磚家

    這是很普通的光緒銅錢,存世量非常大,如果品相好的話,也許還能賣個10塊20塊,但是像提問的朋友這樣的,已經磨損嚴重,而且打了4個孔的,基本上就是殘次品不值錢了。

    我想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這枚銅線上會打4個孔?

    過去農村的孩子到了過年的時候,家裡會殺雞殺鴨,就會拿公雞身上漂亮的尾部羽毛去做踢的毽子,那麼裡面需要用到一個銅錢。

    為了把雞的羽毛固定到銅錢上,就需要在銅錢上打4個孔,每個孔穿入一兩根羽毛,然後再從銅錢中央的方孔繞出來卡住。這樣就做成了一個非常好踢的毽子。

    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真是可惜呀!

  • 4 # 使用者2626781075070

    大同小意,我們這裡蓋房子的主屋中間的檁條上也有這個銅錢,一般都是把銅錢的一半釘到檁條裡,然後把一塊四方的紅布的一個角穿過銅錢以後繫好後,兩邊再配強,姜太公在此,諸煞神退位,的紅紙寫的符條

  • 5 # 老許77462912

    我家建房時上樑那天我弟弟也弄了兩對拴上紅布綁到樑上,因為現在是水泥檁條。圖的吉利,還貼上用紅紙寫的姜太公在此。我看你拆的銅錢顏色有些淡黃,還有四個孔,這叫清錢,因市面上多,不值錢。

  • 6 # 使用者涼風悠悠

    並非民國清初,而是清朝光緒年間的流通貨幣。民間在修房造屋時,用銅錢壓軸,或在門斗內放銅板是常見的事,喻處處發財,抬頭低頭金銀滿屋的意思。

    民國時期不再流行銅質貨幣,房樑上多用紙幣替代,所以,在老宅基拆遷時會常常見到這種情況。

  • 7 # 冬雨01

    記得小時候家裡很多這種錢幣,乾隆的多,還有不少道光的,爸媽就說道光的不好,那時候就有諧音梗了 盜光,,怪不得大家都喜歡乾隆呢 錢龍啊[笑哭][笑哭][笑哭]

  • 8 # 退一步海闊天空老劉

    不管過去和現在,起房子上樑,在我們這一帶認何家庭,立新房子都包錢用紅布包在樑中間,不可能放假錢,多少根據家庭來,在過去舊社會包金,包銀,包銅錢各有不等,表是,是存錢保險櫃,於示著後輩人都高升發財

  • 9 # 生命之光

    好象是不靠譜,過去的銅錢是鑄銅的,一枚小小的銅錢上砸4個孔,而且出來了翻邊也不可能。那時候的鑄錢,你砸肯定碎裂,即便不碎裂,怎麼還會翻邊。肯定不會是這種情況。再看方孔也不規範,正面外沿過寬,背面字型模糊,幣面凹陷,方孔邊沿幾乎沒有(或磨光)。這讓我想起80年代後期,一些古幣造假的,成系列出售的仿品。雖不值錢,那時在市場上卻很多,幾乎什麼 樣的都有,有的造的能以假亂真,有的和真的差距很大。而且造這類假銅錢幾乎沒啥技術含量,這房子年代不會太老吧。

  • 10 # 茗風242

    這是以前蓋老房子上樑的時候,壓房樑的。風水講究的,有的柱子地基下還壓烏龜這類。所謂龍生九子各個不同。房樑上的是鴟吻,但龍的形象普通民眾不能隨便用,就把鴟吻喜歡吞錢習性延伸下來,上樑就壓錢。不信你去看類似故宮的皇家建築上就有鴟吻和銅錢的形象。你這個估計應該假不了,就看是什麼年代的了。但是光緒通寶不值錢,清代最後一位在位皇帝,命也短。溥儀上來沒多久,清朝就滅亡了,後來是傀儡政府不作數。而且你還鑿了四個洞,破壞品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約我打架該不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