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豆花生芝麻醬
-
2 # 薛定諤的科學
為此,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把剛出生的嬰兒放到野外去生存,當然這個計劃過於瘋狂,幾乎沒人同意。但是他並不灰心,他想到了另一個辦法,把黑猩猩帶到人類社會中,和人類嬰兒一起生長。
黑猩猩與人類成長計劃在實驗的最開始,黑猩猩古亞表現非常優秀,它不僅十分聽話,還會做各種表示親暱的動作,甚至比人類嬰兒唐納德更早地學會了上廁所和使用凳子。
這是因為唐納德在和黑猩猩妹妹古亞生活在一起時,經常模仿古亞的生活習慣,比如:四肢走路,咬人等惡習,而且經常控制不住脾氣的摔東西,以及模仿古亞的叫聲。
然而不幸的是,已經接受人類行為習慣的古亞,拒絕承認自己的親生母親,也不願意生活在籠子裡,最終在3歲左右抑鬱而終,原本它們能活到60多歲。
黑猩猩為什麼不能變成人?之所以黑猩猩古亞在人類環境中長大,卻無法成為人類,其實就是因為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差異性較大。
比如:FOXP2基因,雖然黑猩猩和人類都擁有該基因,但是人類的Foxp2基因擁有一個位點的基因變異,這種基因變異讓我們擁有了語法以及語言。
由此可見,黑猩猩雖然和人類血緣較近,但兩者的區別絲毫不亞於其他動物,所以無論黑猩猩在哪裡長大,都無法擁有人類一樣的智商水平。
只是當時的心理學家凱洛格不知道這一切,最終導致古亞的悲劇發生。
-
3 # 火星一號
在目前地球上的物種之中,黑猩猩是最為接近人類的生物。根據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基因測序結果,黑猩猩與人類的DNA序列相似度將近99%。
之所以黑猩猩與人類在基因上十分相似,是因為它們與人類都是從一種最近的共同祖先演化而來。大約在600萬年前的中新世,那時的地球上生活著查德人猿,這是人屬的祖先。自那之後,查德人猿逐漸分化成兩支,一支後來進化成黑猩猩,還有一支後來進化成人類。
黑猩猩的智商非常高,它們會像原始人類那樣使用工具。鑑於黑猩猩與人類的相似性,科學家經常以黑猩猩作為研究物件。
在1920年,人們意外發現了兩位被野生狼群撫養的小女孩。她們跟隨狼群一起長大,所以很多習性很像狼,例如,她們會在晚上嚎叫,不會語言,用四肢行走。由此可見,人類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後天環境對於人的塑造十分重要。
在1931年,凱洛格博士收養了一隻名為“古亞”(Gua)的雌性黑猩猩,當時她7個半月大。凱洛格博士把古亞帶回家,與他10個月大的兒子唐納德(Donald)一起生活。
一開始,古亞比唐納德發育更快。古亞可以使用勺子,能夠響應一些簡單的命令,與人進行互動,這些行為都是古亞更勝於唐納德。雖然古亞和唐納德都認得其他人,但兩者認人的方式不一樣。唐納德是典型的人類行為,他通過看臉來識別人,而古亞是通過氣味和衣服來辨別人。
最終,古亞被送回靈長類動物中心。兩年後,年僅3歲的古亞因病去世。
-
4 # 地理那些事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時候且有必要一口氣講明白了。關於將黑猩猩古亞與人類的小孩一起養的故事,具體內容已經有很多人講到了了,在此我就不重複了,大家自行腦補一下。
但是可以明確的說最後古亞成不了“人”,並且在被送回其生父母身邊後,由於將自己當做是“人”而與家庭有些格格不入,2年後死於一場疾病;而那個與古亞一起撫養的小孩好的沒學會,倒是學會了一些與黑猩猩有關的習性,例如爬行、叫聲等,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好的例子吧。
記得以前區動物園看到這樣的一幕,在觀猴區一名遊客將沒有喝完的可樂蓋好瓶蓋之後,扔到了關猴子的鐵籠裡,一隻猴子迅速的撿起瓶子很快就打開了瓶蓋,當喝完可樂後順勢就做出了“點贊”的“手勢”,而當另一名遊客模仿扔進去一個空礦泉水瓶子時,那隻猴子僅僅只是看了一眼隨即就做出了“拍磚”的“手勢”。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我想說的是猴子沒有像黑猩猩與小孩那樣受到精心的撫養,也沒有受到更多的人為關懷,僅僅只是平常通過與遊客的接觸,“自學成才”就能大致模仿出人類的一些簡單的動作,這一方面說明猴子這種動物比較聰明,另一方面也說明後天的影響確實存在一定的作用。
同類型的例子還有很多,再比如曾經轟動一時的“狼孩”一事,那是1920年發生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米德納波爾的小城的一件事,當地村民經常看到有兩個用四肢走路,且長得人模人樣的“怪物”尾隨在三隻大狼後面,後來村民合圍將大狼打死後,在狼窩裡竟然發現了兩個裸體女孩,由此便揭開了“神祕生物的面紗”。
大狼被打死後,這兩個“狼孩”由於失去了“依靠”,便被送到了城裡的孤兒院撫養也分別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不過儘管這兩個“狼孩”得到了孤兒院的精心照顧最終還是失去了幼小的生命,小的那個1921年約3歲掛掉了,大的那個一直活到了1929年約16歲。
通過以上案例,不難得出後天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人的發展後天比先天更重要,既然我們無法選擇先天,那麼我們就應該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後天環境,以彌補先天環境的不足,從而改變人生。
-
5 # 歲月易辭煙花已逝
黑猩猩具有較高的智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也一定會發現自己不是人類。
如果周圍的人能夠接受它而且能夠善待它,它或許還會和周圍的人生活在一起,但是黑猩猩天生的野性也可能會讓它迴歸大自然。如果它周圍的人難以接受它,那麼它自然會想辦法逃走,但是能不能真正迴歸自然就得看它的造化了。
黑猩猩最終會如何不僅取決於它自身,更取決於它周圍的環境。
-
6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就是通過人工干預的方式,對黑猩猩幼仔進行哺育,來觀察其在成長過程中,是否可以受到人類的影響,而具有或者部分具有人類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後來,這個小猩猩被送到了一個動物研究所,那裡的猩猩對這個新來的成員非常排斥,小猩猩也無法融入新的環境,沒過多長時間就生病夭折了。這個實驗充分說明了,世間的任何生物,都有其特定的基因,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環境,靠人為地改變其生存環境和行為模式,不會對其基因表達產生影響,反而會加劇與原來環境及種群的隔閡,一旦重新歸入自然環境,就會產生很強的不適應,終將被環境所淘汰。
-
7 # 來看世界呀
那隻黑猩猩最後又被送回了最初領養的靈長類動物中心,然而不久之後就因為肺炎或者心臟問題而離世。人類嘗試教授黑猩猩知識的實驗很多,還有心理學家曾教授黑猩猩識記英文詞彙,雖然它確實記住了一些詞代表的事物,能用手勢和人類交流,但是它們仍無法說話也無法理解詞語的抽象含義,也不具備使用這些知識和同類交流的能力,其實仍是比較雞肋的能力,除了從人類那裡搞點吃的。
-
8 # 藍貓愛娛樂
這是一部真實的《猩猿崛起》
星星和人類的孩子一起認為自己也是人類,結果知道了人類對他們種族做的一切,然後就悲劇了
-
9 # 陳昌海12
環境就是人的創造,異種靈長類的嬰孩同時一起進行生長的環境下,互引雙合猩嬰聰明瞭很多,相反人嬰仿猩行為多,低能性的出現,這就是環境進化的有力支援。
-
10 # 科學日記
尼姆的結局
尼姆的結局是悲慘的,它後來被送進動物避難所,直到死之前它對同類都不感興趣,只渴望人類的擁抱,如果是曾今養它的親人來看它,它就會暴躁起來,直到2000年尼姆因心臟病去世,去世的時候才26歲,而在大自然中黑猩猩的壽命也有60歲。
回覆列表
其實關於黑猩猩的研究有很多,畢竟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相識度為72%。在20世紀70年代,一隻名叫尼姆的黑猩猩參加了哥倫比亞大學一項名為“尼姆計劃”的研究。尼姆計劃由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赫伯特·泰勒主持的,他試圖找出黑猩猩是否可以學習使用美國手語進行交流。
為了讓尼姆有一個可以像人類孩子一樣學習手語的環境,在 1973年,尼姆出生後不久,研究人員帶他去了紐約市的一個家庭生活。在那裡,尼姆加入了一個龐大的家庭,有許多可以教他手語的人類兄弟姐妹。這是一項研究的一部分,旨在挑戰喬姆斯基關於只有人類才有語言的論點。在回顧了研究結果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尼姆只是單純的從他的老師那裡模仿美國手語的符號以獲得獎勵,但他不理解這種語言,也不能造句和使用隨機模式,只是為了獲得獎勵。
該專案在1977年結束,尼姆則被送去了俄克拉荷馬州諾曼的靈長類動物研究所,他經常和其他黑猩猩一起被關在籠子裡。不到一年的時間,該研究所將尼姆賣給了靈長類實驗醫學和外科實驗室。尼姆在那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注射了大量鎮靜劑後度過的。醫務人員記錄了尼姆向他們做的手勢,包括“擁抱”和“玩耍”。在努力解救尼姆後,他被得克薩斯州克利夫蘭·阿莫里領導的動物基金會經營的牧場收購。雖然尼姆在農場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但尼姆主要是在一個圍欄裡生活。他開始表現出敵意,包括扔電視和殺狗。在2000年3月10日尼姆死於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