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歷史上李陵投降匈奴,確實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李陵是“飛將軍”李廣之孫,李當戶的遺腹子。李家三代人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這兩個字便是:悲情。李陵的爺爺李廣因為不甘屈居人下受辱,而選擇了自殺而亡,“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成語一直流傳至今。李陵的叔父李敢因為毆打大將軍衛青,被霍去病射死,沒有死在對抗匈奴的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同樣李陵的投降也和自己人有很大關係。李陵揹負著家族使命,李氏家族的榮耀到他這一代已經沒落,為此本來被安排做後勤保障的李陵請命率五千步兵配合李廣利進攻匈奴。漢武帝有感於其少年英豪,同意了他的請求。漢武帝並不是一個軍事上面的無能之人,他知道五千步兵深入匈奴的腹地,如果沒有強弓硬弩部隊的策應,恐怕是有去無回。於是漢武帝安排了老將路博德率領強弩都尉,在半路接應李陵。可這位老將自視功高,不想給李陵這個新兵蛋子做策應,於是上書說現在不是討伐匈奴的最佳時機。漢武帝並不聽從,認為是李陵打了退堂鼓。李陵進入匈奴境內之後,便遇到了三萬匈奴騎兵的進攻。敵眾我寡,李陵命令眾軍在山與山之間的間隙處用戰車擺出了一個圓形的壁壘。命令部隊集結在一起排成兩層,利用戰車作為掩護,外層是手持長戟和盾牌的步兵,內層則是弓箭手。用弓箭對付匈奴的步兵,對於攻堅戰確實不是騎兵所長,匈奴騎兵的人數雖多,但在李陵的強弓硬弩之下,一次次進攻都被打退。後來單于集結了八萬人馬,也無法攻破李陵的鐵桶陣,同時又擔心中了漢軍的詭計,於是單于準備撤軍。這個時候一個小人物改變了這場戰爭的走向,這個人叫做管敢,只不過是李陵部隊中的一個小軍官。由於受到上級的侮辱,他選擇了背叛,投靠了匈奴,並將李陵軍隊的底細和盤托出。李陵的部隊是孤軍深入,所持五十萬只弓箭已經所剩不多。匈奴人於是孤注一擲,猛攻李陵的部隊。面對有可能被全殲的局面,李陵並沒有做出投降的打算,而是讓大家分頭突圍。但是晚上在突圍之前,他們的戰鼓卻因為被露水的侵溼而無法敲響,這或許意味著李陵最終悲慘的結局。和李陵一起突圍的韓延年,最先被匈奴的騎兵射殺。看到韓延年被匈奴射死,對於韓延年之死,李陵是有愧疚的,因為漢武帝將韓延年託付給自己,而自己沒有保證他的周全,這比自己戰死更讓他難以接受,於是李陵選擇了投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陵年輕氣盛,據史料記載其當時的年紀不會超過三十歲。古語說三十而立,但事實上在三十歲的時候能夠平心靜氣、沉得住氣,靜得下心的人絕對是少數。大多數是意志軟弱,心中迷茫的人,李陵也歸於此類。揹負了太多的榮耀,太多的壓力,面對巨大的失落和反差,他選擇了放棄。李陵的失敗,從他帶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開始就已經註定。有人可能要提到霍去病,但霍去病的成績是建立在率領的騎兵萬里突襲的基礎上的。而李陵則是率領步兵進擊,以己之短攻敵之長,這顯然犯了兵家大忌。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儘管將司馬遷處以宮刑,但並沒有對李陵的家人怎麼樣。只不過後來漢武帝派公孫敖到匈奴去搭救李陵,而這個人卻很不靠譜,自己討伐匈奴,不僅未建立軍功。回來又講道聽途說當做事實,說李陵已經投降並且在幫匈奴人訓練部隊。漢武帝聽後大怒,不查之下處死了李陵的母親,誅滅了李氏全族。至此,不管李陵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這個時候都已經變成了真投降,斷然沒有再返回大漢的緣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上喝濃茶傷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