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invivea
-
2 # ruixuezhaofeng
這裡至少有西非和中部非洲兩個典型代表——
瑙萊塢何以在奈及利亞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20世紀90年代中期,年青的奈及利亞影視從業者白手起家,以“1臺數字攝像機+10天+數千歐元==一部電影”的效率,發展至2013年的300多家電影廠商、從業者百萬、出產2000部影視作品、銷售額超過2.5億歐元的規模,並以新片光碟每張2歐以內、老片0.5歐的價格風靡非洲市場,成功地塑造出奈及利亞乃至整個非洲多族群、多宗教、多語言環境下傳統與現代、融合與衝突交織的夢幻世界。
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有“非洲影都”的名號,1972年,首部故事片《賤民之血》曾在法語電影圈引起轟動,現有非洲電影製片中心、電影學院、影業發行公司、泛非電影工作者聯盟等機構和被譽為“黑非洲最高電影學府”的瓦加杜古大學電影系……
-
3 # 李建秋的世界
有的,美國有好萊塢,印度有寶萊塢,非洲有Nollywood,這個怎麼翻譯呢?諾萊塢?尼萊塢?這個是尼日尼亞的,就叫“尼萊塢”吧。
我先放一段他們拍過的片子給你們看
這個“尼萊塢”到底怎麼來的?“尼萊塢”這個詞已經無從考察了,在主流媒體裡面是2002年紐約時報馬特·斯廷格拉斯最早用了這個詞,是用來描述尼日尼亞電影的,後來一名叫Norimitsu Onishi在2002年9月為紐約時報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也使用了這個名字,現在一般泛指尼日尼亞電影業。
現在的話所謂的“尼萊塢”已經變成了一個泛指,不少迦納電影也被歸為“尼萊塢”主要是因為迦納電影一般也和尼日尼亞共同製作,或者由尼日尼亞公司分發。
“尼萊塢”的電影是有一些模式的,早期的故事是由愛情,婚姻,婆媳衝突之類的話題,然後非洲電影人透過這些主題製作電影,一個電影一般包含了經典電影所必備的要素,例如說愛情,背叛,衝突,欺騙之類的。
早期的尼日尼亞電影是由尼日尼亞電視管理局分享給觀眾的,這個機構類似於英國的BBC,從1970年到1990年,尼日尼亞電視管理局創作播放了大量的電視節目,而且他也是唯一的媒體內容的廣播公司。
由於早期的尼日尼亞電影缺乏必要的裝置和足夠的人員培訓,你可以看到上面尼日尼亞拍攝的早期電影還是比較粗糙,今天的尼日尼亞電影已經慢慢和主流電影接軌,尼日尼亞有自己的演員,有自己的“奧斯卡金像獎”----AMAA獎,用啦獎勵尼日尼亞和整個非洲傑出的電影人才。
目前“尼萊塢”的電影保持在兩到三週內製作電影的速度。
這是尼日尼亞第一位女演員。
這些是尼日尼亞電影的常青樹。
而今天的尼日尼亞電影的女演員基本上也向著主流審美靠攏
回覆列表
電影電視在非洲做的比較好的有南非和奈及利亞,肯亞也可以。但是整體制作效果還是和中國90年代中期的水平差不多,非洲很少見到大型的電影院,但是由於非洲無線網路的發展遠遠快於有限網路,大多數人可以以透過無線網際網路看到世界各地的電影,這也深刻的改變了當地人傳統的世界認識,做為世界青年人口增長最快的洲,未來電影和電視劇市場將很大。目前我看過的還是家庭倫理劇和低成本投入的電影電視劇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