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太樸風雨

    咸豐全名愛新覺羅奕寧。道光帝第四子,20歲時登基,是清朝秘密立儲繼承皇位的最後一位皇帝。咸豐即位後不久,發生了太平天國農民運動,之後又有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世界動盪,戰亂不斷。

    咸豐帝在位之時,對內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到了一種白熱化的程度。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大清政府耗費了大量的金錢,人力以及物力,這場戰爭對於大清來說元氣大傷。

    對外方面,咸豐8年就是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到了天津大沽口攻陷的大沽,同清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到咸豐9年也就是1859年,英法聯軍又到天津要求換員,但是清朝軍隊取得小勝咸豐很高興,把天津條約撕毀,撕毀之後,英法聯軍重整旗鼓,來到天津在北塘東路攻佔天津。此時的咸豐帝對是戰是和猶豫不決,1860年英法聯軍從天津沿著運河往北京打,打到通州咸豐談判談判破裂。咸豐逃離北京,由恭親王主持北京事務。第2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中國又是賠款又是割地的。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給中國歷史文化造成了不可挽留的損失。

    作為皇帝的咸豐,作為國家的最高統帥,一沒有下詔,號召軍民進行抵抗,第二,沒有制定反對親人的謀略,第三,沒有天子守國門。第四,在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逃離了北京,把廣大人民丟於水深火熱中而不顧。種種的過錯和實失誤讓大清已然沒有可站之力,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面對著國破山河,咸豐作為一個皇帝,沒有能夠守住祖宗的家業,咸豐自知已無回天之力,只能沉迷於各種娛樂,來疏散自己的苦悶。

    接下來看看戲曲在清朝的發展歷史。清朝是中國戲曲文化發展的高峰,而進入到歷代皇帝大多也都是戲曲的擁躉,康熙皇帝在內務府設立南府,作為工勤人員,招收民間藝人進行宮廷演出,到乾隆時期乾隆進一步擴大了南府的規模。嘉慶皇帝也是一個喜劇的超級粉絲,據說嘉慶剛繼位時,一連聽了18天的大戲。但是到了道光以後,清廷宮廷戲曲,開始走了下坡路,這一方面是由於供養民籍學生,每年需要花費大量金錢,而道光時期國庫空虛難以支撐一個龐大的如此機構,另一方面是因為打工皇帝比較接近,也喜歡靜靜,不太愛聽戲。但是到了,咸豐皇帝也許是因為壓抑太久,咸豐皇帝與父親剛好相反,酷愛聽戲,而且據說像本人的資訊也很有研究,但是咸豐的一生不太平,太平天國運動,鴉片戰爭讓咸豐覺得自己已經無力迴天,只能聽起來大戲放縱自己。

  • 2 # 提筆再畫西遊

    咸豐皇帝身為一朝天子,在國家危亡之時,他不在北京主持朝政,卻在承德避暑山莊避難,而且還日日沉迷於戲曲,歌舞昇平的背後,咸豐皇帝的真實心境是什麼呢?咸豐皇帝邊在承德避難,邊關注著恭親王奕欣與洋人談判的程序,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危險局面,他常常感到焦慮不安,夜不能寐,咸豐皇帝本來身體就虛弱,如今在精神重壓之下,他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後面對著不可挽回的局勢,咸豐不得不顫抖著雙手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西暖閣,批准了與洋人簽訂中英、中俄、《北京條約》的奏摺,種種不平等條約的簽署,使咸豐皇帝感到既悲憤又無奈,他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有負於列祖列宗的遺訓,哪裡還有臉面和勇氣再面對眾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盤已到相對底,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拋盤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