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是明太祖朱元璋創立的,那為什麼在西遊記里老出現“錦衣衛”這樣的詞,西遊記說的是唐朝的事情,可是明朝以前根本就沒有錦衣衛這樣的詞語啊?這是作者糊塗了嗎?還是故意這樣寫的?
-
1 # 南嶺說史
-
2 # 曉肥俠
小說《西遊記》雖然是以唐朝為故事背景,但作者吳承恩是個明朝人,這就導致小說會不自覺地帶入一些明朝的歷史背景。
在《西遊記》的第62回《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中,唐僧師徒來到了祭賽國,瞭解到金光寺的冤案時,就提到了錦衣衛。原文如下:
國王大喜道:“妖賊安在?”三藏道:“現被小徒鎖在金光寺裡。”那國王急降金牌:“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三藏又奏道:“萬歲,雖有錦衣衛,還得小徒去方可。”
祭賽國國王與唐僧的對話都用到了“錦衣衛”,就意味著小說的創作時間是在明朝。
在第68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中,原文記載如下:
行者聞言,正了聲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對眾道:“你們想是看榜的官麼?”太監叩頭道:“奴婢乃司禮監內臣,這幾個是錦衣校尉。”司禮監是明朝內監之一,對朝政之事頗有影響,有代皇帝“批紅”的權力。
-
3 # 一直奔跑的小樓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都認為《西遊記》的作者是長春真人丘處機,因為丘處機曾經寫過一篇《長春真人西遊記》的書,於是就被人把這兩部作品混為一談了。
但是,這種說法最終還是被否認了。因為:
第一,《西遊記》中有很多黑道教的內容,丘處機作為一名道教人士,不可能這樣寫。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丘處機是元初人,而在《西遊記》的祭賽國出現了“錦衣衛”:悟空夜掃寶塔的時候做了妖怪,第二天三藏報與國王,那國王急降金牌: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
大家都知道錦衣衛是明朝的專有機構,由明太祖朱元璋設立,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下發揚光大。而作為元初人的丘處機,是不可能知道這樣一個百年之後的機構。
否認了丘處機之後,大家開始再次尋找《西遊記》的作者。
誠然,《西遊記》並不能說是某一個人的純粹的原創首發,她的問世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她雖然是以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故事為基礎,但是隨著歷史的傳承和演變,越來越多的內容被添加了進去,原有的內容也不斷的被修改。但是,最終是誰把一本完整的《西遊記》彙集成書,並且穿越幾百年的坎坷,流傳了下來呢?
到了近代,魯迅和胡適認定西遊記的作者為《吳承恩》。他們是根據天啟年間的地方誌《淮安府志》,其下《藝文志》中,吳承恩的名下有《西遊記》。由於這二位在中國社會的學術席位和社會影響力,吳承恩是《西遊記》的作者成為現在的一個通識。
不過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學者對這個答案存疑。然而,無論《西遊記》的作者是誰,這都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鉅著,這都不能影響我們對她的喜愛。
-
4 # 別酒流年
吳承恩:TM的老子寫個神魔小說你也和我較真?
來,較真吧。
石頭裡怎麼能生出個猴子?
猴子怎麼會說話?
天庭在哪?
神仙在哪?
妖怪在哪?
地獄、生死簿、閻王爺在哪?
龍宮、龍王爺在哪?
唐僧貞觀十三年出生,唐僧貞觀十三年取經,怎麼解釋?
……
總之,問這種問題的人就是閒的。
告訴你一句話,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瞎操心。
-
5 # 墨雨流雲
本身《西遊記》就是一本神話類的小說,不是歷史類書籍,娛樂性更多一些,所以沒有必要那麼較真。那時候的小說就類似於咱們現代的電視劇,你看現在演電視劇大多都是按照咱們這個時代能理解的語言語句和習慣來交流的,吳承恩是明朝人,自然在他所寫的小說中會摻雜進當代的元素,這樣更符合當時大眾的閱讀習慣,會更有代入感。
-
6 # 劉慧穎A
一般人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記憶,實際上人的記憶也是最不可靠的,比如一次幾十個人的聚會,幾年後,再提起來,就會面目全非,,
也許再過十年,或者三十年,上世紀末那幾年曾經風靡一時的bb機就會從所有人的記憶中消失,,
西遊記中出現的錦衣衛,只能說明作者腦子裡面正好有這個概念,並不會認真考證唐朝的政體和民間日常,,
-
7 # 王盼50
吳承恩老先生不黯唐制,施耐庵老先生不黯宋制,羅貫中老先生不黯漢末兵器,這影響《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成為四大名著之一嗎?
-
8 # 藝術看不懂
吳承恩本人是明朝人,許多語言習慣難免帶入書中。另外,《西遊記》的錦衣衛指的是“身著錦衣的護衛”,完全沒問題。錦衣衛是明朝的一支內衛部隊,但錦衣護衛歷朝歷代各國都可以有
-
9 # 遼天鶴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明朝人,所以小說裡用了很多明朝的詞彙和名稱,例如高老莊在烏斯藏國地界,這也是明代的叫法,唐代應該叫吐蕃才對。小說是文學作品不是史書,是給大眾看的,所以這些詞彙和名稱不必太過在意。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神魔小說,一般的說法作者是吳承恩,而吳承恩是明朝人。
小說之中出現的不符合世界觀的時代背景的描寫,其實也不只是有“錦衣衛”一詞語。
清朝才子紀曉嵐在論證《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人時,就列舉了多個例子,如明朝時期的司禮監、東城兵馬寺等。
其中祭賽國之錦衣衛,朱紫國之司禮監,滅法國之東城兵馬寺,唐太宗之大學士、翰林院、中書科,皆同明制。
甚至在小說之中,還有多處描寫了明朝的風土人情。
這些不符合時代的描寫,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作者是明朝人。
這樣的描寫,說明作者“很懶”,沒有去諸多考證唐朝相應的官職是如何的,順手就寫下了。
再者,這樣的描寫。對於明朝的讀者來說,“接地氣”,這是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無論是在說書時還是自己閱讀,都有一定的“代入感”。
如同現在,很多的古言小說,古裝電視劇之中,常常也會出現一些21世紀的詞語。
大火的《延禧攻略》中出現的“作死”臺詞,葛優主演的《夜宴》以五代十國為背景卻有“寂寞歌手”臺詞,當年的電影《赤壁》中,女神林志玲的那句“萌萌,站起來”又讓多少人忍俊不禁。
當週星馳等人,把西遊的故事再創造時,更是不斷出現現代化十足的臺詞。
因此,這小說畢竟不是為了還原歷史,而主要是講述師徒四人取經的神魔故事,而不是歷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