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金菜1
-
2 # 嶽之嵐
投資不過山海關是對東北地區投資現象的綜述,也是近些年來網路上、媒體間以及投資圈裡在東北經濟相關問題上較為流行的一種說法,我認為這是一種地域歧視與刻板的認知。對於這種流行的說法原因主要是:
一是地理因素的影響。東北三省,地理位置屬於北方,冬季時間長,且寒冷,一般人難以忍受。
二是市場意識談薄。東北地區是新中國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裝置齊全,計劃經濟思想比較深,市場經濟體系不完備,不看規定看關係,不講規矩講感情,以人情代替竟爭,鄉黨思想嚴重,保護主義盛行,這確實是東北地區存在的為人所詬病之處。
三是缺乏新興科技產業。由於老工業基地轉型困難,傳統工業產能過剩,發展受到限制,新興科技產業薄弱,已遠遠落後於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新興科技產業發展步伐。
四是人才流失嚴重。近些年,東北地區人口流失達一百多萬,多是高等大學畢業生,這些人畢業後不願回家鄉,大多選擇留在南方及一、二線城市就業。由於人才流失嚴重,加重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困境。
隨著國家對東北地區扶持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投資環境也漸逐好轉,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一說法已成為過去。
-
3 # 始寧郡主
很遺憾“投資不過山海關”是對東北營商環境差最客觀的評價。曾經東北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為新中國工業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傑出貢獻,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北地區還是中國有活力的經濟區域,但是現在江河日下,東北已經淪陷了。可是大家都知道,東北工業基礎雄厚,熟練工人多,資源豐富,政策支援力度大,為什麼社會資本不去投資呢。
第一,四風盛行。東北各級政府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盛行。招商引資圖虛名,簽了協議沒下文,不抓落實。辦事推諉扯皮,效率低下,不作為,企業天天求爺爺 告奶奶,辦不了事。幹部安於現狀,滿足於拿工資,圖舒服,君不見縣縣有洗澡堂、桑拿,條件很好,不幫企業解決問題。吃的喝的講排場,比闊氣,大手大腳,浪費多。
第二,吃卡拿要,關門打狗。什麼條件都可答應,什麼協議都可簽約。只要能引來投資。但是進來後不一樣了。辦證辦照要請吃,還要送禮送錢,否則不辦,拖死你。答應的條件不落實,慢慢來。官員一換,什麼都是“新官不理舊賬”。幾年下來,企業沒辦成,投資的錢花完了。廣大民企心有餘悸。一提東北的專案,怕上當,再也不敢投資了。
第三,國有老大,機制僵化。應該說,東北的國有企業佔統治地位,體制性障礙影響了發展,民營企業願意接盤或參加混改,但是機制不行,水土不服。思想計程車壤還是上個世紀,人的思維就是佔便宜、撈好處,沒有創新精神、沒有奮鬥目標、沒有艱苦的作風。你去投資就是打水漂。
所以投資不過山海關可能有點誇張,但東北營商環境的現狀的確令人擔憂。目前東北各級政府正在努力改變現狀,奮起直追,相信會變得越來越好,讓各類投資主體放心投資合作。
回覆列表
東北地區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曾經支撐著中國的經濟發展,投資不過山海關是近代網路媒體和投資圈對東北經濟相關問題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說法,有被稱為是一種地域歧視和刻板印象,這一說法被行業內對涉及東北進行規避的一種現象,現在有國家政策的支援,相信東北的經濟發展很快就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