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秋雲陽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感到很高興,因為前不久,我剛看了一檔綜藝節目,我是從那當綜藝節目中明白這句話的,剛好可以對症下藥。那檔綜藝節目叫什麼名我忘記了,但這句話的含義我卻記住了,為什麼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老人要想活得長,一是要吃好,喝好,睡好;二是要生活的安心,舒心,暖心,事事順心,心情舒暢,這樣,老人自然而然地就能活得長。要做到這兩方面,必然離不開這個家的家人的悉心照顧,從女兒,兒子,孫子,孫女,女婿等等,都跟他們有很大關係,親人照顧得好,孝順,老人才能長壽。這從中反映的是這個家的家庭成員人品好,善良,孝順。如果老人生活的不舒心,心情不舒暢,是活不長的,因此,“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一個家庭的福氣,是看出一個家庭的未來興衰的晴雨表。

    老人能活得長久,除了孩子的悉心照顧,心情舒暢外,還要沒有大的疾病。往往很多患有遺傳疾病的老人都是活不長的。因此,老人活得長,證明這個家庭是往往是沒有遺傳疾病的,老人的孩子自然而然都是健康的,強壯的。因此,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還有這一層含義。

    第三點,家有一老,會給孩子帶來福氣

    家裡有老人的人,往往會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青睞。想想,假如一個姑娘想要嫁給這個家庭的一的男孩子,或者一個男孩子想要娶這個家庭的一個姑娘,但都怕遇人不淑,怎麼辦呢?去關注這個家庭有沒有老人,如果有老人,而且年紀還很大,這就說明,這個男孩或者女孩的道德人品是不錯的,善良,孝順,在家對長輩尊敬,在外遵紀守法,對方自然而然地就會看上你。因此,家裡有老人,可以給家裡人帶來福氣。

  • 2 # 文化邊上

    當家中有老人去世的時候,這樣的感覺會更加深邃,讓人銘記於心。

    實話實說,從小到大,經歷了、看到了很多老去的老人,歷歷在目,難以忘懷;而家中老人的離世,傷感中的記憶猶如小河一樣流淌,一直都在,源源不絕。

    為什麼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呢?

    一,老人是屬於我們的祖輩,天然中帶著家人的親切感。

    記憶中最深刻的自然是爺爺和奶奶,他們和藹可親,總是陪伴著後輩,有大海一樣包容的心。總有慈祥的奶奶,還有可愛的爺爺,他們總是在付出,不求回報。

    二,老人有豐富的人生經驗,總是不厭其煩的囑咐關心。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歲月的積澱,讓老人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老人想和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喜怒哀樂;更多是一份關心和愛護,想讓我們的前路更加平坦,少些波折,多些坦途。

    在老人眼中,不管後輩多大,都是孩子。他們總想著讓後輩過得好一點,更好一點;所以總是不厭其煩的施以關心、愛護和囑託。這份真摯的感情千金難買。

    三,老人是我們與死亡之間的屏障,保護我們的安危。

    我們終將老去,老人終將走向生命的盡頭。我們常說生死一線,而老人就是中間的屏障,保護我們遠離死亡的屏障。

    珍惜與長輩的共處的美好時光,時不我待。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和未來。

  • 3 # 都市巨獸

    古語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表達了從古至今的人們對老人的尊敬和孝道文化的傳承。對於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來說,基本上家家都老人,家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我相信有很多八零後九零後,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是中國經濟騰飛的時代,很多農村的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裡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撫養。所以,老人的德行和秉性,在孩子幼小的童年有著很深遠的影響。當然,老人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和生活的磨礪,大多都是非常慈祥和仁愛的,事必躬親,言傳身教,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積極樂觀,懂事孝順。爺爺奶奶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父母親,等孩子長大了,掙錢了,第一件事就是孝順爺爺奶奶,報答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二老,如獲至寶!

    還有一個觀點,就是家裡的老人,也是一個家庭的風水!試想家裡的老人受人尊敬,德行天下,惠及很多人,這個家庭自然家風正派,兒慈母孝,人才輩出。反之,就會家道敗落,雞飛狗跳。可想而知,家裡一老,對一個家庭是一件多麼有福氣的事。

    百善孝為先!家裡有一老,如有一寶,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人們要尊老愛幼,孝順長輩。希望大家都能夠從自我做起,關愛老人,多些陪伴,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祈禱][祈禱][祈禱]

  • 4 # 顛強時代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我們中中國人最嚮往得一種家庭生活,到了而立之年自己的父母都還健在,自己的祖父母也到了高壽的年齡,回家有老人陪伴有妻兒陪伴,這也許是一種完美幸福的家庭生活吧,與老人談談心,聽他們講講過去的往事,心中自然是一種愜意,以前根本沒有體會過這種生活,也許是哪種幸福的生活時間太短暫,沒有來得及品味,它已經開始悄悄溜走了。

    當我真正體會到這句話得時候,是在我爺爺去世的時候,爺爺去世已經是八十四歲的高齡,現在回想真的特別懷念過去的生活,嚮往以前的日子。

    每到炎夏的晚上村裡三三兩兩的圍坐在一塊乘涼,手裡拿著蒲扇扇者已經被炎熱感化了的熱風,坐在馬紮上,或坐在躺椅上,那時候放假歸來和爺爺靠坐在一塊,感覺真的好幸福,心裡也總覺的非常的踏實,所有的一切不愉快都拋到腦後,就算是看看天上的月亮也感覺特別的圓,特別的亮。有時候還會不知不覺在爺爺的懷中睡著,雖然那時候並不懂的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進入社會以後回想起那時候情景,恐怕那就是我們成年以後所要的幸福吧,時光是一臺前進的機器,只有推動著你前進,不可能在後退,那時候雖然有時候惹老人生氣,還因為調皮被老人訓斥,不懂得幸福的自己還會吵上幾句嘴,進入社會以後,尤其當爺爺走了以後,才發現老人就是家裡的寶。

    現在想起之前的事,被老人訓斥是一種嚴厲的愛,現在還想被訓斥一頓,可是人又在哪裡呢?不是自己的孩子,又有誰無微不至的關懷你呢,聊聊家常,說說話,可是有些知心的話你又能給誰說呢,自己最依賴的人走了,有些話也就一輩子留在了心裡,被自己祕密的封存了起來,兒時手搖蒲扇,端坐馬紮,這樣的時光也已經一去不復返,處在燈紅酒綠、歌舞喧鬧的酒吧,又怎麼能趕得上那時候的時光呢。

    最後總結:

    幸福生活是體會比較出來的,家中的老人才是你一輩子的幸福,有些幸福不是說在嘴上而是需要用心慢慢的去品。

  • 5 # 柳楊858

    爺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了,奶奶一直沒再嫁,直接一個人帶著我們幾個命運多舛的孫兒們獨自生活,為我們撐起了童年所有的溫暖,奶奶在世的時候,不管我長到多大走了多遠,不管父親和母親是不是分別成家,家裡再也沒有我的立足之地,每年春節我都想方設法回家鄉過春節,回去看看一個人過日子的奶奶,奶奶去世那天我在安徽下面一個小城裡出差,得到訊息後打的去機場大巴站,然後去合肥機場,在然後在哈爾濱市機場下飛機✈️馬上開車幾百公里全程二十個小時沒休息,換個幾種交通工具終於趕上了奶奶下葬親手扶棺送了奶奶最後一程,之後多年春節我再也沒有回去那個之前年年念念必回的那個家鄉,如果非要把不回家過年這事按上個原因,我想或許就是我心裡最重要的那個老人已經不在了,我心中那個柔軟的寶貝,那個視我們如生命一樣的老人已經不在了,只剩下回憶回去看看也是徒增傷悲,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要問我是在什麼時間明白的這個道理,我現在告訴你們,是在老人家永遠的離開了我的時候我才大悟!我的奶奶,我最珍惜的寶貝,我永遠的失去你了。失去了才大悟這個道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百善孝為先,盡孝要趁早,莫等子欲養而親不待!

  • 6 # 發歌放牛

    一提到這一俗語,發歌倍感心酸,因為父母雙親早已離世,兄弟各自成家立業,再也沒有機會享受“一寶”的庇廕與釋惑解疑了。

    幾十年來的人生感悟,的確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簡單歸結至少可體現三個方面的“寶”:

    △老人是百寶箱 如今大多老人至少享年均有80以上,所過的橋比我們走路多,所吃的鹽比我們吃米多,歷盡滄桑,見多識廣,人生閱歷經驗豐富,能給後輩帶來許許多多人世間書本上學不到的處世“祕笈”與啟示。

    △老人是主心骨 不管大小家庭,它是存在於社會的基本單元,免不了會遇到多方面的瑣事、雜事乃至棘手的問題,緊要關頭必須有決策者,此時非老家長莫屬,主心骨作用體現無疑。

    △老人是粘合劑 人們常說老人在家就在。也就是說家中老年健在的話,為生計即使漂泊在外的子女,也常會想家回家探望老人家的,若是老人走了,那回家的意識就隨時間而淡化了,這點發歌感受頗深。老人健在,過年過節如論如何一年總有回老家幾趟,陪陪老人、會會親友,老人辭世後,一年恐怕回不了一趟。所以說,老人也是兄弟姐妹親情的“粘合劑”。

    因此,有必要提醒一下:年輕明友們應懂得惜寶,趁爺爺奶奶、父母雙親還健在,要好好孝敬,好好珍重,別落下“子欲孝而親不待”之遺憾!

  • 7 # 野喬342

    ‘百善"看一“寶"

    “寶”沒有慧眼看不到,沒有金子般的心感應不到,沒們純真的情感受不到,沒有深沉的愛體會不到,沒有孝道的素養認識不到!

    老,是媽媽,是父親,是岳父是岳母;是外祖父母,是祖父母;是家中其他老人。

    老是寶。

    有老的地方就是家,在家裡你才知道什麼是骨肉,什麼是親人。

    老是寶。

    有老的地方是真,在“老”的面前你才能感受什麼是不加修飾的真心,什麼是不求回報的真愛。

    老是寶。

    有老的地方是純,在“老”膝下,有內心深處的溫暖與純厚朴實的關懷。

    老是寶。

    有老的地方是幸福是平安,老人的身影是安心,是福份,一個舒心的笑可以讓人醉倒。

    “老”這是無價之寶。即使耗盡天下資財,也許一樣也買不到。

    “老”又畢競老。需要子女照顧的老人又很無奈。

    “老”與“忙”爭孝心該如何處理是我們當兒女的人常揪心的試題。有多少人及格只能捫心。有時陪老人說說話,也許對老人來說可能都是一種奢侈。

    老是天下之老。

    老不在了,多少兒女淚如雨下,是那樣地徹骨與錐心。健在老人真當寶了嗎?

    我們常常自問。

  • 8 # 堅持不懈的小倩

    自從記事起,和爺爺奶奶的感情就非同一般,也許這就是血液之情。2013年爺爺春節過後離開了我,當時的我正讀初中,只是哭的非常傷心,內心似乎還不明白這就是永別,還不知道將來會用多少個日夜來懷念和他老人家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又是春節,只不過這次是春節前夕,奶奶得了很不好的病,我們除了陪伴,真的無能為力,父母,叔嬸,姑姑、姑父,還有我們孫子輩日夜陪伴著她,後期她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把我們手拽的死死,不要我們離開,晚上也不休息,家人看著她的身體一天一個樣,直至後來看不見了,聽不見了,吃不下飯了,我們也懂得,她要離開了,這個春節,少了她,以後的每一天都少了她。

    我們家庭相處很融洽,但是兩位老人的離開確實讓這個“家”少了好多好多,奶奶之前喜歡下館子,一大家子歡樂的很,現在可能大家都忙於自己的小“家”了。

    “家有一老”真的“如有一寶”,朋友們一定要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時光,不要讓失去教會你如何懂得珍惜,有些東西不能等,等來的只有遺憾和後悔。

  • 9 # 大連點點

    對這句話我可是深有感觸。

    我父親是2003年去世的,公公2005年、婆婆2009年也相繼去世。於是我們家就只剩我母親這麼一個寶。

    我母親善良、隨合、寬容,就不曾見過她跟父親紅過臉,更別說跟鄰居們了。記得動遷前,屯子里人最愛上我們家串門,五冬六夏,我們家最熱鬧,即使在北方的冬天,至到晚上九點串門的人才陸續離開,母親從不嫌煩。所以每天晚上,我們家的燈熄得最晚。提到母親,屯子裡的人,挑不出一個不字。

    父親走後,母親一個人有時出去打個小麻將,看個小紙牌,也時常倚著被垛看《知音》,也看路邊陌生女人遞過來的各種有字的小冊子,只要有的看,她從不拒絕。母親只念過兩年書,卻認得許多字,並且字寫得很好看。她自己說如果能念更多書,她能考上清華北大,我信。

    我時常帶老公孩子回家陪母親,特別是放暑假寒假,打心眼裡愛回去,因為老媽是個寶。也帶她出去玩,80歲的時候,領她去大連森林動物園,她跟我們一起在園內足足逛了6個多小時,累了就歇,歇了再走。親眼看到那麼多在電視裡能看到的各種大小動物,給她高興壞了。家裡人無論誰喊一聲看電影,她一準出現在我們的隊伍裡。她愛熱鬧、樂觀、不封閉自己,不挑剔,怎麼都行,深受親人們的熱愛。逢年過節,我們更是早早回去,不會玩的做飯做菜,會玩的陪她打麻將,贏了輸了都高興,但往往她不輸。我們戲稱她老油條,她就嘿嘿地笑,有點小得意。

    去年6月,因身體不適,母親住進了醫院,沒料到一向身體不錯的老媽竟患了絕症,我們心慟,卻不得不瞞著她。隨後的近半年,她依舊該吃吃該玩玩,我們照舊回家陪她,說話,開玩笑,說舊事,一切似乎跟從前一樣。不幸的是到11月中旬,她的病症突然表了出來,全身變黃,領她去浴室洗澡,觸目驚心。再後來,身體每況愈下,這期間吃的各種藥都無濟於事,我們的心疼得無以復加。當她問我問我哥問她外孫女婿“能不能治好”時,真是心在滴血。老媽,我們的寶,誰也阻止不了她的漸行漸遠,眼睜睜地看著她掙扎,看著她右眼角流下的最後一滴淚。

    從此後,我們都是孤兒。手心裡沒寶了,不敢過年過節了,不敢遇到路上的老太太了,怕錯認,怕辜負。

    誠心誠意告訴你:如果你家裡還有一老,一定要對他(她)好,他(她)給了你生命,你就該給他(她)歡樂。種因得果,種善得福,種玫瑰得餘香。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價值連城的寶兒!

  • 10 # 陳愚若蘭

    我啟會這一句話真正含義是在我母親去逝之後,當時母親有病,沒有徹底治好時我意到外地作生意走了,沒想到三個月後母親去逝了,那時有在一年多的時期常常從睡夢中哭醒,有幾次想自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追肥在啥時候?追幾次?怎麼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