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永珍更新。
時間的嚴謹之處在於,它對萬物是公平的,上一秒和下一秒並無不同,於你身、於他人身並無不同。
但人活在困苦世間,總會尋找意義,讓往後餘生的日子充實而不同尋常。
就這樣,某一刻和另一刻就有了不同的意義。
有些時候值得銘記,而別的時間卻只是平平。
除夕也一樣,只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中平常的一天,卻因為是最後一天有了不同的意義。
我在另一個回答中說過,因為歲末恰逢冬末,生產力低下的古人好不容易熬過了嚴冬,發現秋收冬藏之後,竟然還剩下不少吃的,這當然是值得慶賀意外之喜,於是人們在一起歡慶,將各家儲藏了一個冬天的食物拿出來分享,美美的吃一頓。
這便是春節的最原始的由來。
至於歲末驅除邪神異鬼,歲首迎接新的開始,不過是人們賦予了這一天特殊的意義,自然會有儀式來襯托儀式感。
我們的先人相信萬物有靈,山有山神,風有風神,灶有灶神。有好神當然也有邪神,年便是其中的一個。年作為歲末最後一天的日子神,是邪神,是兇惡的,需要人們全力驅除的。
最先掌握知識的是巫師祭師,在他們的極力描述下,年是可惡兇殘。
但老百姓並不理會這些。
在巫師的指導下完成一系列驅除儀式過後,可以開心的大吃一頓,哪有什麼兇險,相反卻值得慶賀!
歲末歲首都是值得慶賀的特別日子,這個風俗由來已久,久遠得超出記憶,超出文字記載。
但除夕這個概念本身卻不算久遠。
晉朝有個十分有名的人,叫周處,周處有名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的人將他列為三害之一,而千年之後的人,大多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周處除三害的故事。
周處寫了一本書,叫風土記,在這本書上,漢文化圈第一次有了除夕這個說法。
但我還是先前的說法,即便這個詞出現得再晚,除夕這件事,我們的老祖宗已經做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最開始,中國的鬼神概念中的鬼,是人死所化,並不害怕,反而因為是親人魂魄所化,會保佑子孫,降禍仇人,所以相當敬重。
在將近四千年前的商代,敬神事鬼就已經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個人認為中華文明能傳承至今,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是因為華人祭拜得最多的不是萬物之神,而是敬祖先。從這個角度來說,鬼文化是很值得深究的學問。
為什麼在這個回答中說起這些,因為…
華人是如此熱愛祭祖,除夕這個重要的節日當然不會例外,從最開始就有祭祀祖先的功能。
遠古流傳下來的東西,很多會成為一種符號,但有些東西深入骨髓,總不肯忘掉。
比如對祖先的懷念。
到今天,用於祭祖的節日也還有很多。
除夕自然是。
清明節也是。
民俗中的七月半是鬼節,也是。
九九重陽節,還是。
哪怕是繁忙起來,到了現代,一年之中還能有這麼多的節日用於祭祖,只要這個沒斷,我中國的文明香火不絕!
一元復始,永珍更新。
時間的嚴謹之處在於,它對萬物是公平的,上一秒和下一秒並無不同,於你身、於他人身並無不同。
但人活在困苦世間,總會尋找意義,讓往後餘生的日子充實而不同尋常。
就這樣,某一刻和另一刻就有了不同的意義。
有些時候值得銘記,而別的時間卻只是平平。
除夕也一樣,只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中平常的一天,卻因為是最後一天有了不同的意義。
我在另一個回答中說過,因為歲末恰逢冬末,生產力低下的古人好不容易熬過了嚴冬,發現秋收冬藏之後,竟然還剩下不少吃的,這當然是值得慶賀意外之喜,於是人們在一起歡慶,將各家儲藏了一個冬天的食物拿出來分享,美美的吃一頓。
這便是春節的最原始的由來。
至於歲末驅除邪神異鬼,歲首迎接新的開始,不過是人們賦予了這一天特殊的意義,自然會有儀式來襯托儀式感。
我們的先人相信萬物有靈,山有山神,風有風神,灶有灶神。有好神當然也有邪神,年便是其中的一個。年作為歲末最後一天的日子神,是邪神,是兇惡的,需要人們全力驅除的。
最先掌握知識的是巫師祭師,在他們的極力描述下,年是可惡兇殘。
但老百姓並不理會這些。
在巫師的指導下完成一系列驅除儀式過後,可以開心的大吃一頓,哪有什麼兇險,相反卻值得慶賀!
歲末歲首都是值得慶賀的特別日子,這個風俗由來已久,久遠得超出記憶,超出文字記載。
但除夕這個概念本身卻不算久遠。
晉朝有個十分有名的人,叫周處,周處有名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的人將他列為三害之一,而千年之後的人,大多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周處除三害的故事。
周處寫了一本書,叫風土記,在這本書上,漢文化圈第一次有了除夕這個說法。
但我還是先前的說法,即便這個詞出現得再晚,除夕這件事,我們的老祖宗已經做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最開始,中國的鬼神概念中的鬼,是人死所化,並不害怕,反而因為是親人魂魄所化,會保佑子孫,降禍仇人,所以相當敬重。
在將近四千年前的商代,敬神事鬼就已經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個人認為中華文明能傳承至今,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是因為華人祭拜得最多的不是萬物之神,而是敬祖先。從這個角度來說,鬼文化是很值得深究的學問。
為什麼在這個回答中說起這些,因為…
華人是如此熱愛祭祖,除夕這個重要的節日當然不會例外,從最開始就有祭祀祖先的功能。
遠古流傳下來的東西,很多會成為一種符號,但有些東西深入骨髓,總不肯忘掉。
比如對祖先的懷念。
到今天,用於祭祖的節日也還有很多。
除夕自然是。
清明節也是。
民俗中的七月半是鬼節,也是。
九九重陽節,還是。
哪怕是繁忙起來,到了現代,一年之中還能有這麼多的節日用於祭祖,只要這個沒斷,我中國的文明香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