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大道至簡
-
2 # 耳朵丶陳
差異太大了,之前去北方出差幾個月,由於工作勞累又舟車勞頓且睡不好吃不好的情況下,到了一個專案地點就會去找找舒緩壓力的場所,天地良心真的只是舒緩壓力放鬆一下,工作經常搞到晚上8 9點;此處不得不提那些地方,一呢肯定都是北方人,按的時候天也不願聊感覺我欠了她錢一樣,還沒到時間就催著可以了吧按的差不多了吧,要知道我買的就是2個小時的服務,就算我按的差不多了你也得時間到了才能走吧,氣的我誒
-
3 # 視界loading
當不同國家的人相遇時,文化差異應當是隨處可見,隨時可感的。
在LSE學習期間,同班幾位美國同學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去他們的學習能力等作為一個學生必然會關注到的特質,他們在對待課堂到課、提問方式等日常小事上的習慣方法經常令我哭笑不得,最終也不得不歸於“文化差異”作為解釋。
1、到課和守時(time keeping)。總體來說,上午的lecture比較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是否出勤。
同班幾位中國同學基本是全勤的,不僅僅是因為擔心在非母語的課堂跟不上進度,而是認為既然上下午課程息息相關,自然應該來認真聽講。除此之外,昂貴的學費也使我們覺得,少出一次勤都對不起父母的血汗錢。
美國同學們則大不相同,經常遲到不說,到課率也低得感人,經常在開課一兩個小時之後才一臉惺忪地走進講堂,開始聽課。如果按照比例計算,同班同學中,中國學生遲到曠課的比率是10%,那麼美國同學遲到曠課的比例就是70%。
2、課堂行為和習慣。當中國同學都端坐著認真做筆記時,我驚奇地看到一位美國同學把腳放到了另一個椅子上,開始“葛優癱”式聽課。不久,與他成天在一起的哥們也開始“放鬆身心”。大概像這樣:
從小生活在禮儀之邦的中國同學和老師自然是無法理解這種行為的,上課時姿勢端正、容貌得體才是對老師和教學活動的尊重。但講課教授絲毫沒有生氣的意思,反倒繼續和同學們輕鬆互動,我的觀念又一次被重新整理了。美華人的“隨性”和“隨意”果然名不虛傳,歐洲人對這樣的行為似乎也見怪不怪。
在課堂提問和討論上,中美同學差異同樣明顯。在國內,老師通常不會讓提問的同學佔用大家太多的課堂時間,會建議“下課後再討論”。但是在LSE的課堂,幾位美國同學時不時會舉手示意或直接打斷教授講課,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要求教授回答。確認提問內容後,教授會和提問同學進行討論,短則幾分鐘,長則十幾二十分鐘。
我不對美國同學和歐洲老師的習慣加以評價,正如不能評價一種文化或習慣的存在是否正確一樣。存在即合理,雖然他們的一些行為確實令人訝異,但尊重並嘗試接納才能體現中華民族相容幷包的美德~
回覆列表
就服偉大祖國各地的婚喪習俗,越靠北越繁瑣,越進山禮節越多,跪的膝蓋都腫了!您的家鄉是那一種,大家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