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義小禿驢
-
2 # 有緣相逢知己
謝邀請。“傳統文化,禮儀之邦”。不知何時起,走在街上不經意間會看到謝師宴的銀紅燈在閃爍,悄然興起的謝師宴,引來了社會的關注和熱議。老師授業解惑也,一生為師,終生為父,表現老師職業崇高,受人尊重。學生取得好成績,增加了自信,高興、喜悅、是當然,而學生家長更不必言說。人生有了一個好的起點,聚一聚,表達師生情,也無可厚非。聽一聽老師的見意和終告,對於未來的個人發展也還是有著積極的意義。吃過了,把剩菜,剩飯倒掉,這種做法不可取,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沒有必要去炫耀,炫富。家裡的飯菜吃不掉可以放在冰箱內貯藏,下一餐再吃,在飯店為什麼就做不到呢?虛榮心會讓人驕傲,或許想到別人看不起,認為自己小氣,這是個人心理因素做怪。“大嚼大吃,會食之無味”,人面,情面,臉面,棄掉了根本。“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3 # a會說話的石頭a
升學宴、謝師宴風靡盛行,不管初衷如何,這種奢靡之風不可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行,不管你家庭經濟實力多強,宴會後把吃剩下的飯菜倒掉更是有違傳統的勤儉節約社會道德風尚,對即將升學的孩子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孩子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家長邀親朋好友舉辦宴會慶賀一下無可厚非,但這種場合親朋好友都會隨禮,100 元至500元不等,這就造成了隨禮的朋友為了收回送出去的禮,自己兒子不管考大學時是否考上如意大學都會同樣舉辦升學宴,以此來回收送出去的禮錢。禮尚往來,奢靡之風鋪天蓋地,真說不清這是惡性迴圈還是良性迴圈!
本人也沒有躲過升學宴、謝師宴的套路。去年大兒子考上了藝術大學,哥們兒幾個攛掇著讓我請客,我是這樣安排的:宴會共十桌,每桌十個人,謝師儀式結束後孩子老師發言,發言內容中有一條非常有意思,就是宴會結束後各個桌子上不能有剩菜,如果有沒吃完的離席時大家分類打包拿回家吃,為孩子們做出表率,希望某某(我兒子名字)進入藝術大學後,繼續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美德,體諒父母疾苦,用德藝雙馨的成績回報父母、老師和親朋好友!話音未落,經久不息的掌聲響徹整個宴會廳,這掌聲是大家對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的高度認可,更是對鋪張浪費不良行為的嚴厲譴責!
說到這裡,我對升學宴上把吃剩的飯菜倒掉這種行為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不管你有多富有,如果把飯菜倒掉,你倒掉的不只是剩飯剩菜,你倒掉的是自己的品格。
回覆列表
先說說我自己感覺扔掉是對的方面。首先我想大家思考一下。你們在家就沒扔過剩飯剩菜?例如一盤子溜肉段。肉都沒了。盤子裡都是配菜。有幾位能放著明天中午再吃一頓的?這個我想會有的。但是肯定是少數。至少我個人是不會吃的。
大家吃宴席,先說農村,不知道大家吃沒吃過流水席。上去了就端菜開吃,吃完馬上就走,等這桌人走乾淨了。馬上把菜全扔掉從新鋪桌布迎接下一桌客人,城市裡的那就沒有這麼急了,十個八個人一桌。然後吃飯。等宴席結束飯店基本就過來倒剩菜了。如果是我自己辦的酒席這桌都是我瞭解的人,而且有些菜還沒怎麼動,我會打包帶走的。
如果我辦個十桌八桌的。其他人是誰有的我都不是很熟。那筷子在菜裡亂動。你知道誰有病沒病啊。衛生麼?節省節約是好事。但他不是一副枷鎖。一定要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