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4386860247

    按照目前經濟發展模式,沿海城市依舊是國家發展的重點,在改革開放之初都已經走在其它城市之前,許多配套設施都逐步完善,許多已經有大小型工程不少,且政治文化地位日益增長,年輕人如果想鍛鍊自己或者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珠三角經濟城市區、長三角經濟區、京津唐經濟發展區都是不錯的選項。列出一二有上海、廣州、杭州、無錫、廈門、東莞。深圳、北京、天津等諸多一線城市。這些城市機會多、收入多、公司多,就是房價有點高。前景不可估量。

  • 2 # 你親愛的龔姐姐

    適合長期奮鬥的城市,建議在一二線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的閒暇生活,生活工作的壓力可以促使你積極向上的心態更加堅定努力的方向,大城市工作機會多,隨便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但也能讓你認清現實。

  • 3 # 寂寞光年1980

    選擇在哪個城市長期奮鬥,分適合創業和適合居住兩種。

    適合創業的城市機遇多,節奏快,壓力甚大。適合居住的城市節奏慢,生活舒適,但沒有奮鬥的氣氛,容易安於現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有的城市據說很適合居住,但那是對高收入的人或者收入不是很高但有雄心壯志的“逐夢者”,不是對普通收入者。

    而普通收入者認為“生活安逸”的城市,一般沒有什麼經濟競爭力。貿然給一個城市排行榜是不科學的,排了也是不客觀的。

    北京、上海很適合高階人才或者一定級別的幹部居住和事業發展,不適合普通老百姓居住。市區一個平方的房子高達十幾萬,100個平方就是一千多萬,這個在三四線城市可以買幾套別墅了。但很多企業必須把總部放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因為它代表機會。

    要問”中國哪個城市最適合奮鬥”,不如問“哪個城市最適合哪些人群工作”。不妨以收入劃分人群。

    1,月收入5萬以上的,或者沒有5萬但心氣很強想天下聞名的人,他們適合工作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

    3,月收入1萬以上,或者沒有1萬但積極要求上進想擺脫平凡的人,他們適合工作在南京、西安這樣的準二線城市,或者其他三線城市。

    4,月收入2000-6000元的普通人,他們適合工作在四線、五線城市。普通人佔據90%的人口,他們不想發大財或者只是偶然想一下,平時工作也算踏實,但沒有冒險的意識,也不具有創業才能,構成了社會的絕大多數,他們收入微薄但又不得不購買價格昂貴的商品房。

    5,月收入不足2000甚至不滿1000的普通人,他們在四線五線城市大量存在的,在三線城市部分存在,一般是學歷不高(大專以下),能力不強(沒有一技之長),或者沒有什麼遠大抱負。他們不適合工作在任何一個城市,生活對他們太亞歷山大了。但客觀事實又不可能脫離城市居住。

    6,有積極創業和奮鬥意識,“拼死也要做老闆”的一群人,他們適合工作在所有有“發展機遇”的城市,不管一二三四線城市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比如有的浙江人已經是廳級幹部了,還要下海創業;也有人小學文化程度卻創業成大老闆;也有在西部偏遠地區甚至少數民族地區創業的。

    對他們來說,已經打破學歷、收入,地域的界限了。可能他們之中只有10%的人可以成功,但只要有10%,就足以把國家的財富提升一個大的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下賽季卡帥繼續執教,賽季結束恆大會處在積分榜的什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