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老師微課堂

    周國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一個讀的習慣,一個寫的習慣,這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牛鼻子。在語文教學設計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呢?

    1. 起點高一點。起點,是指教與學的起點。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尤其是在當下網路社會,學生獲得資訊知識的途徑多樣化了,他們不一定知道得比老師少。如果教師仍然從零起點教學,必然挫傷學生的認知尊嚴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覺得語文學科太“小兒科”了,沒有學習挑戰的樂趣。怎麼做到“起點高一點”呢?我們的經驗是學習前置,讓學生課前研學。老師事先設計好“研學單”,讓學生課前充分地研學,課堂教學的起點自然提高,學生真正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感悟走進課堂,在課堂和老師平等地對話交流。

    2. 容量大一點。小學語文課文選文95%以上均是白話文,白話文的特點就是明白如話,淺顯易懂,無須“細嚼慢嚥”。而傳統語文課堂往往一篇課文要教兩至三課時。其實我們的前輩、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徵老師,早就探索出一條高效的語文教學之路:別人一學期學20幾篇課文,她一學期教95篇課文。事實證明,這經驗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點呢?方法有:其一是主題閱讀。圍繞一個主題,教一篇帶幾篇,突出主題理解;其二是文體閱讀。圍繞某一文體,教一篇帶幾篇,突出文體特色;其三是寫作閱讀。圍繞寫作技法,教一篇帶幾篇,突出寫作方法。

    3. 難度深一點。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原則。但是,我們語文學科常常忽視這一原則,因此才出現學生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不上語文課,都沒有多大關係。好的課堂一定要有緊張的智力生活,這是符合腦科學的規律的。大腦的特點就是“喜新厭舊”,喜歡挑戰。新知對人腦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當新知有挑戰、有刺激時,大腦就處在興奮狀態,腦細胞就被啟用,思維就得到發展了。當然,難度是相對而言的,大部分同學經過思考,經過碰撞,經過交流,經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能夠解決的,就是合適的難度,這就是“兒童的難度”。為此,教師在備課中選擇合適的文字,設計有思考性的問題至關重要,能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藝術。

    4. 視野寬一點。視野寬一點,是指教師的課程內容視野要開闊一些。呂叔湘先生說:“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語文老師,既要關注教材文字,也要關注課外文字;既要關注唐詩宋詞,也要關注國學經典;既要關注古代神話,也要關注現代繪本;既要關注中國童話,也要關注世界兒童文學……生活的外延有多廣闊,語文的外延就有多遼闊。教師的課程視野,影響著學生思想的視野,我們的語文課程要向四面八方開啟。

    5. 教學有趣一點。教學是否有趣味,直接關係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情感態度。學生歡迎度最高的教學是風趣、幽默、好玩、生動。“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好玩。”好玩,就是把教學上升到藝術的境界,上升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上升到樂學的境界。讓知識變得好玩,讓課堂變得好玩,讓教學變得好玩,讓語文變得好玩,這應是我們語文教師終身追求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若是臉上有蟎蟲後,會變得巨醜,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