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封弦

    名將多有啥用,國力才是根本,就像打鬥地主一樣,就算世界級的牌手,手裡拿著一堆垃圾牌,也要被王炸,四A,四2在手的新人秒殺!

  • 2 # 夏末晴雨

    兩個國家的崛起都與雙方改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來看趙國,趙武靈王時期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政策,此舉不但將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提升了一個層次,還對中原服飾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缺點在於軍改後的某些原因加深了國內貴族勢力的矛盾,君主與臣子之間的信任彈指可破,這為後來戰役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我們再來看秦國,秦國的強大源於商鞅變法,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這套改革使秦國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實力迅猛發展,而且一套人才引進策略更是期望網羅天下人才,這讓秦國的發展水平遠遠高於六國。

    答題主所問,出色的將軍的確可以左右一場戰爭的勝敗,可名將也只是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因素,戰爭印證著國家的發展水平,也考驗著應戰機制,而不僅僅是天時地利人和。

  • 3 # 躬耕南宮下

    兩個國家的征戰勝負主要是由以下這幾個方面決定的:

    1、 改革深度:徹底改革與不徹底改革的對比。秦國經歷了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已經完全擺脫了自周朝以來的井田制,實現了土地的自由買賣,透過削去奴隸的隸籍,獎勵耕戰,最大限度的釋放了土地和農民的力量,是戰國七雄中變法最為徹底的國家。相比而言,趙國的變法主要是集中於吏治整頓和軍制變革,也就是所謂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對於真正的涉及國家根本的改革並不徹底;

    2、 綜合國力:秦國在進行商鞅變法之後,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土地和農民的力量,坐擁關中平原地區,在秦惠文王時期,又利用巴國和蜀國戰爭之機,搶佔了西南地區,並且興修水利,修建都江堰等工程,真正的實現了地大物博;相比而言,趙國一直與北部的匈奴以及中原諸侯的征戰中,並未獲得實質上長治久安的後方力量;長平之戰最終就是打的綜合國力;

    3、 政治穩定性:秦國在崛起過程中,真正的做到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七代君主幾乎沒有昏君,維持了政治的穩定性,在諸侯亂戰的戰國時期,能夠長久的保持國力和戰力;相比而言,趙國政治動盪不斷,連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都被活活餓死在沙丘之上;

    4、 識人用人:秦國曆代國君都有賢良的將相輔佐,且無明顯的將相失和弊病。秦孝公與商鞅,秦惠文王與張儀、嬴疾、司馬錯,秦武王與甘茂、秦昭襄王與白起、範睢,秦始皇與李斯、王翦、呂不韋等,真正做到了代代有賢才,知人善任;相比而言,趙國就相去甚遠,最著名的將相和,雖然傳為美談,但是在歷史上還是相互掣肘,長平之戰的臨陣換將,任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更是說明了這個問題;

    5、 地利之便:秦國有函谷關作為天然的屏障,進可攻,退可守,具有重要的戰略屏障,其西北、西南大後方無大諸侯國侵擾,相對穩定;趙國則處於中原地區,向北要抗擊匈奴,還要面臨燕國、齊國、魏國、楚國、乃至中山國的威脅;

    6、 國運強弱:這是個虛無縹緲卻又不得不提的因素,秦國的政治穩定性以及重大危機面前總是能遇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庇佑,這與秦國變法圖強,自強不息是不可分離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童齊剛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