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平安安10000

    同治元年十月初五,金陵城(今江蘇南京)的南郊雨花臺一帶,正是太平軍和湘軍開始"最後大決戰″的戰場。太平軍主帥,是太平天國後期快速成長起來的"忠王"李秀成。湘軍帶兵在金陵最前線的,則是主帥曾國藩的三弟、號稱"九帥"的曾國荃。此前曾國荃己被太平軍圍困了四十六天。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李秀成即將大功告成消滅曾國荃部的時候,他卻"放虎歸山",突然撤軍了。

    不到兩年之後的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湘軍攻破太平軍大本營金陵城,為首主將正是曾國荃。李秀成落得拋棄自已親生兒子,力保幼天王洪天福貴逃亡,後被清軍捕獲處以砍頭之慘境。面對當初李秀成圍而不攻這一"千古之謎",只有"忠王″李秀成自己才能知道。後世專家、學者和文史愛好者,恐怕都只能從中猜測一二了。

    我們先看看當時圍困曾國荃四十六天的起因和經過。原來,曾國藩和他創立的湘軍,在太平軍面前是屢戰屢敗。這種處境,直到遇到他最得意的弟子李鴻章任"淮軍"統帥初期也沒有多大改觀。

    咸豐十一年5月至8月,湘軍在安慶城外的集賢關以多打少勝了一場翻身仗,隨即封鎖安慶城,採取先斷其糧草數日接著強行猛攻的辦法讓太平軍坐以待斃,從而佔據安慶城。稍做休整,曾國藩隨即兵分五路圍攻金陵城:一是鮑超經寧國、淳化為東路;二是以多隆阿至廬州、浦口為西路;三是以李續宜由鎮江取燕子磯為北路;四是以彭玉麟的水軍沿長江而下為中路;五是以其三弟曾國荃為南路,約定在X年五月中旬在金陵城外"集結″,形成對"天王"洪秀全的合圍。

    不過,由於湘軍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東、西、北、中四路軍馬以種種原因並未如期趕到,這樣,只有求功心切先期趕到金陵南郊雨花臺的曾國荃成了"孤軍″。

    太平軍那邊,聽聞湘軍"五路而來″的洪秀全早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急令在天京東南蘇杭一帶的"忠王"李秀成回師救駕。

    這樣,李秀成就以"二十萬大軍"圍住了"已成甕中之鱉"的曾國荃一萬多湘軍,形成本文開頭所說圍困四十六天還沒動手就自動撤軍的"千古疑案"。

    那麼,李秀成為何在長達四十六天的日子裡對曾國荃圍而不攻?我們可以猜測李秀成有顧忌。顧忌就是來自兵法上的虛虛實實,對曾國荃的"孤軍",對他李秀成來說就極可能是"疑軍"。早在安慶失守前,太平軍和湘軍就形成一層層螺旋型包圍與反包圍的互相牽制之勢。難道金陵城外就不可能再讓"安慶劇本"再上演?李秀城心裡沒底,所以他要觀望。一旦動手,洶湧而來的其它四路軍馬和曾國荃部反過來把他"包了餃子"怎麼辦?

    隨著時間一天天推移,"四路湘軍"一天不"露面″,李秀成疑慮就一天不能打消。相持四十六天後,李秀成更覺得自已的判斷正確,四路人馬"按兵不動”就是等他動手?曾國荃的突圍行動被他看作是"誘攻"?他豈能上湘軍這個"精心策劃"好的圈套。

    對於"忠王"李秀成來說,它可能就是"反正爾等都是手下敗將,這次放了你又如何"!可惜,等到一年多後曾國荃率部攻破金陵城的時候,他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數學應用題毫無感覺,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