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掌評小散

    問出這個問題本身就說明提問者是很有水平的,或許根本就不需要回答,因為你可能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當然你還有可能是聽到了這個說法來求證,後者可能性較低。

    因為這是一個哲學問題。

    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一群遵循一定前提條件下,根據邏輯和推理來發現和判斷未來或當下某些事情的結果,又或者是根據當下或過去已經出現的現象反推當時引發事物變化的條件的人(大家稱之科學共同體)的邏輯。所有的學習階段都告訴我們,它是合理的,因為它是邏輯自洽的。邏輯自洽的所有邏輯都是可以復現的,就是通常說的可以實驗驗證。

    比如牛頓定律,我們可以根據現象推導客觀條件,也可以根據條件推導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現象。

    佔個坑吧,我小孩要我幫忙了。溜之!

    我回來啦,小孩睡覺前誰都不服,舅服我。“我要我的爸爸”,這不扯淡嗎,每天晚上都要搞一通,兩歲以後就喜歡這個爸爸了,以前我就是個狗不理。

    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我們所學的自然科學和數學基本就是可以相互推導的一套理論體系。這套理論體系是有一個大家都公認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約定一下假設,這樣,這套理論就構成一套自洽的體系。

    其實牛頓定律也是有前提條件的,速度就是他的罩門。只是我們挺長都不容易達到或者遇見那個苛刻的極限邊界。所以我們接受這是一套邏輯自洽的體系,它就是有效的。當愛因斯坦高出相對論的時候,我們又把那個極限邊界向遠推了幾個光年,或許在人類的有生之年也不會去觸碰。但是終究還是有邊界。

    回到正題,對於自然科學是這樣能夠找到簡單邊界的理論,對於社會科學就不一樣了。社會科學往往是一些觀念的集合,帶有濃厚的主觀性,帶有濃厚的民族性、地域性,甚至是歧視。但是為什麼我們卻經常互相引用和使用它來證明和指導我們的社會生活呢?因為,雖然那樣,我們還是能在其上找到一些大家共同認可的基礎,由這個基礎推導而來的東西我們還是容易把它代入我們的研究和生活。所以,你能在世界很多其它地方看到同樣的理論在這裡不行,但是到其他那裡就變成了金科玉律;或者在別人那裡如棄草芥,在我們這裡又如奉神明。正如馬列主義在它出生之地被視為洪水猛獸,但是在中國這個當時尚未完成民族化和民族現代化的地方如救世良藥,藥到病除;也正如西方的民主、公平、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雖然說也遇到問題,但是能夠給普通老百姓一個心靈或精神上的指引和慰藉,相反,放至西亞、非洲就成了包藏禍心,顛覆社會根基的瘧疾(當然有部分人是存心搗亂的)。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邏輯的有效性的關鍵是自洽,然而自洽卻是有很多前提條件的。所有的邏輯都是有前提條件的。不帶前提條件的邏輯或許是作為人類不可能掌握的,陰我我們還是太渺小了,所有的知識都是來自於總結,來自於經驗。或許,我們還根本沒有摸到真理的門檻。但是,這已經無妨用這些邏輯來適應和改造我們的生活。

    所以,你要證明邏輯的有效性,只需要羅列出足夠的邊界,只分辨和考察邊界之內的現象。相反,如果你要證明邏輯的錯誤,你只需要找到一個邊界,這個邏輯在哪裡無效。

    這就是科學,科學是可以證偽的。邏輯也是這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媳關係不好,兒子與媳婦,誰的責任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