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話歷史君

    劉襄其實挺冤的,明明是拯救漢朝的大功臣,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撈到。

    而在這個過程中,齊王劉襄居功至偉。如果不是他帶兵西進,拉起討伐呂氏家族的大旗,吸引了諸呂的注意力,估計周勃陳平等人在關中也不會那麼容易得手。

    但是,平定諸呂之後,劉襄這個大功臣卻遭到了群臣的無情拋棄。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平定諸呂之後,當務之急是為漢朝找一個新皇帝。而當時劉邦的兒子,只剩下兩個,分別是六子劉恆和七子劉長,其他的要麼早夭,要麼在呂后的迫害下致死。而剩下的這兩位皇子,出身一般,非嫡非長,而且在平定諸呂的過程中,毫無作為。

    可是呢,論功行賞的時候,陳平他們直接讓屯兵關外的劉襄帶兵回老家去,說沒你事兒了。隨後,他們迎來了代王劉恆登基,是為漢文帝。

    王既罷兵歸,而代王來立,是為孝文帝。

    當然了,至於為何選劉恆而不選劉襄,《史記》中是給出了原因的。主要是因為劉襄的舅父駟鈞,為人凶殘暴戾,惡名遠揚。群臣擔心劉襄當皇帝之後,會再度造就一個呂氏家族那樣的外戚集團,那麼平定諸呂就沒什麼意義了。

    大臣議欲立齊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為呂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為長。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

    這個理由說來也是合理,但絕對不該成為劉襄不能當皇帝的理由,這對劉襄不公平。

    事實上群臣擔心的也不是劉襄的舅舅,而是自己的權力。或者說,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私心。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提出不該立劉襄的眾人裡面,司馬遷特意點出了一個琅邪王。此人名叫劉澤,是劉邦同族的親戚。他之前在呂后執政時期,被呂后分封到齊國的琅琊郡稱王,是為琅邪王,其目的是分割劉襄的權力。

    結果他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這讓劉襄在這個接班人大會上,變得毫無話語權。

    當然了,僅僅是劉澤一個人反對,倒也沒什麼用,畢竟他這個琅邪王人微言輕。真正把劉襄踢出局的還是周勃、陳平等人。

    至於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為了保全自己手中的權力。

    這些人在劉襄稱帝之後,不出意外,會逐漸的分割甚至於取代陳平周勃這些老臣的權力地位。

    而相較之下,代王劉恆和他母親薄姬,一直都很低調,而且代國地處北疆,國力也很一般。在周勃等人看來,劉恆母子是沒有實力和自己爭權的,所以選劉恆,遠比選劉襄來的保險。當時劉恆確實很老實,進京時僅帶了宋昌、張武等六人,全然沒有劉襄這般大軍壓境來得有聲勢。而且當時誅諸呂有功之臣全部得到了封賞,成為了漢朝新的權力中樞。

    當然,總體來說,劉恆還是比較仁厚,算個好皇帝。只是可憐劉襄,一直是反抗呂氏家族的主力,卻最終什麼都沒得到,被自己這個小叔叔給摘了桃子。

  • 2 # 觀復一鑑

    話說齊王劉襄比他爹劉肥厲害的多。

    劉肥在一個齊王的位置上終老,對皇位想都沒有想。而劉襄好賴也爭鬥過。

    劉襄,作為漢高祖的長子長孫,自己卻無緣皇位,內心肯定是非常痛恨的,所以一有機會劉襄就準備爭鬥一番。

    為什麼劉襄不能繼承皇位呢?

    做為長子長孫,為什麼不能繼承皇位呢?這個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不是嫡孫。

    劉襄的父親劉肥是漢高祖的長子這沒錯。但是錯就錯在不是嫡長子。

    古代是非常講究出身的。

    劉肥的母親是村頭酒館的寡婦曹氏,這個時候的劉邦還是混混一個,每天混吃混喝,就和開酒館的寡婦上了床,這就有了劉肥。

    劉肥一出生,就註定他只能是庶出。如果劉邦後來沒有娶呂雉,可能劉肥還有機會。但是有了劉盈,劉肥一點機會也就沒有了。

    劉肥沒機會了,代表劉襄也沒機會了。

    就算不論出身,畢竟劉恆也不是嫡子。為什麼不能是劉襄呢?

    那就是劉襄太能幹了。

    這就是第二個原因,注意這個原因很重要。

    劉襄可以說文武雙全,在剷除呂氏集團中,出力是最多的。

    但是有一點,就是劉襄太能幹了,將來不容易控制。

    這是周勃等重臣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還有就是劉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舅舅,周勃等人非常擔心將來再次重演呂雉的故事,外戚專權。

    所以,為了以絕後患,必須要排除劉襄。

    退一步來說,不管劉盈這一支傳到了哪一代。他們只認劉盈,其他的都是呂后的傀儡,根本就不打數了。

    兄終弟及,所以看到了劉邦健在的最年長的兒子劉恆。

    周勃等人認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在高祖皇帝的兒子裡邊挑選一個。這個時候劉恆便進入了視線。

    恰巧的是,劉恆似乎沒有什麼名氣,也沒有聽說有多大的本領。所以他根本就沒有進入呂后的視線,保全了自己。

    似乎劉恆比劉襄更合適,所以在國家利益面前,再有本事的人也得讓路。

    儘管劉襄很厲害。但是還沒有到能夠和朝廷重臣爭奪的能力。

    所以,這幾個原因,導致劉襄無緣帝位。也因為如此,才有了一個好皇帝漢文帝,為將來的“文景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 3 # 澹奕

    首先說一句,劉邦是太祖高皇帝,其廟號是太祖,諡號是“高”而已。劉襄的確是長子長孫,但其只是庶長子的長子,無論按照嫡庶長幼,他都沒法子跟劉恆爭,而且在平定諸呂之亂中有功的劉襄,名聲不好,最終無緣帝位。

    好在漢朝初年風氣比較開放,並不太過在意這些,而且劉邦膝下子嗣單薄人丁不興,對劉肥這個庶長子倒是挺看重,分封給了其七十三城建立齊國,成為當時諸侯國中最大最富有的一個。

    立嫡還是立長

    惠帝劉盈駕崩之後,呂后稱制時期曾經扶立少帝,而當時少帝的身份是惠帝的子嗣,不過少帝並沒活多久,這才有了後來的諸呂之亂。而當時很多劉姓諸侯王與長安的朝臣,並不承認少帝的合法性,這麼一來,上一任的正統君王依舊還是惠帝劉盈,可劉盈又沒有其他子嗣,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從太祖的子嗣裡選人繼承皇位,還是從惠帝的子侄中選人入嗣繼承。

    被舅舅坑的劉襄

    在剷除諸呂的行動中,齊王劉襄與其弟弟朱虛侯劉章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並且齊國實力雄厚,而當時長安的臣子們討論將來誰做皇帝的時候,也有人提議齊王劉襄,結果並沒有成功。而反對劉襄繼皇帝位的主要理由,一來是因為長幼有序,二來是因為劉襄的孃舅家。

    劉襄的舅父駟鈞凶狠暴戾,在齊地就是惡名昭彰的人,被呂氏一族搞得心慌慌的長安臣子們還有不少劉氏宗親,非常害怕好不容易剷除了呂氏,將來要是劉襄做了皇帝,其舅父駟氏一族外戚干政,變成新的禍端。

  • 4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劉襄是漢高祖劉邦庶長子劉肥的兒子,在歷史上沒有什麼業績。在劉邦奪得天下後,於高祖六年被封為齊王,定都臨淄,是當時最大的諸侯國,劉邦派曹參輔佐劉肥。可見劉邦對於這個庶長子的重視。劉邦去世後,呂后要害劉肥,後別人給他建議,將城陽郡獻給魯元公主作為湯沐邑,尊稱魯元公主為王太后,這才讓呂雉安心放過他。

    劉肥默默無聞,能力各方面不足,他一共有九個兒子,本以為他的後代也如他一樣默默無聞,就這樣平淡下去,但也許是上天的眷顧,他的兒子劉襄和劉章卻幹出了維護劉氏天下的大事。

    影視劇中的劉襄

    前180年呂雉去世,朝中擁護劉氏集團的大臣以及劉氏子弟內外聯合剿滅了呂氏集團的餘孽,而在這個過程中,劉肥的兒子劉襄和劉章是主角,其終於站在歷史舞臺的臺前,向世人展示他們的才能。

    劉襄聯合劉章,以及朝中大臣周勃、陳平等內外聯合,共同剿滅了呂氏集團的餘孽,在這次剿滅呂氏集團的戰鬥中,劉襄是立了大功,本以為劉襄能夠被大臣扶上皇帝的寶座,但最終大臣們擁立了代王劉恆繼位,劉襄落選了,這這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在大臣們綜合比較中,劉襄實力難以控制。大臣們在討論中,認為劉襄的舅父駟鈞為人凶殘暴力的人,是一個不安分厲害的主,大臣們剛剛推翻呂氏集團,如果扶上劉襄上位,之後難以控制,再出現第二個呂氏集團,那劉家的天下又要大權旁落,國家動盪,相比較代王劉恆,則為人老實,勢力不足,大臣們認為可以很好控制,所以選劉恆而未選劉襄。

    2.劉恆母親沒有勢力。劉恆的母親薄姬是以前魏豹的姬妾,後魏豹被消滅後薄姬被擄入宮中,被劉邦劉邦寵幸一次生劉恆,後劉恆封到代地,薄姬為免遭呂雉毒手去代地同兒子一同居住。所以,薄姬沒有什麼勢力,大臣們可以放心,不會出現呂氏專政的局面。

    3.劉恆是劉邦現存孩子中最大。漢惠帝已去世,其後代被呂雉殺了一部分,剩餘的被大臣們汙衊不是惠帝子嗣而失去繼承機會。次子劉如意被呂雉所殺,接下來劉恆是現存孩子中最大的,其他的大多非死即亡,所以皇帝位由劉恆繼位。

    所以,雖然劉襄功大,怎奈大臣們心中早有打算,為了確保劉家江山的穩固,劉恆上位,事實證明劉恆的確有帝王制裁開啟了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先河。

  • 5 # 大國布衣

    那相反,嫉妒他的人多了去了,自然也就成為物極必反的過客,何況當時在整個大漢朝,也並非只有他們劉氏家族說了算,自己爺爺都忌憚的勢力,何況是他一個毛頭小子呢?

    那麼,為什麼劉襄已經是長子長孫了繼承不了帝位?

    首先,劉襄在嫡庶制度上不佔優勢

    所以呢,就只能排在庶長子之列,劉邦與呂后的兒子劉盈,自然從家世背景上更具優勢,畢竟他才是真正的嫡系皇子。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劉襄從父親輩上就已經與皇室有點距離了。

    其次,呂后專權時期影響力過於巨大

    在呂后專權時期,對於整個劉氏皇親的態度,其實一直處於居高臨下的打壓態勢,儘管當時的劉恭、劉弘都先後被立為少帝,但其實他們也不過是呂后選中的傀儡,真正的朝中大權還掌握在呂家手中。

    再次,劉襄競爭力太強勢必會影響他人

    儘管種種跡象表明,按照當時的皇權歸屬,怎麼也落到了劉襄的頭上,畢竟當時最有優勢的漢惠帝劉盈的後代,因為各種原因先行離世,所以皇位繼承當從庶出長子為尊。

    然而,劉襄的舅舅也並非省油的燈

    這一點也是諸多朝臣擔心的地方,從剷除呂后這件事來說,劉襄的功勞穩穩的,但是他自己的舅舅駟均,據說是一位極其殘暴之人,何況劉襄一向很聽這位舅舅的話,這怎麼說,難道將來外戚專權的悲劇又要再一次上演嗎?

    相信這一點,大臣們自然是深有體會,好不容易產出了呂后勢力,這要是再冒出來一個劉襄的舅舅,就又夠大臣們喝一壺的了,所以果斷決定壓制劉襄一族。

    漢惠帝子孫被殺,本就疑點重重

    按照常理,漢惠帝子孫應該是嫡系血脈,享有優先繼承權,儘管當時呂后專權,但是從原則上來說,劉弘也算是劉家人。

    而自從呂后去世,整個劉家卻成了兄弟相殘的局面,關鍵是最後劉盈之子一個不剩,而當時劉襄作為整個過程中,居功至偉之人。這裡的蹊蹺之處,就不得不令人懷疑,本來這就是一場被設計的局。

    當問題的答案太過於明顯之時,顯然並不是最佳選擇,難道就因為劉襄是長子,陳平他們就會為其賣命?顯然不可能,這裡邊的利益交割,才是最致命的。

  • 6 # 楊朱學派

    劉恆是劉邦與薄姬之子。

    子憑母貴,薄姬被劉邦冷落。劉恆也被劉邦無視。劉邦兄弟兒子被分封諸侯,劉恆被封在貧瘠而狹小的代國。

    而齊王劉肥是劉邦的庶長子。自幼被呂雉扶養。劉肥地位崇高。被封為齊王。齊王是富庶強大的諸侯,擁有九郡七十餘城。

    劉肥被封齊王后。呂雉對其態度180度大轉變。欲毒殺之。在漢惠帝劉盈的保護下。獻出城陽郡。才撿會一條性命。

    劉肥死後,嫡長子劉襄即位。

    劉襄的親兄弟朱虛侯劉章在誅滅呂氏的政變中立下頭功。

    劉襄兄弟八人,各個位高權重。齊國也是最為富庶強大的諸侯。

    呂雉死後。齊王劉襄率先舉起誅滅呂氏的大旗。向長安進軍。未至長安。被朝臣派使臣攔截。使者稱:呂氏已被全部誅殺,少帝被廢。群臣正在商議立新君。並暗示,齊王十拿九穩會被擁擠立為天子。劉襄還想進軍入長安。使臣警告道:靜觀其變,就是十拿九穩的皇帝。再進一步,將以謀反罪論處,封國被廢,夷滅三族。

    劉襄便原地駐軍,坐等好訊息。

    誅滅諸呂后,劉襄原本是最被看好的新君。劉襄有才幹。家族勢力強大。同時,外戚也隻手遮天。群臣擔心重蹈呂氏屠戮群臣和皇族覆轍。使得群臣對劉襄有所忌憚。

    群臣權衡利弊,最終擁擠起初最不被看好的代王劉恆為天子。是為漢文帝。

    被世人遺忘的代王劉恆做了皇帝。就彷彿中國男足戰勝了巴西隊。爆出了一個大冷門。

    其實,劉恆被立為新君。有其必然性。呂雉把彭越剁成肉泥。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劉襄家族及外戚的強大。使群臣忌憚。群臣皆喝過彭越肉泥熬成的湯羹。劉襄外戚若再度掌權。說不定下一個被剁成肉泥,熬成湯的就是自己。

    擁擠誰做皇帝。群臣的第一感肯定是劉襄。但再三思量、衡權利弊之後,所有人都會改變想法。還是立代王劉恆妥當。

    經歷了呂后執政及誅滅呂氏的特定事件後。群臣鐵定擁擠代王劉恆為君。

    薄姬、劉恆母子倍受劉邦冷落。代國狹小而貧瘠。反而使劉恆能避過呂雉大肆屠戮劉邦子孫。最終被群臣擁擠為皇帝。

    這完美的詮釋了老子思想:柔弱勝剛強。颶風過崗,伏草唯存。

  • 7 # 唐代丹藥

    劉襄作為長子長孫,又首倡義兵,誅除諸呂。按說是應該成為皇帝的。

    然而,眾大臣卻擁立了在誅除諸呂時,未盡絲毫之力的代王劉恆為帝,也就是漢文帝。理由只有紙面上的一條。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言外之意,就是齊王劉襄有成為“呂氏第二”的可能。

    提出這條意見的是原琅邪王劉澤。

    他在說這條建議時,是有私心的。

    劉澤的琅邪國,來自於呂后的分封。土地卻是割自於齊國,也就是齊王劉襄的地段。不僅如此,齊王相繼割讓出了另外三塊地方。

    城陽郡,早在齊悼惠王劉肥(劉邦與外婦所生)在公元前194年割讓與魯元公主,作為湯沐邑。

    魯元公主在公元前187年死後,呂后封魯元公主與原趙王張敖之子張偃為魯王,那麼魯元公主的財產,自然由魯王繼承,但是魯王年幼,當時居住在長安。

    還有一郡為濟南郡,在分封劉澤時,再次割讓了齊國土地,封呂產為呂王。

    劉襄在齊地舉兵時,與臣屬商量之後,用計奪了琅邪王劉澤的兵馬,反過來劉澤又欺騙劉襄,讓劉襄放他西去長安說服眾大臣立劉襄為帝。劉襄同意了。

    等到諸呂被滅之後,眾人商議皇帝人選時,當提議劉襄時,劉澤急不可待的反對,並說出上述的理由。

    那麼,眾大臣為什麼不反對劉澤的這項建議,而後又改立了劉恆?

    首先出問題的是劉襄。

    他在告各諸侯王的檄文這樣說。

    高帝平定天下,王諸子弟,悼惠王於齊。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張良立臣為齊王。惠帝崩,高後用事,春秋高,聽諸呂擅廢高帝所立,又殺三趙王,滅樑、燕、趙。以王諸呂,分齊國為四。忠臣進諫,上惑亂不聽。今高後崩,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諸。今諸呂又擅自尊官,聚兵嚴威,劫列侯忠臣,矯制以令天下,宗廟所以危。今寡人率兵入誅不當為王者。

    這段檄文,解釋了劉襄起兵的理由。主要就是劉襄為了討回封地,其次才是幫助眾功臣解脫出來,根本沒有什麼匡扶社稷之類的話語。

    這讓整個諸呂行動的層次驟然下降。

    給人的感覺,劉襄就不是為了劉氏江山的穩固,只是為了報私仇。

    這就有了作亂的嫌疑。

    連帶著陳平周勃等人的實際行動也降了規格。這就留下了後患,這才相繼有了兩件事情出現。

    第一,呂產命灌嬰帶兵迎戰劉襄。

    第二,周勃在推舉皇帝人選時,有了吾無遺類的話。

    也就是說,先是劉襄起兵,而後呂產命灌嬰迎戰,呂氏在呂后過世之後不斷擠壓功臣權利,功臣憤而群起攻擊呂氏。

    灌嬰在滎陽,聞魏勃本教齊王反,既誅呂氏,罷齊兵,使使召責問魏勃。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大人而後救火乎!”【索隱】:此蓋舊俗之言,謂救火之急,不暇先啟家長也。亦猶國家有難,不暇待詔命也。

    這在呂氏子弟慌亂應對陳平周勃等人的行動,以及灌嬰自始到終與劉襄對陣滎陽不撤兵也不合兵,也可以看出來。

    從另一個角度說,陳平周勃等人不認為劉襄有大功勞可言,充其量只不過當了“導火索”。

    所以,劉襄在關鍵時刻不被認同,是不想被劉襄株連。日後一旦劉襄成為帝王,功臣們趁機收兵誅諸呂會被劉襄拿來做文章,而被一一族誅。

    其次,利益分配出現問題。

    呂后在位時,大封諸呂,也各有封地。呂氏子弟被誅殺殆盡,其名下的土地應該歸誰。

    按照道理來說,自然應該歸還原主人。

    那麼,立了大功的功臣該如何分封。比如劉澤。劉襄之弟劉章、劉興居。是繼續佔有原封地,還是另尋他處。另尋他處,土地又從哪裡出?還有,魯王張偃又該如何安置?

    這根本無法掰扯的清楚。

    漢文帝即位後,做出了調整。改封劉澤為燕王,燕地原屬於劉邦之子劉建。劉建死後,呂后封呂臺之子呂通為燕王。而燕地又緊臨齊地。

    呂氏子弟死後,無主之地根本成了人人都想獲得的蛋糕。如果劉襄當上皇帝,原屬於齊地的三郡肯定收回。緊臨齊地的燕地也肯定不保,到時劉襄劉章兄弟分別佔據“東西兩秦”。

    周勃等人根本無法掌控劉襄。

    總之,劉襄能不能當皇帝,如同一場跑步比賽,雖然你體力好,反應快,第一個衝了出去,卻不一定獲得第一名,拿到獎盃。只是,機會大一點而已,不在意料之中的因素太多。

  • 8 # 三上歷史

    這事兒得先從呂后說起。

    呂后是個牛人,誅彭越、殺韓信,幫劉邦平定天下。劉邦死後後更是大全獨攬,肆意誅殺劉氏子孫,大封呂氏,功臣猛將也都得靠邊兒站。

    呂后死後,在誅滅呂氏外戚的鬥爭中有兩股勢力。

    一股就是齊王劉襄和他的親弟弟朱虛侯劉章,這一股是劉氏宗室的力量。還有一股,就是以陳平和周勃為代表的功臣集團。

    這兩股勢力,名義上都打著劉氏的旗號,但他們的利益訴求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事情的經過。

    呂后死後,呂氏外戚把持朝政。

    這時劉章在首都長安祕密給他哥哥齊王劉襄報信說,我當內應,你發兵來誅滅呂氏,到時候我們就立你為皇帝。

    劉澤信以為真,來見劉襄,結果被劉襄給軟禁了,奪了人家的兵。

    劉澤也是老狐狸,他對劉襄說,你是高祖的長子長孫,按理說就該你來繼承帝位,我去長安說服那些老臣,讓他們立你為帝。

    劉襄相信了,派人護送劉澤去長安。

    劉湘帶兵西進這時, 以周勃和和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已經誅滅了呂氏外戚,平定了局勢。

    既得北軍,周勃又令朱虛侯劉章誅殺呂產,把南軍也控制了。

    於是下令把呂氏外戚無論男女老少統統給殺了,周勃和陳平控制了局面。

    大家商量立誰為皇帝,這時劉澤也趕到了。有人提出立劉襄為皇帝,理由是他是長子長孫。劉澤帶頭反對,說,不能立劉襄,他孃家人非常的可惡,如果立了劉襄,那就會引發下一個呂氏之亂。

    大家聽後深以為然。

    這個事表面上看,是劉澤的一席話壞了劉襄的好事兒,其實即使沒有劉澤的話,功臣集團也不會立劉襄為帝。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劉襄當了皇帝,陳平和周勃能去哪兒呢?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誅殺了呂產,這是立了大功的,到時候怎麼不得封個丞相什麼的當當?

    還有劉襄的舅舅駟鈞,跟著他起兵平叛,到時候就是劉襄的左膀右臂。

    所以如果劉襄當了皇帝,那陳平和周勃在朝中就沒什麼事兒了。

    他們好不容易把呂氏外戚給平定了,控制了局面,再拱手讓人,怎麼可能呢?

    再說劉襄這小子心術不正,把伯伯劉澤都給騙了,當上皇帝后會怎麼對付陳平和周勃這幫功臣呢?想想也害怕。

    所以大家一番商量,最後找了一個最沒有背景,也沒有野心的人--劉恆來當了皇帝,這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被劉邦封在貧窮的邊塞之地--代地,想來也是不怎麼受劉邦的重視和待見。

    這樣一個被劉邦無意中生下來又忽視的兒子,他的身邊是沒有什麼勢力的,他當上皇帝之後,只能依靠陳平和周勃這幫大臣。

    再者,漢文帝這個人也比較的仁厚。

    於是他就成了不二人選。

    積極鑽營者,不能成功,佛系淡定者,卻能笑到最後。這在小說中的常見套路,真真實實的發生在了歷史當中。

  • 9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比如陳平、周勃、灌嬰等,以及諸多劉氏後代當然希望恢復劉氏政權。而呂氏也希望他們的權利能夠延,這樣,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就形成了三股政治勢力。一是以呂產、呂臺、呂祿等為代表的呂氏後族勢力;二是以齊王劉襄、朱虛候劉章、東牟候劉興居三兄弟為代表的劉氏皇族勢力; 三是以周勃、陳平、灌嬰為代表的開國老臣勢力。後來的政治格局,就是三方勢力鬥爭搏奕的結果。

    這三方勢力的訴求是各不相同的。呂氏是要延續家族的榮華富貴。劉氏和功臣們是要恢復劉氏政權。這一點上,後二者是相同的。但是,劉襄兄弟的目的是要自己上位。而功臣們考慮的劉氏的那位後代上位對他們是最有利的。這一點,劉襄兄弟與功臣們的訴求又有所不同。

    劉襄兄弟雖然沒有達到上位當皇帝的目的,但他們的目的也可以說達成了一半。劉氏的江山畢竟是恢復了。三方搏奕的全勝者是功臣一方。他們的目的全部達到了。既恢復了劉氏江山,他們在漢朝政治中的地位和權力也恢復了。陳平周勃以後都當過宰相,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後來也成為名將。在平定後來的七國之亂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段歷史的大體情況就是這樣。下面我們就可以分析一下劉襄做為漢高祖劉邦的長子長孫,為什麼會與帝位無緣?

    題目中特意提到了長子長孫。在古代的繼承製度中,長子的地位確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比長子更重要的是嫡子。在古代多妻制之下,嫡子就是正妻所出。嫡子的地位,是比其它妻子所生的所謂庶子地位要高出很多。按禮法,有嫡立嫡,無嫡才立長。劉邦的正妻是呂后,呂后有兒子,就是惠帝劉盈。

    在漢高祖這裡,立太子的話,劉盈是最合乎禮法的。比起劉盈來,身為長子的劉肥,也就是劉襄父親的身份其實是些尷尬的。劉肥的身份不但不是嫡子,甚子連庶子都算不上。關於他的母親,《史記》說:“其母外婦也,曰曹氏。”也就是說,劉肥的母親,與劉邦的關係是一種情人關係。因為劉邦年輕的時候,吃喝嫖賭,不過日子。連媳婦都娶不上,曹氏就是他的相好的。劉邦四十多歲才娶了呂氏,這個時候。劉邦私生子劉肥的年紀,大約和呂后差不了多少。因為劉肥的兒子朱虛候劉章,都比呂后的兒子惠帝劉盈大十歲。

    正是因為劉肥的這種身份,使得他不可能成為劉邦的繼承人。這一點,漢高祖劉邦清楚,劉肥自己也清楚。但是,在劉肥肯定跟著一起奮鬥過。所以,漢朝建立之後,就把齊國封給了劉肥。劉肥死後,傳給劉襄。

    劉襄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劉章,當時封為朱虛候;一個叫劉興居,封為東牟候,都宿衛長安。劉章是個有能力有抱負的人。呂后比較喜歡他,把她當成兒子一樣。當呂后去世之後,身在長安的劉章,就有了去除諸呂的想法。於是,便派人給他哥哥齊王劉襄送信,讓劉襄起兵討伐呂氏,其實就是帶兵到長安搶奪王位。

    劉襄接信之後,開始行動。因為感覺到自己的兵力不夠。就派人把琅邪王劉澤請了來。劉澤是劉邦本族遠親,跟著劉邦打江山,立下一點功勞,被封為營陵候。呂后時期,劉澤知道呂后想要封諸呂為王的心事,就派一個齊國辯士去朝廷遊說呂后。讓呂后在封諸呂的時候,為安慰劉氏,把劉澤一起封了。這樣,劉澤就成了琅邪王。從他能封王這一波操作中,可以看出劉澤是個非黨厲害的人物。

    劉澤到了齊國,被齊王劉襄控制起來。然後派人接管了琅邪王的軍隊。然後起兵討伐呂氏。

    劉澤失去了軍隊,自己也被控制起來,失去自由。於是,他對齊王劉襄說:“呂后去世了,大臣們現在拿 不定主意要立誰為皇帝。在劉氏族人中,我是最年長的,說話應該也有些分量。大王你是高皇帝的長子長孫,是最應該繼位的。現在,我留在你這兒,也沒有用處。乾脆我先到長安去為你辦這事吧?”

    經過劉澤一番忽悠,齊王劉襄居然信了。便派車送劉澤去長安。

    漢朝相國呂產聽說齊國發兵,便派大將灌嬰出兵平定。灌嬰心中是忠於劉氏的,走到半路,便駐兵待變,並派人連絡齊王。這時,長安城內朱虛候劉章和周勃陳平等一起發難,把呂氏滅了。

    呂氏被滅之後,大臣們商議立帝之事。許多人提出可以立齊王,這時,劉澤出來說話了。他說:“齊王母親的家族很厲害,象老虎一樣。大漢的天下,剛剛被呂氏搞亂了多年。如果又來一個厲害的。那不等於呂后又回來了嗎?”於是,立齊王劉襄為帝的建議就這樣被否定了。

    在這個時候,齊王如果想上位的話,靠的應該是自身的實力。如果他的實力強大的話,他完全可以發兵長安,把帝位取了。但是,手下的人馬中,沒有象樣的人才。論打仗,沒有人是灌嬰周勃的對手。論謀略文才,也沒有出眾的。沒有大臣們的擁戴,自己憑力氣去搶,也是辦不到的。於是,齊王只能退回去繼續當他的王爺去了。

    最後說幾句。關於漢文帝的上位。和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宮鬥戲的邏輯完全不同,宮鬥戲裡,陰謀家可以通過耍陰謀,搞詭計而達到權力的頂峰。但是,漢代的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盤,人算不如天算。有的時候,無為真的可以達到無不為的效果。

    漢文帝被大臣們選中,因為他年齡較大,性格溫和,謙謙君子。更重要的是,他的母親薄太后也是性格溫柔之人。在劉邦後宮之時,從不爭風吃醋,勾心鬥角。於是,積極作為的劉襄兄弟白忙了一場。而袖手旁觀的代王劉恆,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 10 # 妙趣侃歷史

    根據《史記》《漢書》劉襄無緣帝位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劉襄為庶出孫子,不符合當時的皇室繼承法。二是劉襄舅父凶殘,怕外戚再次專權。三是他得罪了琅邪王劉澤。

    劉襄是庶子庶孫

    按照正統的皇室繼承法:“嫡長為先,父死子繼續”的規定。劉襄確實沒有代王劉恆的優勢,因為他是孫子,而劉恆雖是庶子,但卻是高祖的親兒子,而且年齡也更大一些。雖然並不是所有皇室選繼承人必須遵循的規定,但是當時眾大將臣剛剛完成“諸呂大事”。

    群臣擔心外戚專權

    這一點是劉澤提出來的,存在個人淵源,但這個問題在當時確實,立新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呂氏問題才剛剛解決,群臣並不希望在扶持一個外戚集團。

    劉襄得罪琅邪王劉澤

    在群臣率兵討伐呂氏家族時,劉襄騙取了琅邪王劉澤的兵力,並且軟禁劉澤。劉澤覺得自己的信任被踐踏,深感受騙,雖然口頭上承諾擁立劉襄為帝,卻在關鍵時刻倒打一耙,不可謂無心之過。

    妙趣小總結

    歷史上關於政權的爭奪,可謂殘酷至極,史書上只有短短的幾段話,不知在當時發生過多麼慘烈的腥風血雨。沒有依據,不可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婆婆能接受兒媳婦裸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