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殤遇上太陽花
-
2 # 理念之外
不知道儀式感的意思,瞭解了一下,知道了結婚,祝壽,過節都是儀式感的具現,有莊重的意思,有今日不同於往日的味道,今生只為此一天。早起一聲問安,回家之後一個輕輕的擁抱也是儀式感的具現。儀式感一直在我們周圍,讓我們的生活溫馨,也讓我們的生活幸福,如果沒有了這些孩子是不會感覺到幸福的
-
3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如果你對生活缺少安全感,那就整點儀式感自我安慰,自我證明一下:我還是可以改變生活的,我的生活可以不一樣的,我對生活還有控制力。
如果你覺得生活空虛無聊,不妨整些儀式感,然後暗示自己:瞧,我並非平淡無奇地活著,我也有儀式證明我活過。
如果你內心充實,思想獨立,還會在乎是否有儀式感嗎?還會在乎別人怎麼評價你的生活嗎?高僧們每天打坐冥想一樣感覺幸福有意義;專注科研的大神們為解開難題廢寢忘食一樣充滿成就感;深愛著孩子的父母,不需要生日儀式也總能發現孩子每天的成長。
總有人相信儀式感可以帶來幸福感,正如總有人相信保健品可以帶來健康長壽,沒啥稀奇。而總有人不需要儀式感,正如他們不需要奢侈品來向他人證明自己有錢一樣。
-
4 # 智升教育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狐狸希望小王子每天同一個時間來會面,為什麼呢?狐狸說“下午四點來,那麼從三點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發現了幸福的價值……所以應當有一定儀式。”
其實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就非常具有儀式感。以前過年的時候。將近年關的時候,家人要一起打掃房間,要專門去理髮,要早去採辦年貨,蒸年糕炸丸子,要殺豬殺雞包餃子準備美食,還要在跨年時放炮竹,給爺爺奶奶磕頭,初一去廟會什麼的,這可不是年底突擊吃吃喝喝,而是團聚、歡樂和希望這種美好感受的具現化,對孩子來說,大年三十吃年夜飯,放鞭炮,大年初一穿新衣,貼春聯,走訪拜年,收壓歲錢,吃團圓飯……幾乎每個細節都體現著儀式感。
我們總說要引導孩子價值觀,那價值觀怎麼體現出來呢?就是一次次看上去“小題大做”的儀式——早起說“早安”,睡前道“晚安”,出門前給彼此大大的擁抱,家人關愛盡在其中;每晚至少15分鐘的親子時間,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親子游戲,或者躺著聊天,關上手機,遮蔽干擾,這15分鐘就能給孩子安全感,就是治療“分離焦慮”的良藥;不缺席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家長會、頒獎典禮、彙報演出等,孩子特別渴望被重視,家人的陪伴會讓他自信滿滿;在孩子開學或者生日的時候,照一張相,每年的進步都在其中。
回覆列表
我不太認同這句話,我覺得有儀式感得家庭更容易養出有幸福感得孩子,但是沒有儀式感得家庭,並非就一定養不出幸福感得孩子。儀式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得。很多事情看似平凡簡單,卻點點滴滴構成了生命中得一部分,儀式感能讓我們輕易想起生活中得一些小確幸,慶幸曾經歷過,擁有過。儀式感能讓人感受到內心得富足,偶爾得驚喜和儀式感更是讓孩子們平添幸福指數。沒被用心疼過得孩子,一生都會卑微得追尋縹緲得幸福,但是正因為這樣,他們也許會更渴望儀式感,因為一點點生活得趣味就感覺幸福。知足常樂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