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鉤沉者小王

    身懷理想、一心為國,極具血性、不肯苟活。

    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流傳23篇作品,《離騷》最廣為人知,關於個人生平,漢朝以前的記載他的相關典籍我們現在看不到,只有通過《史記》來看。

    這是一個悲劇人物,年輕時就擔任左徒一職,這是楚國特有的官名,按《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考烈王以左徒為令尹,封以吳,號春申君。”,可以看到“左徒”一職地位不低,按黃歇原來擔任過楚相來看,應該僅次於令尹,對外主管外交,對內謀劃國家大事。可惜後來楚懷王聽信讒言,屈原被疏遠、被罷免,勸諫不聽、還被放逐。

    正是這種急轉直下的坎坷經歷,讓屈原作《離騷》表達幽怨憂憤之情,試想一個眷顧楚國、心繫懷王的人反被汙衊,不相當於如今為親人著想、一心為家,反被家人不理解的狀況一樣嗎?

    楚懷王之前是楚威王,當時的楚國,“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此時,秦國剛經歷商鞅變法,雖然國力日強,但相比楚國而言相差不少。屈原眼看自己國家由盛而衰而無可奈何,換我們現在每個人不也要心灰意冷、大罵一場嗎?

    可見,屈原是一個有著理想、併為理想而活的人,輔君強國是他上下求索的重要目標。可是被視若無物,何等憋屈,但從他的著作、他的投江來看,他一直堅守著心中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未動搖,“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寧可葬身魚腹,也不蒙受塵垢。

    本來屈原打算離開楚國出遊,又因為眷顧楚國而回首停步,結果想到白起攻破郢都,燒燬楚國先王陵墓,頃襄王被迫東遷於陳,這些因素的疊加讓屈原信念崩塌、感到絕望,最終選擇以死殉國。

    這裡但凡屈原有一點如今所謂的“變通”,就不會選擇死亡,比如錢謙益“水太涼”,率諸大臣投降大清繼續為官,遠不如屈原的血性。現在想來項羽的也如此,無力迴天之後悲憤自刎,最後一次踐行了他的血性本色和無可奈何。

    縱觀古今,在事關生死的重大抉擇前,有的苟活、有的烈死,但不管活也好、死也罷,絕不可得意苟活於黑暗,而忘記心中嚮往之光明!

  • 2 # 李生寶938

    屈原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楚國的一位傑出的外交家,可嘆楚王聽信秦國有名的縱橫家張儀之言,割讓為六百里土地和城池給楚王,哪知是秦國的一場陰謀,將齊楚聯盟抗秦的大計徹底打破,導致楚國陷入了絕境的抗秦,屈原的愛國熱情無言而表,秦軍的鐵騎揮劍向楚,這時的屈原已被楚王革職流放,屈原看到楚國的人民流離失所深感淒涼,屈原悲痛欲絕含憤投江而死,就這樣一代愛國詩人外交家政治家屈原被後人頌揚,每逢端午節來臨之際人們向屈原大夫哀贊。謝邀請!

  • 3 # 嚴汝祥

    有愛國情懷,有悲憐之心。君昏臣侫之時,無扶大廈將傾之力。眼看國破山河移,故土作他鄉的時節,投河自盡,葬自魚腹。意在喚醒大眾覺醒,毀在當時,忠義千秋。

  • 4 # 吳佳君藝術家

    中國文化人的傲骨,正如林徽茵於日本侵華戰爭時對十歲的孩子說的一句話:孩子說,媽媽,我們已經逃到了四川,日本鬼子還會來嗎?來了怎麼辦?孩子,自古中國文化人還有一條路,咱屋前不還有一條沒有蓋子河嗎?[祈禱][祈禱][玫瑰][玫瑰]

  • 5 # 華界

    我在屈原身上看到他的愛國、忠誠、勇敢、智慧、善良與革新的高貴品德。歷史上許多楚人都具備這些品德。在和平年代他們往往居安思危,改革創新,愛國添力。戰爭年代他們更是表現突出,更會把他們的愛國、忠誠、勇敢與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創造了楚軍、湘軍與荊軍大量克敵制勝神話。我在屈原身上看到了楚人的崇高品德,也看到了我中華民族的崇高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哪些手遊你玩過後還想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