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姑溪文旅
-
2 # 悠悠歷史歲月
1、剪紙與旅遊特色服裝相結合。現在的旅遊景點都出售具有當地特色的服裝。如今的服裝時尚潮流中,在服裝上運用剪紙元素的範圍也越來越多了,不單單是隻專注於傳統的服裝上,伴隨著剪紙這一門藝術不斷的發展,很多服裝設計師會採用具有傳統中國特色的剪紙元素在他們的服裝設計上,設計出匠心獨運,別具一格的佳作。如把喜上眉梢、富貴牡丹、蝶戀花、戲劇臉譜等許許多多的剪紙圖案裝飾在具有現代服飾上,形成頗具個性又不失時尚的風格氣質。現在物質越豐富人們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越高,民族特色的服飾會更受歡迎。如把剪紙的元素與中國的旗袍相結合,在韻味上更能體現出穿衣者的女性魅力以及高貴、優雅的氣質。
2、剪紙與旅遊產品包裝相結合。一個好包裝帶來的價值往往是無法料及的。圖案紋飾在傳統剪紙中獨具特色,是表達人們視覺思維最直觀的一種方式,是現實與想象的統一。剪紙的圖案紋飾是約定俗成的結果,是民間藝術文化的代表,同時也是各民族共同的藝術文化的代表,它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像“四喜臨門”、“魚”、“喜鶴”、“仙鶴”等就是帶有特殊含義的圖形符號。這些富有特色的符號時常會被應用在月餅等一些中國傳統禮品的包裝上,且經常會設計出五花八門的樣式,尤其是運用剪紙鏤空的方法,效果會更加生動,作品抽象並且蘊含了深厚感情的畫面能讓大家產生強烈的共鳴。
3、 剪紙與旅遊建築作品相結合。“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是剪紙設計的靈魂。把剪紙作為元素和部件直接用於設計的建築作品中。讓剪紙這一門高深的藝術以它的新鮮活潑,強大健壯的生命力融入進了具有現代氣息設計性質的生活產品的許多方面。在採用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符號和深厚的文化意蘊融入到作品當中,也賦予了作品一個全新的生命。將民間剪紙的元素以及它的表現方法運用到現代建築設計中,不僅可以打破以前的視覺所看到的一切,還能夠在它現有的文化內涵基礎上建立新的藝術語言。能夠讓建築的視覺衝擊力變得更加強大,文化內涵變得更加深厚,它所展現的內容和思想的表達也會變得更加動人。旅遊建築設計產生的附加值也大大增加,建造出既美觀又實用的旅遊建築作品,也弘揚了剪紙的藝術魅力。
-
3 # 宜居美麗中國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藝術,是中國的非遺,也是收錄到了世界非遺目錄的一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技藝。用剪紙開發旅遊是很好的一項載體,可以以剪紙藝術為本開發出十分豐富的旅遊活動。
一、以剪紙藝術為本
如果是以剪紙來開發旅遊可大可小。小到一個工作室、一個剪紙屋,大到可以做一個旅遊區、一個剪紙小鎮。這裡我們以一個街區以剪紙做旅遊為例。
以剪紙為本講三個方面,一是要有剪紙藝人,一是要有與剪紙藝術有關的元素的景觀,還有就有要有與剪紙藝術有關的活動。但這三個要素中,剪紙藝人及開展剪紙藝術創作是最根本的。
首先要尋找剪紙藝人。剪紙藝人應是當地土生土長、熟悉當地地方歷史、文化的傳統藝人。要有與時俱進的創作觀念,能創作現當代、代表時代的剪紙藝術作品。這個剪紙藝人,可以是一個人,是當地非遺傳承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剪紙應該是當地普及度較廣泛的傳統文化技藝,其剪紙作品已經是當地十分流行的日常用品。
其次,要建設一些剪紙元素景觀。說到什麼元素景觀就按傳統思路思考、別到處建剪紙元素的雕塑。剪紙元素的雕塑是要的,但不是剪紙元素景觀的全部。剪紙作載體為什麼行呢?其有體驗性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剪紙元素景觀建設中,讓遊客看(剪紙作品展覽展示、剪紙景觀雕塑等)的之外別忘了玩(旅遊上叫“娛”)!也就剪紙體驗館、剪紙培訓學習館等,這在旅遊中是重要的一環。
再次是要開展剪紙活動。這個活動是指藝術節慶、手藝展示、商品售賣等。以剪紙做旅遊,我們可以舉辦剪紙藝術節、剪紙非遺文化月(周、日)慶典、剪紙競賽、剪紙展覽等活動,既宣傳剪紙藝術,也讓剪紙藝術品成為一種商品。
剪紙做旅遊,在途徑上可以透過成立協會或合作社等形式,先培育人、培育環境,逐步形成氣候,同時開發符合時代要求的剪紙作品;可以透過設計競賽等辦法,集思廣益形成剪紙藝術景觀設計,分期分批建成景觀。透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形成一個系統,最後透過一個節慶活動正式進行引爆,使之成為一個有人才、有產業產品的旅遊品牌。
回覆列表
文化+旅遊的發展,目前來說還是很好的,現在每一個地方的發展還是要靠文旅行業的。剪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特色的東西加上宣傳和推廣,帶動的是旅遊的發展。一個地方發展旅遊業如果缺少了文化,那是沒有靈魂的。
個人建議:
1.選擇一個古村莊,把剪紙文化放入進去,打造一個剪紙特色村落,形成當地的特色文化景點。
2.剪紙特色文化申遺,如果能夠將其申遺成功,可以打造類似“印象”系列的實景演藝。將其剪紙的歷史、傳承、當地的神話故事或者當地的其他名人加入進來。或許可以成為當地的特色。
3.和當地的旅遊景區合作,打造剪紙的文創產品品牌,可在景區內設立產品銷售點,部分市場化。
4.可自身針對剪紙文化,自媒體編寫文章和拍攝影片進行宣傳,現在自媒體針對文化的傳播,速度還是相當快。
以上是個人的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