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秦,二世而亡。留給學術界的是不勝唏噓以及一地爛攤子。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對始皇推行的“郡縣制”,要求依古禮重回“分封制”。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之後“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秦朝延續百年,儒學會怎麼辦?
我覺得最大的可能就是改頭換面,苟且偷生。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從正常的時間線來分析下。
儒學發展到漢朝,其主力為公羊學派。這個學派,是儒家中專門研究和傳承《春秋公羊傳》的一個學派。漢景帝時期,“公羊學”博士胡毋生、董仲舒就專門為皇帝講授《春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更是搞出了一套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的學說,將“大一統”的學說成功兜售給了漢武帝,從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然而,公羊學派的一個核心觀點是大復仇!《公羊傳·莊公四年》:“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這個事情說的是齊襄公滅紀一事。當時齊國第五代國君齊哀公因紀候向周天子進讒言而被烹殺,而經歷九任國君傳至齊襄公的之後,齊襄公念念不忘祖上之仇,派兵攻破紀國都城,滅亡紀國。
有人說了,這不是曲解儒學嗎?然而還真沒有!
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禮記-檀弓》
這話的意思是子夏問孔子:“如果有人殺害了自己的父母的話,該怎麼做?”孔子回答:“要睡在草墊上都時刻拿著盾牌兵器,仇沒有報不能去出仕,不能和仇人活在同一個青天下,如果在市集上碰到仇人,連回去拿兵器都用不著,直接上去拼命。”
而公羊派的儒生更是引申到臣子是可以向君主復仇的,“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父受誅,子復仇,推刃之道也”。就是說父親如果沒有過錯而被殺,兒子就該向君主復仇。當然如果父親犯了罪而被殺,兒子就不要報仇了,否則就會形成惡性迴圈。
所以從“焚書坑儒”這事兒來看,向秦皇復仇,是當時儒家主力公羊學派肯定會去做的。但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如果公羊學派真的向秦王朝發起復仇一擊,等待他們的肯定只有滅頂之災。如果要延續自己的學問,就只能躲進深山或者換個面目繼續苟活了。
煌煌大秦,二世而亡。留給學術界的是不勝唏噓以及一地爛攤子。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對始皇推行的“郡縣制”,要求依古禮重回“分封制”。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之後“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秦朝延續百年,儒學會怎麼辦?
我覺得最大的可能就是改頭換面,苟且偷生。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從正常的時間線來分析下。
儒學發展到漢朝,其主力為公羊學派。這個學派,是儒家中專門研究和傳承《春秋公羊傳》的一個學派。漢景帝時期,“公羊學”博士胡毋生、董仲舒就專門為皇帝講授《春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更是搞出了一套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的學說,將“大一統”的學說成功兜售給了漢武帝,從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然而,公羊學派的一個核心觀點是大復仇!《公羊傳·莊公四年》:“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這個事情說的是齊襄公滅紀一事。當時齊國第五代國君齊哀公因紀候向周天子進讒言而被烹殺,而經歷九任國君傳至齊襄公的之後,齊襄公念念不忘祖上之仇,派兵攻破紀國都城,滅亡紀國。
有人說了,這不是曲解儒學嗎?然而還真沒有!
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禮記-檀弓》
這話的意思是子夏問孔子:“如果有人殺害了自己的父母的話,該怎麼做?”孔子回答:“要睡在草墊上都時刻拿著盾牌兵器,仇沒有報不能去出仕,不能和仇人活在同一個青天下,如果在市集上碰到仇人,連回去拿兵器都用不著,直接上去拼命。”
而公羊派的儒生更是引申到臣子是可以向君主復仇的,“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父受誅,子復仇,推刃之道也”。就是說父親如果沒有過錯而被殺,兒子就該向君主復仇。當然如果父親犯了罪而被殺,兒子就不要報仇了,否則就會形成惡性迴圈。
所以從“焚書坑儒”這事兒來看,向秦皇復仇,是當時儒家主力公羊學派肯定會去做的。但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如果公羊學派真的向秦王朝發起復仇一擊,等待他們的肯定只有滅頂之災。如果要延續自己的學問,就只能躲進深山或者換個面目繼續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