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吾趣歷史
-
2 # 劉道嚴
由於受到當地影視劇或者小說、文章的影響,很多人以為格格一詞即清朝皇帝女兒也就是公主的稱呼,其實格格兩字並非是作為公主的專稱。
格格源於滿語,最初為清朝滿人對未婚女子的稱呼,意思與漢族的小姐相同。
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格格可以作為國君、貝勒女兒的尊稱。到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效仿漢制,格格就不再是清朝皇室公主的正式稱號。此後,格格便成為皇族或者地位較高的貴族女性稱呼。
而清朝公主的正式稱號,在清太宗皇太極時期規定,皇后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此時格格只作為清朝王爺、貝勒等宗室女子稱呼。
而到了清世祖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詔令將格格分為五等,即:
親王之女:封為 和碩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郡主,側室所生女為郡君;
世子及郡王之女:封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縣主,側福晉所生女為縣君;
多羅貝勒之女:亦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郡君,側福晉所生女為鄉君;
固山貝子之女:嫡福晉所生女封“固山格格”為縣君,側福晉所生女不受封,稱宗女。
鎮國公、輔國公之女:嫡福晉所生女稱“格格”為鄉君,側福晉所生女不受封,稱宗女。
爵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
但實際使用起來,並非如此嚴格。有清一代,格格一詞也用做無正式封號的宗室女子稱呼,即公主、郡主、縣主以外的宗室女子,多非長女以下的處子使用。
另,有時候也用於親王的低階侍妾稱呼(非正式稱呼)。以及,歷經五朝的蘇麻喇姑作為孝莊太后的侍女,並且撫養、教育過清聖祖康熙帝,被人們尊稱為格格。
所以,清朝的公主的公主,都是有正式稱號的,正式稱號也不是格格,而且公主,如和碩公主、固倫公主。對於格格稱呼之印象,怕是要從當代某些影視劇或者小說中找鍋了。
-
3 # 陳高榮
前者是漢族人職掌天下,故而叫女兒為公主,而到了清朝是滿族人職掌天下,才改為格格,當然這只是其中之一的理由,那其中之二的說法是,各地的風俗習慣的不同而作的一種稱呼。但好像在元代也好像是叫格格,那時也是少數民族掌控天下。由此可見,只要誰職掌天下,誰就可以改寫名稱或者歷史,那麼你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吧!
回覆列表
清朝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被稱為公主,而格格一般指王公貴族的女兒,有時候侍奉王爺的小妾也被稱為格格。公主是歷朝歷代對皇帝女兒的稱謂,而格格是隻有清朝才有的。格格一詞出自滿語,在滿語中是小姐的意思。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格格和公主的認知存在著這樣一種誤區,認為清朝皇帝的女兒才是格格,實際上就算是在清朝,皇帝的女兒也是應該被稱為公主的。公主是漢人對皇室子女的稱謂,後來清軍入關之後,也沿襲了漢人的傳統。
而格格才是滿人特有的稱呼,就像清朝的阿哥一樣。格格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小姐。在清朝,滿族皇室貴族的女兒都可以被稱為格格。此外,清朝的格格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清朝王爺的小妾也被稱為格格。像是乾隆,雍正在當皇帝之前住的地方被叫做潛邸,而在潛邸時期就伺候在他們身邊的女人,除了福晉和側福晉之外,剩下的就是格格了。這裡的格格指的就是小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