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戲精的私人影地
-
2 # 千一丶
首先,這部動畫電影從來沒有被國內引進過。
所以大家在網上看到的,無一例外全是盜版。
其次,這僅僅是我個人觀點。
上一次龍貓也在國內引進正版,豪取票房2億。
因為不需要成本,是純利潤,就算票房不好,都是淨賺。
這樣說就懂了吧,賣情懷有甜頭。
-
3 # 影視跳動
經典就是能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無論二十年還是二百年
先來看《千與千尋》2001年上映那時的情況:日本本土票房308億日元,這個票房時至今日仍居日本票房排行榜第一;獲得奧斯卡和金熊獎(至今為止,全球唯一一部同時獲得這兩個獎項的動畫電影)。
到了2019年的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影片熱度“消散了”,味道卻發酵了:BBC2015年有個“21世紀百大佳片評選,《千與千尋》第四位;《紐約時報》21世紀最佳前25部電影排名第二;在內地,其高居豆瓣TOP250的第七位。
如此,我們要問,《千與千尋》的經典到底在哪?
首先肯定在作者宮崎駿身上,其作品簡單易懂卻包涵獨特的內涵和深刻的主題,看他的作品不單止是”看“,而是影片會不由自主的讓你感慨和思考,這是很多人願意自己看、願意帶自己小孩去看的原因。
《千與千尋》又把人的一生成長所遇到的人和事濃縮排影片中,幾乎每個人看都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在製作上,《千與千尋》精緻到苛刻的地步,影片中每個人物的舉手投足都是宮崎駿在細心觀察後的精心設計。影片的風格融合了日本傳統和近代、歐洲維多利亞等風格,極具想象力。這些元素加在一起讓《千與千尋》代表了宮崎駿和其帶來的吉卜力工作室的巔峰水準。
因此,對於已經在網路上看過的人來說,因為《千與千尋》從未在內地公映過,這給了他們重新走進影院認識影片的機會,一是情懷,二是有些細節在大銀幕上會有更好的體現。
而對於從未接觸過這部影片的人來說,《千與千尋》應該是他們在6月21日新片上映日的首選。
-
4 # 你說我叫個啥好
不請自來,從千與千尋宣佈重映以來,就一直有所謂消費情懷一類的說法,我想說人家一不是掛著某大導,某名演來吸引粉絲的,二沒有宣傳什麼新技術新劇情,他就是簡簡單單告訴你重映了,喜歡的人自然而然會去買票再看一遍,並覺得欣喜不已,不喜歡的,或覺得不值得的不買票就行了啊,反正網上也有資源。可是哪怕電腦裡有宮崎駿全系列,網上也有免費資源,可我就是願意買張票去電影院跟大家一起分享感動與喜悅,就像明星辦粉絲見面會,演唱會一樣,難道是因為粉絲在網上看不到自家愛豆麼?
回覆列表
其實最近幾年老片重映的現象不在少數,這可能反應了兩方面的問題:①新作不多,無法滿足市場。現在中國產片的數量在下降,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印度片引進,也有日本片,但是從內容的角度來講,很多現在的日本片,似乎還不太容易引進進來,需要漫長的時間,可能是沒有做好海外引進的工作;②經典重映可以引起共鳴,版權費較便宜,不用做太多宣宣傳,可能就可以賣得不錯,畢竟賣情懷。如果購買版權的一方能賺到錢,又能讓影迷在大銀幕上看到他們喜歡的經典之作,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