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網路白領

    初中時就只聽港臺的了,大陸歌不管是配樂,編曲,歌詞都太土,不是那種頌歌型,就是民工型,從聽粵語歌開始,學會了聽粵語,也算基本掌握了一個語言能力。英文歌當年也常聽

  • 2 # 新手媽媽有話說

    港臺的多一些。

    本人是九零後,小的時候,我們用收音機聽的是鄧麗君、楊鈺瑩、毛寧、任賢齊、劉德華,那個時候大陸的音樂發展的不是太好,歐美的音樂跟日韓的音樂進來的不是很多,所以港臺音樂成了我的首選。

    到了2000年,臺灣音樂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好,林俊杰、光良、周杰倫(我的偶像)、SHE、王心凌、蔡依林等一眾歌手推出的音樂大獲好評,臺灣音樂佔據中國音樂市場的大片江山,這個時候的韓劇已經輸往中國了,不過本人對韓語那是一竅不通呀,所以日韓音樂和歐美音樂幾乎不碰。

    如今,一大批90後都成家立業了,伴隨著我們長大的周杰倫、王心凌、蔡依林、SHE也步入而立之年,臺灣音樂看似青黃不接,而大陸的音樂 好像發展得越來越好,張傑、許嵩、TFboys 開始在音樂市場佔據一些地位了,可是我們這一批人開始為生活奔波,再沒有心思去追星了,如今聽的還是當初的那一批臺灣歌手的歌。

  • 3 # 菊姐

    八九十年代我聽港臺音樂多一點,誰的歌曲好聽就聽誰的,對歌手本人的關注不太上心。

    羅大佑、李宗盛創作的歌曲,王傑、張學友、林憶蓮、鄧麗君、孟庭葦、秦齊、張信哲等等太多了,那是港臺音樂最輝煌的歲月,他們的歌聲基本上成了大陸的主流音樂,而國內的音樂好象反而被邊緣化了。他們的音樂大都頌揚浪漫愛情,傳輸人性之美。朗朗上口,優美明快,新穎超前,似乎隨著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感受一種激發人心的鮮活動力。

    00以後基本上就是聽大陸的流行音樂了。對港臺音樂已產生了視聽疲勞,又沒有特別出色的港臺音樂持續貢獻,炒得火熱的周杰倫的歌似乎是年輕人的獨寵,不符合我的欣賞習慣。劉歡、孫楠、解小東、毛阿敏、陳紅、李娜、毛寧等等的歌一統天下,踢開港臺音樂成了大陸主要流行趨勢,這些歌手的音樂也是我最愛聽的,他們的音樂風格多樣化,古風民風西洋風融合一體,即有流行音樂的膾炙人口,又有西洋美聲的典雅大氣。人們聽膩了港臺音樂之後又迎來賞心悅耳的內陸音樂春風。

    近幾年我的口味又發生變化,突然對民族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雲飛、騰格爾、烏蘭託婭、王二妮、鳳凰傳奇等的歌讓我領略祖國民族文化的動人風彩,他們的歌高亢優美,悠揚怡然,醞涵著傳統文化的精髓,透發著大自然賦予人們的靈氣,聽著他們的歌,我彷彿進入他們的世界,靈魂已經出竅,身體變得好飄忽…這就是音樂魅力,音樂的力量。

    歐美的和日韓的音樂我聽得很少,除了極少數傳播範圍大的世界名曲之類,或者是韓劇好聽的一些配樂等,其他很少問津,整個一個土包子。但我認為華語樂壇豐富多姿、精彩紛呈的音樂文化是我永遠欣賞不夠的。

  • 4 # 網路版只配給唱片提鞋

    除了網路DJ和一些其他人的老歌,聽得最多就是卓依婷的,那是我兒的回憶,那個年代我們差不多一個小鎮都聽她的歌曲……那個時候聽她的歌就是一種潮流,大家都說她唱得比誰都好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鍋底燒乾了,鍋裡發黑有啥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