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川寶的懶媽媽

    我們的家庭,屬於北京的“外來戶”,父母兄弟都在外地,相隔千里之外,在北京這個全新和陌生的城市裡,我們沒有任何的助力可以依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夫妻倆的經歷讓我們格外看重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從孩子三歲開始,我們就逐步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家長多鼓勵少動手,儘量讓孩子獨自完成;孩子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堅持以孩子為主、家長為輔的原則,鼓勵孩子多動手,家長多動嘴,協助孩子完成。得益於這樣的堅持,孩子的獨立能力鍛鍊的不錯,可以這麼說,孩子從入學至今,學習上的事情,我們很少插手,都是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而且孩子學得也不錯,成績在整個年級都是屬於前列的,孩子一直是大隊幹部、少代表(少先隊員代表,還要時不時的去開會學習)、區三好生等等,孩子獲得了很多榮譽。

    記得孩子入學前夕,我們給孩子買了一個鬧鐘,並告訴她:以後早上起床要靠她和鬧鐘了,家長就不再管這件事情了。開學的頭一天晚上,孩子自己定好鬧鐘,把鬧鐘放在枕頭邊。第二天鬧鐘一響,孩子很自覺的起床洗漱。放學回來,孩子興奮的拿出新書,讓我們幫著包書皮。我們一邊包著書皮,一邊給孩子“立規矩”:放學回家,要先完成作業,然後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不會干預;學習文具記得配帶齊全,書包要自己整理好,上學落下東西,家長不負責送等等。這些事情一一和孩子說清楚,並讓孩子記下來貼在床頭,時刻提醒著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獨立學習的習慣基本形成了。

    孩子從小喜歡聽故事,小的時候,經常纏著我們給她講故事,我們的空閒時間基本都貢獻給“故事”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就啟發孩子識字的興趣,告訴她識字以後,就可以自己讀故事,想看什麼故事就看什麼故事,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給孩子描繪出一幅“美好畫卷”。帶著對“美好畫卷”的無限憧憬,孩子對識字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無論何時何地,孩子看到不認識的字,馬上就會問我們,廣告牌、路牌、飯店選單、公園門票、火車票、飛機票等等,都成了孩子識字的工具,五歲的時候,家裡訂的幼兒畫報,孩子基本可以自己讀上面的故事了。我們空閒的時候,不用再給孩子讀故事了,換成孩子給我們讀故事了。孩子入學的時候,語文書上生字表中的生字,對孩子來說已經是“”老朋友“”了。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學會思考,才能從閱讀中受益,提升自己。鼓勵孩子廣泛閱讀的同時,我們也想方設法引導孩子去思考,社會熱點新聞、身邊發生的事情,無論是好事還是不好的事,都是啟發孩子深思的最好教材。孩子不明白的地方,家長解釋點撥一下,孩子也許就會“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孩子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所以家長沒必要把社會生活中醜陋的一面替孩子遮擋起來,孩子遲早都要融入社會,早點了解社會生活的真實性,孩子也許就不會產生太多不切實際的虛幻想法,更容易腳踏實地的做事做人,對孩子以後儘快適應社會是有益的。

    希望我們每一位家長朋友,都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銀河系的中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