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懂家電
-
2 # 新和時代母嬰1
70 80後都知道,以前的老傢俱比如電風扇,時鐘,黑白電視還有經典的鳳凰牌的三八大扛都是非常耐用的。我就是80後,我家裡的用得時間最長的3個電器就是一個上乾電池的掛鐘,用了26年。一個電風扇,用了32年,黑白電視機用了34年,修過兩次映象管,後來因為換了彩電就沒在用了,但是現在插上電還是可以看的。
大家可能買過現在的電器,一般能用的3-5不修的那質量都是算是不錯的,能用上10年以上的基本上都看不到了。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當年的工廠生產做工和現在不一樣,那個年代機械化作業流水線是很少的,很多零件都是靠人工加工,不像現代機械化電腦生產線,所以那個時候的做工比較精細。
其二:原材料的問題,70-80年代的中國的工業材料把關是非常嚴格的,因為那個時候的大型生產工廠都是國有的,對於利益鏈這塊看得沒有現在私企這麼重,主要是質量嚴格把關,因為那個時候的國企考核還是比較嚴格的。所以對於材質的質量把關,以及生產過程中的人工檢測都很嚴謹。不像現在某些不良的私人廠家,為牟取利益,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國家經濟需要。所有的東西質量都做這麼好,這麼耐用,那麼就會導致市場對某類產品需求達到飽和,市場達到飽和了,工廠做新產品賣不出去,會導致一系列的就業問題。而且那個時候中國還在準備改革開放,也沒加入世貿,外貿市場可以用寒摻來形容,不像現在加入WTO的中國,可以做外貿來拉動內需。所以在90年初,很多的生產廠家就是因為產品過剩而虧損破產的,為什麼產品會過剩,就是因為太耐用,把很多商品都做成一次性生意了。
這也導致了後來再好的商品都有使用年限,不管你怎麼保養,其商品的使用壽命也就幾年,主要是在耗材方面沒有以前的質量那麼好了,因為市場經濟的需要。
1.複雜程度不一樣,可靠性沒有可比性。我們知道,十幾、二十年前的電器,大多功能少,結構簡單,零部件數量也比較少,大家都知道越簡單越可靠的道理,簡單所以故障,毛病就少。反觀現在的電器,無論是外觀造型,結構還是功能,是以前沒法比的,零部件數量也是成倍增加,可靠性自然就不必以前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耐用了。
2.成本不一樣。以前的家電賣多少錢?現在的價格也沒漲那裡去。我記得我家賣的第一臺彩電,1993年左右,27寸的是2300元,那時候的2300元是半年的工資還多,現在一臺40多寸的彩電還不到這個價格,不用半個月工資就能買到,20多年,材料成本漲了,人工費用漲了,錢還不值錢了,企業怎麼賺錢?不外乎省材料成本,簡化工藝,提高效率,批次化生產,這些措施必然會導致耐用性,可靠性的降低,這也是一大原因。
3.愛護與保養的程度不一樣了。以前買個電視,冰箱當個寶貝一樣,因為稀罕,貴重啊,大半年的工資買一件,還不當寶一樣的,記得家裡買了彩電後,每天都要擦一遍,擦完用布蓋起來的,放在高點的地方,小孩不能去摸去碰的,生拍磕了碰了的。你再看看現在,一件家電也就半月工資,買回來就是用的,大人小孩隨便搞。
因此,我們感覺現在的家電跟以前比不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