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清說史
-
2 # 無奈懶惰的園丁
古代日常說話用的是白話文,只有書寫採用文言文,紙張還沒有發明的時候,人們書寫用的是竹簡等,使用非常不方便,所以只能儘量的總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內容,所以就產生了文言文,而且為了簡略,文言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甚至經常句子之間連個空格都不會有,對於一般人來說就晦澀難懂,所以古代有“識文斷句”的說法,就是能夠把文言文裡面的句子一句一句分開理解。
但是文言文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因為沒有斷句,用詞非常簡略,所以很多古代的文章傳下來都有大量的歧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再比如,因為文言文的壟斷,造成古代很多技術工人因為不會書寫,造成很多古代的優秀技術都沒有留下具體的技術典籍,事實上成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所以,越靠近現代,文言文越向白話文的方向發展,像明清的很多小說文章等其實都已經很接近白話文了,表述更清楚,歧義更少,到辛亥革命之後,很多有識之士都意識到文言文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於是徹底廢除了文言文在生活工作當中的應用。
-
3 # 驍爻侯
關於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什麼是文言文開始瞭解。那麼什麼是文言文呢?
文言文是什麼?文言文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
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文學大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迴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由上大家應該可以看出古代為何要用文言文了吧?首先他是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意思就是說他是口語的簡化版,用來寫在書面上的。其次為何他要簡化呢?因為那個時候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說通俗點,這些東西得省著用。想象一下,一百多字的文言文寫在竹簡上,和把他翻譯過成白話文後寫在竹簡上,體量比較之下你選哪種?所以那個時候的文言文給古人帶來的便利不可以一點兩點,至於後來不用了,自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回覆列表
各位學者老師,大家好!我是雲清看世界,非常開心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我們知道古人為了讓後代子孫繼承寶藏,便為後人配置了一把把金鑰匙,這樣無論是什麼時候,只要金鑰匙在手,所有人就會進入寶庫。文言文就是古代先賢留給後代子孫進入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掌握了文言文,無論是上古時代的人類,還是唐宋元明清時代的人類,或者是我們這一代人,或者是以後N世紀的人類,都能夠輕而易舉閱讀任何領域的知識,並且能夠弘揚光大,並且將自己所處時代的精華,同樣以文言文這種言簡意賅的方式留傳後人,傳諸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