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95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史稱“公車上書”,後來又領導了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梁啟超為何敢於逃到日本?他不怕被日本政府逮捕引渡給清政府嗎?
4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戊戌變法失敗後,七君子被殺,康有為和梁啟超逃走,後兩人逃亡日本。兩人敢於逃亡日本,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其實世界上各個資本主義國家都可以收納梁啟超,因為它們出於政治需要和經濟需要贊成中國的維新變法。但是,各國本土過於遙遠,大使館也不是藏身之處,那麼最佳的去處就是離國家最近的日本了。

    二、日本的需要梁啟超的政治價值。日本國內有兩種人群。一種是資本主義革命輸出派。一種是武力侵略吞併派。這個是資本主義大革命開始時就產生的派別,日本也深受影響。

    資本主義輸出派對滿清封建政府十分憎惡,認為它是亞洲最大的封建堡壘,必須打碎。因此這些人,對中國的資本主義革命者都大力支援。眾所周知,康梁以及孫中山的革命團體都得到了日本友人的無償的金錢、政治上的大力支援。他們主張保護康梁。

    武力侵略派把征服中國作為目標。他們也把滿清政府作為敵人。分化瓦解中國政府是他們的策略之一。梁啟超逃亡日本,正好可以為他所用。他們把梁啟超作為一顆可以加以利用的棋子,也要求保護康梁。

    因此,日本政府採納各方面的意見,最終留下了康梁。

    三、日本剛和滿清進行了甲午戰爭,是戰勝國,對滿清有威懾作用。欺軟怕硬的滿清政府也不敢採取什麼強硬措施來索要康梁。

    四、日本離國內很近,習俗接近,而且資訊靈通,便於康梁的下一步的政治活動的開展。

    由於有以上這些原因,梁啟超選擇了逃亡日本。

  • 2 # 大江小魚兒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前因後果。

    由於甲午海戰的失利,清政府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這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主要內容包含割讓遼東半島(未能得逞)、臺灣島及附近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等。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發動十八省舉人一千二百多人聯署康有為的“上今上皇帝書”,於5月2日由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在“督察院”門前請代奏。史稱“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提出了四項解決辦法:1、下詔鼓動天下之氣;2、遷都定天下之本;3、練兵強天下之勢;4、變法成天下之治。

    公車上書最終失敗了,從這件事情看,梁啟超確實反對《馬關條約》,但是,這只是一種抗議,並不能改變《馬關條約》簽訂的事實,因此對於日本而言影響甚微,也就不存在日本政府忌恨梁啟超的事實。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想去日本避難,伊藤博文說:“讓我來救他吧,他可是中國的寶貴靈魂啊!”於是助力梁啟超逃到日本。伊藤博文的舉動,純粹是出於對梁啟超的愛惜。

    由此可以看出,梁啟超反對《馬關條約》影響甚微,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出於對梁啟超的愛護助他東渡日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3 # 老莊說故事

    不會。

    理由很簡單,當時日本也是多方下注的。不但對清政府,也有對清政府的改良者和反對者都有下注。這樣,無論是誰上臺,取得政權,都不會損害日本的在華利益的。比如孫文先生就是在日本組織的同盟會。比如肇建民國的很多人都有留學日本的經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款亞洲龍怎麼樣?